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至圣先师(1 / 1)墨蚕十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

陈烛微笑着,毫不犹豫的补刀:“敢问李兄,读书人的脊梁骨,几钱一斤?”

一针见血,直指道心!

李兴迟颤颤巍巍,面色潮红,忽然喉咙一甜,鲜血从唇角涌出,这名堰州才子如失了魂般目光呆滞,喃喃自语着什么,却无人听清。

李元峰叹息,浩然气尽失,这代价可谓不大,至少从今往后,哪怕入了知守书院,作为读书人的李兴迟也同样再难有半点成就,寸步难行。

三言两语,断人大道。

他深深的看一眼那袭墨袍,李兴迟之所以会落的这般下场,大半原因还是因为陈烛最后那句话。

吕氏开口道:“羡安,他既已然认错,此事便作罢,如何?”

陈烛目的已经达到,也不是真想置人死地,当即甜甜笑道:“我听姨母的。”

经过这一段小插曲,宴会气氛略显沉默。

偶尔有零星的交谈声响起,李兴迟则被狐妖少女搀扶着失魂落魄的走出大堂,哪里还有一点才子意气。

碗器渐空,陆续有人起身告辞。

李元峰拂袖起身,看了一眼陈烛:“你随我来。”

陈烛趁功夫赶紧扒光残余的米粒,旋即紧跟李元峰身后。

不一会儿,两人便来到书房。

李元峰合上房门,转过头打量陈烛,满意地微笑:“瘦了些,高了些,也俊了些。”

说着,又露出诧异之色:“我记得皇城院伙食不差啊,岂能瘦成这样?”

“最近受了些伤,已无大碍。”

陈烛内心有股暖流升起,明明是穿越者,却对原本前主的记忆有所共情,直到现在他也没能分清,自己究竟是大梦初醒,还是蓦然而至。

李元峰拍了拍他的肩,叹了一口气,然后悲凉说道:“李叔实在不知该给你什么身份,这些年当赘婿,委屈了。”

“她……”

陈烛忽然想起一事,神色怔了怔,欲言又止。

李元峰气笑道:“放心,程儿近日闭关冲击知命上境,暂时不会回来,奇了怪哉,你爹当年追娅姐的时候也没这么胆小啊?”

陈烛露出苦笑,不知如何回话。

咚咚咚!

这时,门房颤动。

“老爷,户部侍郎求见。”

李元峰沉吟片刻:“带他去议事厅。”

“诺。”

李元峰神色凝重,沉声道:“一般户部公事不会直接找到府上,定然发生了棘手大事,我先去处理。”

陈烛联想到几日前的血月,点了点头:“不打紧,您去忙吧。”

李元峰迈腿走出书房,直到脚步声渐远,陈烛掀袖,发现那道紫痕才攀爬至中臂,不由松了口气。

他静心翻阅几本李元峰典藏的书籍,直到临近黄昏,见李元峰还没有回来,便离开书房,去见了熟识的丫鬟,管事。

寒暄客套一番,陈烛与吕氏请辞,便准备离去。

即将打开府门的一瞬间,发现外面的叫骂声仍在继续,不由得有些无语,这些喷子都不用吃饭的吗?

为避免麻烦,陈烛最后还是翻墙出府。

陈烛悠闲的走在街道,经过一座茶馆,里面传来先生说书的声音,前世喜欢听故事的兴趣又被提起来,眼看天色离夜晚还有些时间,便不紧不慢的走进茶馆。

他点了一杯岩茶,外加一盘花生米,找个偏于角落的位置坐了下来。

成片食客将著筷放下,把目光放在那名老态龙钟的说书先生身上,目不斜视,屏气凝神。

“春秋收官之战,两军阵前厮杀不下,持续了整整数日,楚成皇帝心生忧虑,求助于国师,国师道是这大齐国运仍在,天不该亡,成皇当下一惊,那该如何?”

说书先生端起茶杯润了润口,继续道:“只见国师微微一笑,说了句好办,立即化虹而去,来到沙场之上,使出通天术法,天地变色,一举将大齐仅剩的国运撞散,当日,城破,齐国灭。”

“撞散国运,怎么可能!”

“真神了,这国师怎么也得是一名陆地神仙吧?”

“这故事一听就是胡编乱造,我大楚若是有这等牛人,春秋之战还需要打这么久?”

周围惊叹声连绵不绝。

陈烛也是啧啧称奇,下一刻,那说书先生又勾起人的胃口。

“其实那位国师至今仍然在世。”

“卧槽,快说快说,到底是哪位牛人如此厉害!”

众人瞪大眼睛,急忙追促。

说书先生微笑道:“不急不急,容我先喝一口茶水。”

陈烛忍着将这老头拖入生灵图的冲动,余光一瞥,发现有名老儒士默默来到自己身前坐下,温声道:“小友,我在你这休息片刻,片刻就好。”

儒士态度不差,陈烛也便答应了。

“其实那位说书人所讲的,半真半假,成皇时期的国师,也便是如今知守书院的院长,儒圣。”

陈烛心中一惊,没想到这知守书院来头这么大!

儒士看了他一眼,轻声道:“小友当个墨袍,属实屈才了。”

眼光挺好……陈烛不明白方才认识不过片刻的儒士为何会这么说,打趣道:“先生能一眼断人前程,莫非是上五境的儒仙不成?”

哪料儒士竟微笑点头。

陈烛心中有些虚了,不敢再无礼,郑重询问道:“敢问先生大名?”

儒士并未回答,挥袖一挥,袖中山河,凭空出现纸、墨、笔,三物件。

陈烛眼花缭乱,更加确定面前的儒士绝对不是李兴迟之流,而是真真正正的上五境神仙。

儒士递出毛笔,微微一笑:“请小友作诗。”

陈烛犹豫片刻,接过毛笔。

笔锋触纸,缓缓书写: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开万世之太平!

……

……

“好诗,好诗啊……”

儒士一愣,惊叹说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短短四句,包罗万象,大同小异。”

“张圣人,勿怪勿怪,小生只是借用,绝非欺世盗名。”陈烛有些心虚,心中连连赔罪。

与此同时。

知守书院。

一尊建立在广场的老者雕像,蓦然金光顿生!

这雕像乃是万年前的第一位儒士,至圣先师。

见此一幕的学子呆滞在原地,瞪大眼睛。

“至圣先师,显圣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