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祭祀过后,韩铭不知道,皇帝和百官具体达成了什么交易。
被关押在牢房中的官员,大多都出去了,除了在茹妃的事情上牵扯过深的人。
他跟在六安后面,第一次走进了宏德殿,这个商议军机大事的地方。
皇帝背负双手,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面前的疆域图,神游天外。
“见过陛下。”
在韩铭行过礼之后,皇帝转身问了一句:“慎行,你可知我大盛之外的光景?”
“小婿不知。”
“其实,朕也不知道。目前所能了解的,无非是北部的契丹,西域诸国,一直难以攻克的吐蕃。甚至,就连南疆之地,都未曾涉足。”
韩铭不明白这话的意思,“陛下,难道您想进一步扩大版图?”
皇帝摇头失笑,“朕怎么会做,明显赔本的买卖?打不打得下另说,就算打下了又能如何,没有几十年的时间,难以完全收服。大盛现在内忧外患,祥和之下,波涛暗涌。”
“那陛下的意思是?”
“朕想知道,是不是有另一片大地,有着和大盛一样的国度。他们那里是不是物产丰饶,或者是如大漠一般,都是沙子。还有茫茫汪洋……”
听着这些,韩铭笑了,“等过段时间,您可以效仿太祖皇帝,外出巡游啊。”
“朕怎么比得了太祖他老人家,更不用说朕想去的是大盛之外。好了,过来坐。”
皇帝带他走向棋案,倒了两杯茶。
韩铭见对方眉头紧锁,心不在焉的,不好直接问,只能默默喝茶。
过了一会,皇帝主动开口了,“慎行,朕接到奏报,大江以北有五府之地,到现在还不曾下雪。”
“陛下,您是担心今年会有天灾?”韩铭放下杯子,思考着这种情况。
“是啊,两位老大人也和朕说过,老天如此反常,很可能大旱,或是闹虫慌。”
韩铭此时也严肃了起来,皇帝特意把他叫到这个地方,一开口就是说这么大的事,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他在心里,暗暗想着此事该如何应对。大旱是蝗灾之源,很难从根源上去解决,代价太大。现代南水北调工程,也只能解决局部问题,有的地方该旱还是要旱。
而蝗灾就更不用说了,新闻里东非蝗灾的情形历历在目,以现代科技、化学手段都难以控制,更不提封建时期。
蝗虫的飞行速度快,个体小,数量又庞大,想要靠人力捕捉很难。从唐朝时期起,官府就大肆鼓励百姓捉蝗虫,并且出了很高的价钱收购,可惜收效甚微。
至于用人去吃蝗虫,那更是不现实。
作为医生,韩铭自然了解过古代医学巨着,而本草纲目上面,也确实记载了蝗虫的药用价值。可是,蝗虫是一种很特殊的东西,不成群和成群的差别很大。
…
不成群,零散的蝗虫是没有毒的。这个时候,人和鸟类都可以去吃,能够补充大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
成群,也就是发生蝗灾的时候,群体抵御机制开始生效,这时的蝗虫是有毒的。最显着的特征就是,蝗虫自身的颜色会改变。
蝗灾形成,它们的天敌鸟类,都不会去碰它们,而是会自发远离。
现代控制蝗灾的办法,多是以生物配合化学药剂的手段,生物预防为主,杀虫剂为辅。也就是说,在蝗虫没有大规模形成的时候,就让家禽和鸟类去吃掉它们。
想了很久,韩铭拿出自己的意见,“陛下,二位老大人农事经验丰富,也不是信口胡说之人,如此情况宜早做打算。大旱,虫灾,要分别应对。”
皇帝暂时放下心中的焦虑,想听听年轻人的想法,“说说看。”
“虫灾自古有之,先人也有诸多应对之法,如火烧、扑杀、养鸡防虫等。小婿之见,以鸡、鸟等以虫为食的大敌来对付虫子,是最好的办法。”韩铭先抛出了办法。
“在虫灾未成之际,将之扼杀,此为其一。虫为卵生,若是能找到其卵,则可以从源头上根绝此患,此为其二。若是心狠一些,今年不种粮食,时时翻地,绝除虫子生长的条件,此为其三。”
“若是不种粮食,百姓心中不安,以何为生?”皇帝内心震动不已,这小子好大的魄力。
韩铭摇头,“若是有干旱和虫灾,种与不种,结果都是一样。不种的话,还能省点良种。只是,目前都是按以往惯例猜测,百姓未必会信。”
皇帝认同这个说法,“若是朕下旨言明原委,不让他们种。之后呢,怎么保证他们今年的生计?大盛去年岁入,麦一千八百万石,稻米一千五百万石,其余粮食合计五百万石。”
“而这些,除了西部军屯田自足,半数都要作为三大营、各边军军资,官员和勋爵薪俸。少部分用作各地赈灾救急,平稳地方粮价,存粮很少。算上历年所积,朕可用于五府之地的粮食,不超过一千万石。”
“若是其他地方出现灾情,朕却拿不出粮食,怕是会比往年闹得更为厉害。不患寡而患不均,他们心里会想,五府的百姓是朕的子民,自己就不是吗?”
