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日,官府就来收粮了,因为村里有几个秀才的原因,虽说该收多少还是收多少,但是客气了很多,最起码不会故意说粮湿,扣斤两。
忙活了大半年,交完了税,粮仓里剩的也就不多了,村民们挖着野菜混着吃,勉勉强强吃饱肚子。
林溪空间的玉米第一茬也该收了,看着一大片比自己还高的玉米,林溪感觉头都大了。
“爹,您让我种,现在说说,怎么收吧。”地上扔着几棵玉米秸秆,杆粗壮,玉米穗要比外面的粗好多。
林言清看着地上的玉米,觉着让林溪自己收,真的有点难为人,“你负责把玉米掰下来,秸秆砍了,剩下扒皮的任务交给我和你娘。”
从这以后,一家三口,经常的偷偷关门在屋里剥玉米皮,剥完皮的玉米,装袋子里,一袋袋的码在空间草地上。
“爹,你这是打算咱们秋收的时候去卖玉米吗?”林溪拿着剥好的玉米,一个一个的往袋子里装,一边装一边问。
“去啊,到时候咱爷俩去,不带你娘。”林言清回答。
“爹,你这是要把好种子传播到全国吗?”
林言清摇摇头,“我可没有那个能力,传播到几个县,总会有人发现它。我们一家人能在这山清水秀的太平盛世生活,这要是战争年代啊,有苦吃了。”
“放心吧爹,战争年代我也不会让您和娘饿着的。”林溪说。
林言清摇头说,“爹才不放心呢,到处打仗,人都逃难饿死,你爹我吃的白白胖胖的,岂不是一个大肉包子,人人都想吃了我。你就好好种粮,把种子传播出去,也算造福人类了。回头招子玉当上门女婿,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安稳的过一辈。”
“爹,你还记得这茬呢,这子玉也太小了点。等他长大,我都老了。”林溪表示无语。
林言清抬头,摆出一副疑惑的表情,“怎么,看不上子玉,那要不就去村里给你选一个。”
“别,别,子玉挺好,挺好。”林溪赶紧答到,最起码他不拉着长鼻涕,不吃鼻涕,不光屁股啊。
接下来的日子,林溪每天忙着读书,学琴,种庄稼,到了秋收的时候,空间里玉米都收了两茬了。
这天林言清下课,就见老陈在大门口等着自己,“先生,新做的犁下午我给拉回来了。”
“哦,是吗,你看着怎么样。”林言清开口问。
“小的以前没见过这样的犁,小的不懂,得找块地试一试。”
因为自家就一块大地,都种了玉米,林言清第一个想到了里正家,“走,你驾车咱们去里正家,问问他家有没有闲着的地。”
两人架着牛车,拉着一个犁子,来到里正家门口,“三叔,在家吗?”
“在呢,在呢,这不刚下学,你怎么过来了,这是有什么事。”林言清就是个大忙人,只要他出现,绝对是有事。
“三叔,犁做好了,我家没闲着的地,我想问问你家有没有,咱们试试犁。”林言清说。
“有啊,一块旱地,前两天刚割了豆子,咱们去试试?”身为里正,就要有大胆创新的精神,对于林言清的想法里正表示大力支持。
里正忙喊来自家老大老二,抬出来自己家的旧犁,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往里正家旱地去。
这会是吃饭时间,下地的人都正在往家回,看见不免问一句,“三伯,这是干什么去,这会又不种麦子,地犁那么早干嘛。”
“言清在外面见到的犁,试着做了一个,我们去地里试一试。”里正回答。
里正说完接着走,问话的人好奇,就跟着一行人一起走,最后浩浩荡荡一群人,一起往里正家旱地去。
田里割完了豆子,还剩着一些豆茬,林言清让老陈把新犁抬下来摆好,把牛栓在犁上,老陈站在犁上,一牛鞭甩下,牛开始慢慢走了起来。
“走了,走了,快看,这掀起的土,有一尺多厚了。”
“这可比原来的犁好用啊。”
“看这翻上来的土,比上面的要黑呢。”
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说着。
里正和林言清一起站在地头上,林言清能清楚的感受到里正的激动。
里正伸长了脖子喊,“老陈,老陈,你觉得牛走的吃力吗,你停下来让我试试。”
“里正,不吃力,这犁上的铁很锋利。”老陈答。
林言清无奈的拉着里正说,“三叔,三叔,您别试了,您这么大年纪了,要不让大哥去试试。”
“对,老大,你去,咱家的地,你怎么好意思站着看。”里正推了一把张老大说。
张老大也爬上了犁,两个人的体重让犁下地更深了一些,翻上来的土更厚了,有牛速度就是快,不到半个时辰,就在地边围的人看的津津有味的时候,一块地犁完了。
老陈俩换下新犁,装上以前的旧犁,(与其说是犁,不如说是,一个木架上,两排粗铁钉子),又犁了两遍,两遍过后,一块松松软软的土地出现了,所有的豆草根,小石头都犁出了地。
一圈人改站为蹲,用手扒拉着泥土看。
“先生,你这犁也太好了吧。能不能借大家用一用。”聪明人看出来好处,赶紧开口问。
“目前我们不用,连牛带犁先放在里正家吧,大家有需要可以去找里正,秋收的时候等我家用完,还是放里正家,想用的到时候去给三叔商量。”林言清可不愿意因为一个犁,引的满村人去山上敲门借犁,把山上搞的乱糟糟,这样的事情还是交给里正吧。
听完林言清这样说,大家都开始低头寻思什么时候去里正家借犁更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