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决策是最艰难的,一经决定,接下来的行动,就简单了。
林小西陪杨玉清喝了顿大酒,至于怎么做,未置一词。杨玉清自己摸索着去看了很多考研论坛,很快,就确定了要报考的院校。必竟,专业是确定的,按照专业排名,选院校是很简单的事。
她没有特别严重的名校情节,也对自己的实力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并未选择排名第一的学校。专业前十,在本城市,师资阵容可以,就OK了。
接下来的决定是自己复习,还是报辅导班。一咨询,辅导班昂贵的费用吓了她一大跳,国内的考研市场已经火热、内卷到什么地步了,可见一斑。咬咬牙,决定自己复习,她相信自己的自控能力。在她的估计里,最难过的关是英语这一科,丢了这么多年,对于需要语境的科目,早都全部还给英语老师了,再加上,大学时天天忙着谈恋爱,根本没考四六级,底子更差,恨不得只剩26个字母了。
她买好所有参考书目,制订好复习计划,就一头扎进去。
“跳跳,妈妈决定考研。”当周末王跳跳回家,杨玉清和儿子分享了这个决定。
“加油,妈妈。”王跳跳又意外又惊奇。
作为心理专业的学生,复习英语,狠斩英语单词,当然会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三科考试科目,加起来,每天安排了12个小时的复习时间,第一阶段,英语的比重最大,6小时,政治和专业课,各3小时。
每天早上,抱着考研英语字典,啃单词,晚上睡前再复习一遍,还要按照规律,复习之前的。反正上班也没什么人,她把自己关在一个空的小房间里,贴了满墙的复习计划和进度表。
年龄对记忆力的影响显而易见,那些单词就像活蹦乱跳的猴子,生拉硬拽也不肯呆在脑子里,拼命往外跑。背了四个月,终于完成了5500个核心词汇的复习。她忐忑不安地打开英语真题卷,幻想着词汇量爆棚,所向披靡。但是,打开卷子,她目瞪口呆。她连题目都看不懂,更别提通篇英语阅读,像看天书。
“我背的单词去哪啦?”她听到内心崩溃的呐喊声,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给林小西打电话,说明了情况。
“我帮你报个英语的辅导班。”林小西不管她同不同意,立马给报了新东方。杨玉清心里对辅导班是排斥的,而且,她觉得报辅导班也没用,英语可能就是一只拦路虎,让自己考研梦碎。
辅导班是网课形式。杨玉清拿着林小西给的账号,百般不情愿。
“你不是说自主是生命的动机力量吗?”杨玉清被英语打击得很烦躁。
“你只是需要催化剂。”林小西依然信心满满。
杨玉清只好硬着头皮登录了网课。讲词汇的朱伟老师,很年轻,也很帅,更重要的是完全打破了杨玉清脑海中关于老师的认知,难道现在的老师都进化成这个样子了?她惊诧。
他很多搞怪,很多的行为艺术。在导学课一开始,杨玉清就被他征服了。他说:“今天,几乎所有人都在怎么学单词?背。学得好吗?学不好。我教大家词汇,不用背单词。很简单,学中文,你会一个字一个字背单词吗?不会。那是怎么学的,读课文,学生字。同样的,英语单词也要放到语境当中去学习。”最后,这位老师几乎像宣誓一样说:“跟着我,不用背单词,按部就班,就能学好词汇。”杨玉清一下子像被打了鸡血一样,劲头上来了,浑身轻松。英语是心头大患,英语解决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朱伟老师是属于后天牛逼的那种类型,普通的大学,普通的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没有那种所谓的网络名师吹嘘的优秀到非人类的超级学霸的强大气场和望尘莫及的压力,很接地气,很有亲和力,感觉只有二个字:靠谱。
杨玉清想,就是他了,跟着他赌一把,看是否能把一个英语学渣这样的残次品回炉成合格产品,至少是英语学习的合格产品。
第一个单元,整整讲了七个小时,杨玉清中途大约听一小时课,休息十分钟,按照学习计划,是需要一天搞定一个单元的,因为这套课要反反复复至少听三遍,是的,不用背诵,不用机械记忆,秘诀就是不断重复。原以为,英语课会像听天书一样,生涩生硬,枯燥无味,可是这七个小时的过程,杨玉清硬是听得聚精会神,中午午休也继续听,也不困。
朱伟老师不像是一个老师,站在网课镜头前,更像是一个有趣而搞笑的段子手。他对于价值观的传达和延伸,他完全没有老师形象包袱的自嗨,他维妙维肖的模仿,一会让人捧腹大笑,一会又让人深表认同,还有时又突然一本正经,让人心生敬意。
杨玉清忽然深深体验到了一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朱伟老师就是有趣的灵魂。
政治好办,跟着教材刷题就行了。专业课就更不用说了,本就感兴趣,再复习重温一下。当然,研究生的考试内容要深入得多,但有本科的基础,有基本的学科框架和理论储备,复习起来,也是事倍功半的。
高强度的复习任务,使得杨玉清的生活似乎回归到了在寺庙时的样子,单调刻板,不问世事,基本闭门不出。
林小西知道考研复习的状态和艰辛,给她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无事绝不打扰。其他亲系较近的,也都知道她在备考,回避惊扰。