“陛下,您这回收钱放人,不会是为了拿钱买粮的吧?”韩铭心里很是怪异,要真是这样,那就太可怕了。
皇帝愣了愣,直接笑出声,“朕哪有那般,未卜先知的本事。只是心中隐隐有种感觉,恐天下不太平。百姓不是常说一句话吗,有粮在手,灾荒无忧。朕想着,有钱,就有底气。”
“大盛疆域广阔,谁都不清楚哪里会出现什么。豫章水患,就是一个警醒,若不是靠你一己之力平息,又得耗费良多。说起这个,朕还没有封赏你呢。”
…
“我也就出了点想法,都是其他人做的,算不上什么。”韩铭客套了一下,没有把功劳算到自己身上。
皇帝没有多说什么,反正以后会有安排。
紧接着,他问道:“若是大批次购粮,你认为该选哪里?”
韩铭反应过来,原来看地图是这个意思,想要进口?
这个思路很超前,也很务实。完全没有那种,我乃天朝上邦,岂能去那些蛮夷之地买东西的想法。
“陛下,江南之地富庶,苏、扬二州更是其中魁首,应该有不少存粮。若是想够得足够应急之物,海外和南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海外之地广袤,且大海茫茫,每年覆没的世家船队数不胜数,且时间不定,很难按时返回。南疆之地,瘴气甚多,大雨不断,他们会有余粮?”
“陛下,岭南百越之地,虽说地处偏远,人口稀少。可再往南,却还有一大片土地。那里比起小婿的家乡来说,稻米可以一年三熟。即使如此,百姓依旧比不过大盛子民,因为那些粮食,都被当地的土司收走了。”韩铭给皇帝介绍了一下南方。
“于是,百姓为了不饿肚子,就拼命种地。除了稻米,各种粮食、甘蔗什么的,更是见缝插针地种。但他们种得再多,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罢了。”
“土司手里聚齐了众多粮食,南方天气潮湿,每年烂掉的不知道有多少。因此,只要我们派人去收购,价钱根本不用太高。那里的人还喜欢金子,用这个买更便宜。”
皇帝上下看了他好一会,不知道他怎么会这么清楚,觉得有点奇怪。
“陛下,这不是您派人打南洋么,我在洪都时,就多打听了些。南洋二岛,其实也是最适合种稻米的,一年可以三熟,可作为大盛粮仓。”
听到这个建议,皇帝很高兴。总算是,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做法了。
把那一点违和抛掉之后,他兴致勃勃地开始说起,这场征战的由来。
韩铭松了口气,还好糊弄过去了。皇帝和小姑娘不一样,考虑得更多,万一再来个迷信啥的,直接被砍了都不奇怪。
听对方说完全部的规划,他心里又觉得有些好笑,这个人确实太孤独了些。
“慎行,如果真如你所说,南疆可以买到大批粮食,那此次可要好好感谢岳将军了。”
“陛下打算,让南军去买粮?”
“不错,岳清平走后,南军现任大将军乃是贺叔的侄儿,也是同朕一起长大的。有他在,朕绝对放心。就是,如果对方不配合,该怎么办?”
虽然皇帝是用苦恼的口气说的,可是在看到他的眼神时,韩铭心中无语。
那种跃跃欲试,巴不得对方不识抬举的样子,也太明显了。
皇帝感觉到他的心思,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咳,有备无患。朕向来以理服人,先礼后兵。”
韩铭一个字都没信,不过也没在这上面浪费时间,转而说起了正事。
从安民开始,说到具体的防治蝗灾的办法,再到事后赈济之策,都一一谈到了。
皇帝一直在听他说,只是自己有觉得不妥的地方,才会指出问题,进行完善和补充。这种模式,完全就和一对一速成的私教班一样。
直到中午时分,快吃饭的时候,两人才停下了讨论。
由于和秦忆茹约好下午逛街,韩铭就提出了告辞。
这时,皇帝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慎行,适当的时候,人应该装傻的。”
文盲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