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离开西凉军大营之前,樊稠在他耳边说的话,使得李儒心中一惊。
他本来就是个聪明绝顶之人,对于自己的身家性命,亦是十分爱惜。因此,在益州的时候,他身旁的安保工作,做得非常严密。
然而,只有千日做贼,并无百日防贼。
李儒回到郿县以后,就使用了引蛇出洞之计,接连消灭了几波李傕派来的刺客。
而樊稠得了刘瑁的便宜,自然也不会再认真地准备攻城事宜。每日只在城下装腔作势地叫骂一阵,而后便引兵退回,之前一直在打造的攻城器械,也就此搁置一旁。
长安的李傕、郭汜见郿县久无战事,便多次派人催促樊稠出兵,樊稠也只道益州军防范甚严,无从攻打为由来推辞。
时间一长,原本就缺粮的长安,再也负担不起樊稠大军的粮草用度。李傕、郭汜在痛骂一阵樊稠出工不出力之后,也只能将樊稠召了回来,郿县之围自解。
同时,李傕、郭汜又修书一封,寄给刘瑁,提议双方罢兵休战。
此时虽然距离陈仓之变,已经过去了许多天,但刘瑁还一直呆在陈仓,处理善后的事宜,并没有返回郿县。
所以,这封求和的书信,却是被郿县城里的贾诩收到。贾诩暗中押下此信,好言安抚西凉军使者,而后赶紧派人前往陈仓,征求刘瑁的意见。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郿县战事渐息,刘瑁在陈仓却还是焦头烂额。
本来按照他的安排,陈仓城的西门外,刘瑁早已派遣一军,暗中埋伏。只待刘璋挟持住自己从这出逃的时候,便会从斜刺里杀出,救出刘瑁,并抓获刘璋、赵韪一行。
但由于出现了雷铜这个变故,刘璋从西门出逃之际,那队军士竟被雷铜一人杀散。最终,雷铜护着刘璋、赵韪,从西门逃脱。
而刘璋手持刘焉之前赐予他的兵符,更是收拢住了渭水沿岸的两万益州军士卒,打着刘焉密令的名义,徐徐往益州的方向移动而去。
刘瑁兵少,现如今身在司隶境内,东面是槐里、长安,西面是凉州,在西凉军的包围之中,更是不敢轻易调动陈仓、雍县一带的益州兵马去追赶刘璋。
无奈之下,刘瑁只得在目送刘璋大军南归的同时,修书一封,寄给汉中的申仪、申耽二人,命他们率领麾下部众,沿途骚扰刘璋。
然后又派人快马加鞭,率先赶往益州,与甘宁、郝昭会面,询问他们计划的进展。
在把这些事情都安排妥当之后,刘瑁便开始出面安抚陈仓城中的益州士卒了。
毕竟,益州城中还存有一万益州大军,这一万大军中的大多数,都是不知道刘璋、赵韪两人的奸计,莫名其妙地便被自己的袍泽攻打城池,又莫名其妙地与之交战。很多人直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状况。
这一日,刘瑁把这些士卒全部都聚集到了校场之上。
待众军到齐之后,刘瑁便和严颜、刘璝、张任等人走上了校场的高台之上。
目光在校场上的士卒们身上环视了一圈,刘瑁高声喊道:“袍泽们,今日为把你们聚集到这里,只有三件事情,要与你们说明白。”
台下的益州士卒,大多都听闻过刘瑁在蜀郡的战绩,对于这样一个年纪轻轻,便敢出塞直击羌人,北伐汉中收复失地的英才统帅,自然是敬佩不已。
所以刘瑁一开口,原本还有些吵闹的校场,瞬间就变得安静了下来,众人的目光全部都聚集在了他的身上。
感受到了士卒们的目光,刘瑁更是抖擞精神,接着说道:“一则,我要告诉你们。尔等之主,也便是家父,已在一旬之前,薨逝归天。”
“啊,刘益州薨了?”
“不是听说主公的背疮之疾有所好转了嘛,怎么这么突然。”
刘瑁此话一出,台下的益州士卒们顿时炸开了锅。众人都开始讨论起了刘焉突然去世的事情。士卒中有些聪慧之人,更是在谈论的同时,很快就把这件事情和当下刘璋、赵韪发动的兵变联系在了一起。
“二则!”
刘瑁再次说话,士卒们的声音又渐渐小了下来。
“这二则,便是诸位袍泽最关心的事情,前些日子在陈仓发生的那场动乱。”
“想必,诸位中也有人猜到了,家父薨天,益州无主,这便是我胞弟发动兵变,以出兵槐里为由,把我诓来陈仓议事,进而借机囚禁我的原因。”
“季玉他为求坐上那益州之主的位置,置我与他的兄弟情谊于不顾,听信赵韪那奸佞小人之言,做下如此令人耻笑之事,我感之心痛,益州文武感之心痛,益州上下百万黎民亦感之心痛。”
说到这,刘瑁又环视了台下众人一圈。此时,校场之中,已是无人说话,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刘瑁的身上。
“益州之主的大位,有才有德者居之,有陛下敕命者居之。若是季玉正能堪当此大任,受益州全境的文武拥护,百万百姓爱戴,我即使再过无知愚钝,也定会奉他为主。”
“可是如今,我等数万大军尚在西凉敌酋之境内,东西两侧皆是群狼环伺,如此危难之际,他却发动兵变,兄弟阋墙,同室操戈,足可见,他视你我袍泽的生命为草芥。如此之人,又怎能为我益州共主。”
不得不说,刘瑁的一番话,还是十分具有冲击力的。他解释了一通当下众人所处的环境,又从刘璋、赵韪的所作所为入手,不禁让在场的士卒对刘璋的行径大失所望。
一时间,刘璋与刘瑁两人的形象,在这些益州士卒的心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士卒率先喊道:“刘季玉所做所为,不配为益州之主。我愿带头,拥立三郎君上位。还请三郎君继位主公,统领益州!”
这个士卒喊完,立马又有不少的人跟着呐喊道:“请三郎君上位,继位主公!”
整个校场里的气氛都被带动了起来,到了最后,竟是一万益州士卒的齐声呐喊,声浪滔天,举城震撼。
“请三郎君上位,继位主公!”
我在汉末当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