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他的话说,不知道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才有了认字的机会,还是拿着工钱、有专门的人来教,还不把握机会,那就是被打死了也活该。自己没有那么不成器的儿子。
最后的考评中,自己的两个儿子有得益于优异的成绩。现在也是两个大官了,手底下也是管理着几十呢。
可以说他们一家算是整个钢铁厂的成功模范了,现在不管干什么,就算是走路,余阿大都是抬头挺胸收腹。
自己不好吹自己,余阿大就不时跟别人传授自己教育儿子的经验。什么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打,什么棍棒底下出人才……
现在的情况是,儿子和老子都挤在一个厂里,什么隔壁老王、老李看着余阿大家的情况,酸的是口水都掉下来了。但是也没办法,谁让人家有本事,再看看自家的不孝子……
可想而知,以后厂里那些年轻人,在识字的过程中,过得可能会不是那么愉快……
就这样,余阿大在觉得走上自己的人生巅峰的时候,钢来到了钢铁厂。
看到那个三丈高的炉子时,他的心都凉了一大截。
余阿大当时就想着,回去通知自己家的那口子,要把自己祖传的炉子照看好,说不定这个月就要回去继承家业。
用自己新学到的单位来说,**米高的炉子,这不是扯淡吗?谁让他们这么修的,谁不知道炼铁炉就是一人高的炉子?
这么高的炉子,铁都烧不化,这又要多少木炭来填?这一炉又怎么出炉?
想到这些,余阿大顿时就想小声嘀咕两句,骂是不干骂的,虽然不知道这是谁让王爷这么修的。
但是能将王爷‘忽悠’到这种地步,用屁股想也是‘位高权重’,不是自己这种人能得罪的,最多只能心里骂两句。
想着这些,余阿大气得浑身发抖,大热天的全身冷汗手脚冰凉,这个社会还能不能好了,我们小民到底要怎么活着你们才满意,眼泪不争气的流了下来,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对匠人的压迫,匠人何时才能真正的站起来。
仿佛是是听到了匠人们的心声,领头的副厂长张昌忠转过头对他们一笑,说道:“这是王爷亲自设计建造的,你们觉得怎么样?”
听到这句话,所有人表情都凝固了那么一瞬间。
作为有几十年被欺压经验的余阿大来说,立马就条件反射的回了一句:“妙啊,实在是妙,大家伙看看,这个炉子是修得多么的宏伟,一炉就能顶上我们的小炉子不知道多少炉,这一看就是有大智慧的人设计出来的。”
随着余阿大的发声,接下来一群人都纷纷出生称赞,有人说这个炉又粗又长,看着就是个正经炉;也有人说这个炉设计的气吞山河的……
谁说升斗小民不会拍马屁的?他们自己都活了这么大岁数了,没人是傻子,就算一开始不懂事,后来也慢慢被生活磨平了棱角,而那种一直不变,处处耿直的人,也活不到自己这个岁数。
张昌忠看着这些人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这些人都识时务,到时候背锅大家一起背。
张昌忠是朱棣从京城带到北平的,本来他以为这次终于有机会大展手脚,结果当时他看到这个,心里也蒙蔽了。
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多次跟朱棣旁敲侧击的提了一下这个炉子的问题,但看王爷的神色就知道,想要王爷改变主意,那是不可能的。
现在,他都做好背锅的准备了,看来旁边的余阿大一眼,发现他也在看自己。
两人对视一眼,都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至于为什么?
那就是因为,到时候就算炼不出来铁,那也肯定不是王爷的错,王爷永远都不会错的,错的只能是下面的人。
那么下面的人只要有点逼数,这个时候就要抢着背锅了。
而最大的锅,毫无疑问就自己和旁边这位高炉总技术负责人了。
……
就这样过了几天,随着高炉的正式运行的准备工作逐步展开,两个人在朱棣的指挥下,不断进行炼钢前的准备。
余阿大看着那些朱棣让人准备的,黑坨坨的叫什么焦炭的东西,更加笃定,自己可能要不就就要回家继承祖业了。炼铁居然不用木炭,那不是瞎搞吗?
就这样在余阿大不断绝望的过程中开始了第一次的炼制。
……
余阿大看着不断出来的铁水,余阿大也只能说句是真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