终于,一天的考试圆满结束,除了上午第二堂数学。
其中就有不少人左顾右盼作弊,被发现抄袭被取消了考试资格。
而剩下的人也在那抓耳挠腮,摇头有晃脑的。
甚至还有人要了十几张的草稿纸的,都让周易凡以为是想上茅厕。
过去瞟了一眼,才发现原来是在用加法来计算乘法,是个狠人。
反正最后结束,总共收上来的试卷只有158份,其中有二十多人因为作弊而被取消了资格,并且还被记录档案了。
158份,一夜的时间就可以批阅完成,其中符合录取要求的却只有16人,这和周易凡预期差的太远了,将近1:10的合格率啊。
而且就这,还是周易凡降低要求以后可以录取的人数,不然可能也就只有一两人才可以通过。
降低要求以后,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倒在了第一堂的理解题。
虽然他们写了一大通道理,而且按照前人的理解也没错,相反给出的解释也很符合前人的标准。
不过就是因为太标准了,让周易凡给判了“死刑”。
他们如果还是前人的理解,周易凡都还可以理解,毕竟他们以前都是这么学的。
但在他们的解释就相当枯燥了,几乎就是将前人的解释直接套了一个壳,作为自己的解释,这就让周易凡不能忍了。
他要的可不是一群呆木头,而且自己还专门备注了““个人理解,不以言语获罪”。
就这,他们还用那老的一套,凭此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思想有多么固化,就这样的人,周易凡怎么可能招他们,而且还是把他们放到那么重要的一个位置。
但在其中周易凡也发现了一个人才,杨同,这还是一个本地人。
他其中有些理解让周易凡都感到新奇,也不知道他这样的理解是否真是圣人的看法。
周易凡也不认为自己后世的理解就是对的,每一种理解都要符合当前的时代环境嘛。
就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他就不信没有人想过可以解说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只是因为世家大族为了垄断教育,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会将其解读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样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也认可了这种理解,就算是其中有人有其它想法也不敢提出来和整个读书阶层作对。
现在看到这样一个勇于挑战传统的人,周易凡都有些想立刻把他招进教育部来。
那里才更适合他,不过一想还是先让他历练历练,等时机到了在提拔上去就是了。
其次被淘汰的多的就是策论题。
其中有人回答的畏畏缩缩,策论保守,其中也有一些天马行空,大谈一些不切实际的策论。
这些都被周易凡pass掉了,只有那些脚踏实地的策论才被周易凡留了下来。
这么一来最终只有16人通过,这可不够,要知道最少都有23人的缺口。
还差7人,该从那里去找那七人呢。
最好的选择还是从秘书处去调,他们毕竟有一定的经验,而且还是从军队退下来的。
不过这么一调,秘书处人也不多了,先前就只有二十多人,现在调出7人,那总人数就不到二十人了。
这可不能满足各部门的需求,还得想办法招人。
当然,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可以找来足够的人手,那就是军队。
要知道对军队的教育,周易凡可是从成立护卫队就开始的,所以那些老兵来做村长的副手完全没问题。
只是现在军队建设也是重中之重,不能再抽调军队了,为了不降低军队的战斗力,周易凡还是放弃抽调军队。
那这些人该怎么办,不过就在此时,村外传来一阵阵欢呼声。
“怎么了?小周…”本来想喊小周去看看的,不过想了想,还是自己主动去看吧。
“大队长”
“大队长”...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周易凡也有些激动。
现在还会这么喊自己就只有当初的使者了,他们回来了。
当初将他们送走之后,周易凡就有些担心,甚至他们的亲人也来询问过几次。
只是为了让他们安心,周易凡总是告诉他们,没问题的,他们会回来的。
但是就连他也也不确定他们能不能回来,这一路有太多风险了。
不论是土匪还是商队,不要因为是商队就放松警惕,这个年代的商队可是配备大队人马,刀枪盾甲,他们并不介意在路上抓几个奴隶走。
但为了让他们家人安心周易凡也只能一直安慰他们没问题的。
慢慢的他们的家人也不再来询问了,也许是信了周易凡的鬼话,也许是已经当他们离世了。
“好,好,好…”看着略显沧桑的面孔,周易凡也有些激动。
不过却只有三人,当初去的可是五人,虽然有些心痛,但他们能够回来就是好的。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和他们简单聊了一下情况,周易凡才知道,原来另外两人只是留在那边,继续完成任务。
他们这次回来一方面是给周易凡汇报情况,另一方面还带了四船的移民和一船的典籍。
这倒是让周易凡有些意外,这么短的时间他们就可以做到这一步,这怎么都给周易凡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难道元朝的统治已经到了这一步,不是还有三十年左右的统治时间吗?
周易凡有些不解,但人家回来第一时间就汇报情况,都还没给家人报平安呢。
周易凡也不忍心不是,赶紧让他们回家报平安,然后休息几天。
他还要去集市,那里还有五船人与物资等着周易凡去接收呢。
还在路上,周易凡就接到了集市现任管理者周启聪派人前来汇报。
码头来了五艘大船,其上共有1039人,询问该如何安排。
看样子周启聪还算稳健,没有第一时间就让船上人下来,不过这样也不行。
既然人家愿意前来投靠,而且还是在海上颠簸过来的。
要知道这个时代下海可是需要冒着巨大的风险,现在还让人待在船上,这不是寒了他们的心吗。
周易凡马上派人过去,让周启聪先让人从船上下来,暂时就安置在码头,并且派人维持秩序。
当然人家在海上漂泊十多二十天,生活肯定也不怎样,还让他安排食粥,稳住他们。
等周易凡过去,再进行安排。
求推荐,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