奔四的人,再进入这么高强度的学习状态,的确,对身心都是一场极大的考验。杨玉清自己能明显感觉流体智力的下降,大脑启动速度会慢很多,而且,明明每个字都认识的一段话,有时需要多读几遍,动用更多的认知资源,才能理解过来,明显反应速度也慢了。好在,晶体智力的上升也帮了不少忙,以前的学习,是纸上谈兵的学习,是得来终觉浅的学习,也是转眼即忘的学习,现在,那些理论、知识、结构,整合进原本的认知图式当中,最为重要的是,同时,汇入了很多切身的感受和生活体验,明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变为有意义的知识体系。
林小西完全忘记了以前,也忽视了以后,专注于每天的学习任务,完成时欢喜,延时便焦虑,倒成就了不念过往、不惧将来的状态。
隔个一周左右,感觉压力渐长,就去学校操场上跑步。运动,是一种天然的有效的减压方式,特别是当她发现,简单的静坐已经无法集中注意力到呼吸或念头的时候。
她有时也想和林小西聊聊天,来代谢掉一些压力和焦虑,只是,自己目前的状态,一望而知就是自己特有的处境,很难让人感同身受。再说,她也不想自己一有事情就去找林小西,假如林小西是拐杖,自己总有一天需要独自成长,不然,就得当一辈子的瘸子。
有一天,她发现自己洗澡掉了好大一堆头发,黑压压地吓人,才惊觉,是不是该想办法改善一下自己的心理状态了,不然,考完研,变成秃子,也太得不偿失。可是,还能有些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杨玉清短暂休息,刷到一个电视剧,是个韩剧,一看就入迷,然后,一发不可收拾。从此,她所有课间和学习的间隙,不干别的事,就刷这部剧,片名叫《太阳的后裔》。她深深体会为什么那些脑残的搞笑的娱乐至死的东西那么受大众追捧,因为,当脑力使用和心理压力太大时,真的很难再接收那些哪怕稍微费力一些的外部信息。
虽然也是偶然剧或言情剧的范畴,但这部剧既不是霸道总裁和灰姑娘、又不是钻石王老五大叔和小萝莉,总算不油腻不老套不千篇一律,很清新养眼的爱情,两个人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女主独立,男主有趣,属于成熟度比较高的爱情模式,还是有一点看头的。
每一个画面,定格下来,都美得像是一幅油画。符合审美的同时,有着视觉的减压效果。
虽然这些减压方式能有些效果,但在艰巨的学习任务面前,感觉每天都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攀爬,手脚并用,竭尽全力。
“直立行走。”这个词在脑海不停地盘旋。人类的直立行走进化了几百万年,从早期猿人阶段,晚期猿人阶段,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这么漫长的岁月。女人的直立行走又需要多少年?又会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和结果?
杨玉清记起早几年看过一篇小说,还记得很清楚,作者叫宋小词,一名80后的新锐作家,小说就叫《直立行走》。讲述的是武汉的底层女孩杨双福和城市青年周午马的感情生活。这是一篇看得血泪横飞,看完掩卷不弃的小说,有评论说宋小词的小说对于拨开人性的皱褶,亮出那些沉积的污垢,有一种几乎病态的执着。以至于过去几年,脑海里依然会清晰闪现那具摆在家里的尸体,杨双福坐牢,最后出狱和周午马在他新婚的家里相遇。每每不小心买到质量不好有褪色的衣物,就会立马想起周午马的妈给杨双福的新婚夜买的褪色的床单,还有在那个狗洞一样的逼仄小房间里,周午马趴在她身后进入她,像狗一样照映在墙上的影子。
中年女人的直立行走像是什么?像是大雨滂沱的夜行,像是冰天雪地的摸索,像是深渊之上的跳跃,像是刀光剑影里无声无息的血肉模糊,一不留神,死无葬身之地。
再次看见底层女青年杨双福,杨玉清更加感同身受,如同看见了自己,明明是坚硬的石壁,一定要用血肉之躯抠挖出向上攀爬的立身之地。
沉浸入学习,也是杨玉清一种有效的防御方式,让自己身心最小受损的保护方式,正如有些人会躲避到麻将里,有些人会躲避到酒里,有些人会躲避到女人的身体里。
朱伟老师,考研人都称伟哥,也被戏称为“住在硬盘里的男人”。偶尔,压力太大,情绪有点撑不住的时候,杨玉清会把大家特地剪辑的伟哥讲课当中搞笑的段子拿来听,特别解压,有一种特别被理解的释放感。杨玉清知道,在那些孤独的考研人当中,一定有许多人和她一样,坐在电脑屏幕前,看搞笑段子,会哈哈大笑,也会,笑着笑着,泪如雨下。
每个考研人背后,都有他的家庭,他的背景,他的压力,他的被期望,所有的一切的一切,把大家推到了这条独木桥上,每年几百万考研大军,千军万马,浩浩荡荡,但能走过那座桥的人,寥寥无几,九死一生。
这是迄今为止,为了谋生,杨玉清参与的最惨烈的一场厮杀。
就像呆在一所黑暗的屋子里,里面布满了毒蛇、野兽,这一秒还活得心惊胆战,下一秒就不知道自己是生是死。因为,每一秒,都有一个该死的念头在纠缠:实在太难了,不可能的,放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