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救世良策(1 / 1)征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京并没有受到此次皇太极入关事件多大的影响。对百姓们而言,只要确认了北京城里的皇上还在,他们就依然要交税纳粮,依然得遵守大明的律令,连接两京的大运河仍然畅通,商人们就还有生意可做,而文人们也依旧最关心的是科考新闻,以及秦淮河的歌女又开始演唱谁写的新词。南京城就这样依旧活在巨大的惯性当中,浑然不觉历史的车轮已经改变了方向。

当然,这并不妨碍大家用猎奇的心态热烈讨论着女真人带来的新鲜故事。酒楼和茶馆里充满了民间谋略家,读书人也在自己的笔记里表现得异常忠君爱国。商人贩卖讲述古代英雄勇抗外敌的小说,张牍,则趁着这股舆论热潮收获了杂志的成功。除了南京和周边地区,张牍最看重的北京市场反响也极为热烈,不少人看了杂志里的征稿启事都请售卖杂志的书坊转交稿件,请求登载到下一期杂志上。

形势一片大好,张牍很高兴,决定在第三期增加时评文章的数量到五篇。他翻看了各地商人转交的投稿,大多是关于皇太极入侵事件的,有的提出军事建议,都是什么连环计,美人计,反间计的民间谋略,估计是三国演义看多了。有的大唱高调要为国尽忠,整了一首又一首的诗,来来去去不过是些陈词滥调。更让张牍哭笑不得的是讲解女真人风土人情的文章,不知他们是不是把《山海经》也当史料看了,里面各种神奇想象层出不穷,有的还把他们写得跟佛朗机人一个样。

所以一番拣选下来,他只录用了两篇,这两篇文章既言之有物,不落空谈,又相当准确地把握了尺度,不至于得罪朝廷。

当然,他也没忘记吴堂,派人去邀他写稿。吴堂果然不负所望,交上一篇介绍辽东地理人情的文章,既有他从历史文献里查到的关于女真人的记载内容,也有他对平息辽东战事的建议,包括以商促和的观点。文章写得有理有据,行文流畅,展现了很高的写作水平。不过张牍出于谨慎,还是删改了他的不少内容,以免显得有批评朝廷的意思。

除了时评文,照例还要登七篇书评和戏评,张牍对来稿的文章都不满意。明人大概习惯于对书做评注,而非单独成文的批评文章,所以写不好也是自然。他自己实在也写得厌烦了,便干脆请求玉莲帮忙,给他凑出几篇来。玉莲虽然口头答应,可也对他的摊牌做法有点不满。

“你要我一次写七篇,实在太为难了,市面上哪有那么多好书和好戏?这次就勉强写写吧,下次我只能写两篇。”

张牍陪着小心向玉莲拱手作揖,既是表示感谢,也是表达慰问,“辛苦了!还是夫人对我最好!”

玉莲白了他一眼,自顾自摊开稿纸,磨了墨准备动笔,一边又问道:“那还有一篇时评文你怎么办?自己写吗?”

张牍没有答话,沉默了一会,反问道:“书珍,我说过要以文救世,你不好奇我怎么救吗?”

玉莲愣住了,怔怔地看着他,“是啊,你怎么救?”

张牍得意地笑了笑,“你不介意我又拿三百年后的智慧来炫耀吧?”

玉莲摊开双手,同时耸了耸肩,做个无所谓的姿势,这也是跟张牍学的,据说是西洋人的身体语言。她穿的一身中式宽袖长袄,作出这种大幅度的西洋动作,显得颇为滑稽。

张牍哈哈笑出声来,一边打趣道:“娘子不要勉强自己了,”一边搬来椅子,坐到她身旁,刚要开始高谈阔论,玉莲一手抄起白纸丢到他面前,有些生气地说道:“你有什么高见,自己写文章吧,我又听不懂。”

这可是为难张牍了,他只会写白话文章,每次都是让玉莲改成文言文才能发表,如果真跟她闹翻了,他这个作家也丝毫没有办法。

于是只好跟玉莲认错,表态今后绝不显露出未来人的优越感,“我是你的重重孙子,我的智慧不都是因为你的聪明才有的吗?”张牍自己都觉得这马屁拍得实在肉麻,可是为了讨好翻译官,也只得豁出去了。

玉莲被他逗得大笑,过了好一会才想起两人原本的话题,“赶紧说说你的办法吧。”

张牍调整了一下姿势,端端正正坐好,然后正色道:“我大明如今是天灾人祸连绵不绝,就算孔明再世,岳飞重生,也难扭转乾坤。所以要救大明,只有从思想入手,改变人们的想法。这才是我做杂志的用意。”

“你要改变什么思想?”

“忠君思想。”

玉莲刷地一下站起来,脸色煞白,瞪大了眼看着他道:“你疯了?这种事可是要抄家灭族的,你怎么敢做?”

张牍赶忙起身,双手抓住玉莲肩膀,轻轻把她按到椅子上重新坐好,“夫人不要误会,我是来救世的,不是作死的,我自有分寸。”

“可是......?”

“我说的并不是要大家不忠君,恰恰相反,这对皇帝也是好事。”

玉莲有些怀疑地摇摇头,张牍继续说道:“在我们那个时代,有个重要的思想,叫做民族主义,就是以本民族为最神圣的对象,一切都要以民族利益为唯一目标。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主义对号召国民团结对外起到了很大作用。”

“你说过你们的时代发生过很大的世界大战,这都是因为民族主义吗?”

“呃,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民族主义有两面性,既可以团结国民,解救国难,也会在某些情况下激发出战争来。现在的大明朝,别看朝廷整日要大家忠君爱国,可实际上,不管是士大夫还是百姓,对大明都没什么认同感。无论是西北的流寇,还是辽东的建虏,只要他们打起尊儒的旗号,很多人就会归顺。人们并不认为大明国是他们自己的,也就不会觉得投降新朝有什么问题。”

玉莲仍然用怀疑的眼神看着他,这样的说法太过惊世骇俗,她实在难以接受。

“当然,这其实也要怪皇帝自己。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皇土,你把江山都当成是自家的,那么等你出了事,人家凭什么来救你呢?所以,要想收服人心,就必须让大家相信,大明是天下人的大明,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

“如果大明是天下人的大明,那皇帝又算什么呢?”

“好问题。”张牍其实很想说,皇帝不过是窃贼而已,不过估计玉莲很难接受,“皇帝呀,就是大明的保护者,是为大家看守家产的,所以保护皇帝就是保护自己的家产。”

玉莲笑起来,问道:“你这说法,皇上能接受吗?”

“当然不能明说,”张牍说着叹了口气,“在这个时代,传播民族主义的确是个困难的事情,可我想不出有别的办法了,总要试一试吧。”

“怎么试?”

“增加大家对大明的认同感,这,就是媒体将会起到的作用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