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考的也是科举中最为难的时事策论。
如果说第一天的典籍经义可以靠记忆力来过关。
第二日的诗书才气可以提前押题,运气好蒙混过关也不是难事。
但是对于时事策论而言,不会你是真不知道如何下笔。
只能瞎掰硬造,不交白卷就是他们最好的追求。
乡试作为地方级别的考试,还没升的国家的层面,一般都是考校当地的时势民生。
就像今年的试题一般,大意就是问考生杭州如何发展民生的问题。
看到这样的题目,前世作为文科生的李珺甚至都不用借助系统的帮助。
但是凭借一个世界的阅历,应付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写文章有一定的规范一样,古时科举的要求就更为之严格。
一般前言都先是歌颂当代陛下的文治武功,如今是如何如何的四海升平、国泰民安。
如果少了这一步,任你才学如何出众,单单是‘政治立场不坚定’这项,你就无缘三甲。
再之后就是谦虚自己智识愚昧、学识浅薄一番,塑造一个谦谦学子的形象。
最后方可阐明自己的观点。有机会穿越的朋友可以学习一下。
李珺思考一番之后,便决定拿出前世一个改进后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水车。
水车,大约出现在东汉时期。前世经过历朝历代的改进,已经成为古时农耕时代一个不可或缺的一环。
直接跳过前世唐宋时期改进而来的‘筒车’,一步到位拿出元明时期的多轮轴翻车。
一架水车不仅有一组齿轮,有多至三组,可以依风土地势交互为用。
翻车直接打破自东汉三国时代发明以来,一直停滞在人力的运转的局面。
利用水力和兽力以为驱动,使人力终于从翻车脚踏板解放。
使原先只用水力驱动的筒车,即使在水量较不丰沛的地方,也能利用兽力,而有所贡献。
它使耕地地形所受的制约大为减轻,实现丘陵地和山坡地的开发。
不仅用之于旱时汲水,低处积水时也可用之以排水。
这个改良之后的‘水车’,目前就十分适用于大晋这样的农耕时代。
敲定心中所想之后,李珺随即提笔开始答题。
整个过程犹如行云流水,如果旁人有时间观察的话,定会觉得这个画面颇为赏心悦目。
半个时辰之后,李珺放下手中的毛笔。
三天的的考试终于是结束了,饶是以李珺的身体也倍感疲劳。
检查一番并无缺漏之后,李珺便示意考官要交卷。
在旁几人看得或不屑;或着急,表情不一而足。
······
李府门前,李珺独自一人回来,还未进门就开始大声喊道:
“秋生,赶紧给你少爷烧水准备洗漱。
几天下来整个人臭烘烘的!”
李母闻言便起身赶来,一眼便瞧见满脸胡渣、颇为狼狈的李珺。
“珺儿,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莫非是考场中出了什么变故?”
问得倒是有点心惊胆战的,生怕李珺被赶了出来。
本来打算傍晚时分结束乡试之后去接他的,现在突然回家,怎能不让她多想。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这可是件很丢人的事情。
李母虽然觉得自家儿子对于功名可有可无,但就是怕他年纪轻轻背什么莫须有的污名。
“娘,没发生什么变故。
就是您儿子考试期间如有神助、发挥出色,这才提前交卷!”
“如此便好!”
“娘,我先回房洗漱一番,稍后再与您细说!”
······
乡试结束之后已有半月之久,今日便是放榜的日子。
“珺儿,真的不用去贡院门前观看放榜吗?”
李母此时倒是急的走来走去,对着一脸悠闲的李珺问道。
“自是不用,那里此时想必是人山人海,去那儿招罪作甚?
而且乡试名次也不会因为在不在那就有所改变,那我等何不等人少再去。”
“话虽如此,可为娘就是安静不下来!”
果然,在哪个年代的母亲都是关心自家孩儿的考试成绩的。
正当李珺想唤秋生去打探打探情况之时,门口便传来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
“少爷······少爷,门口来了一群报录人,说您高中举人了!”
报录人就是古时科举中榜后,分送报条的人。
每年科举都有人自发当这种报喜人讨个喜庆,顺便来赚取赏钱。
“秋生此言当真?
快······快,珺儿我等快快前去,莫叫报喜人等急了!
还有婉儿你去账房取几份赏钱,等会儿分发给他们同庆喜事!”
······
感谢大家的支持,小弟不要脸的再求点数据!
感谢各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