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要引刘表钩!”刘成喃喃道。
“引刘表钩?”
曹操和戏志才二人,完全看傻了。
这个刘成,不仅替曹操解决了宛城张绣最大的障碍,目光更加早就忘向了远处。
“为何要引刘表钩?”戏志才连忙给刘成倒了一杯酒,想听他细细分析。
刘成徐徐转头,坐了下来道:
“降汉而不降曹,恐怕仅凭张绣的脑子,估计是想不出这样的计谋的。为他出谋划策的定然是他背后的贾诩。”
“我们如果要逼张绣谋反的话,仅凭这宛城的六千人,根本不是曹公的对手,贾诩怎么可能看着张绣送死啊?”
“所以他一定会向荆州刘表求援!”
“是啊!”
曹操恍然大悟。
他一心都放在如何使得张绣谋反的事情了,根本没有想更远的事情。
张绣身边,还有一个毒士贾诩呢。
这个贾诩可不是一般人物,即便是将张绣逼得要反,贾诩也不可能让张绣去打完全没有把握的仗。到时候他肯定要求援于刘表。
刘表坐拥荆州久已,手下有不下于八九万的精兵。早已是兵强马壮,如果他派兵前来,这事情可就麻烦了。
想到这一层,曹操登时大惊。
“如果刘表真的援助张绣的话,我们这驻扎在宛城的三万兵马,岂不是会被刘表张绣里外夹击?”
“所以我才说,曹公的目光应当不仅在于宛城。”
刘成端起那酒杯,细细品了一口道:
“如果张绣谋反,刘表就一定会派新野邓济的那三万大军,驰援宛城,那时曹公应早做准备!”
新野距离宛城,只有不到八十公里的路程,飞马一夜便可抵达。
而刘表和张绣联盟之后,也派了邓济领三万兵马驻扎在新野,形成掎角之势。
一方面监视张绣的动态,一方面若张绣一旦有失,他片刻之间好去驰援。
“云凌为何如此肯定,刘表一定会驰援张绣呢?”
刘成微微一笑道:
“宛城是刘表的北部屏障,不容有失。”
“我想唇亡齿寒的道理,刘表应该还是懂的。”
刘表向来没有大志,只想守护好荆州九郡,但荆州除了南边,到处都是战场,他必须拉拢外部势力,作为自己的屏障。
宛城就是荆州北方的门户,刘表之所以收拢张济旧部,目的就是想让张绣为他抵御北方的曹操。
如果张绣一旦被曹操灭了,那他北边的屏障,就完全没有了。
曹操可顺宛城而下,直取新野,很快便会直奔刘表的荆州。
唇亡齿寒的道理刘表不是不懂,贾诩向他求援的话,刘表不会坐视不管。
刘表岂能看着曹操,白白拿走宛城之地?
“云凌说的不无道理。”曹操点了点头,完全被刘成给说服了。
“你的意思是,让我做好准备,夹击新野邓济?”
“没错。”
刘成点了点头。
戏志才忙又问:
“可主公的三万兵马,全部驻扎在宛城,如何能够抽出兵马前去夹击邓济?”
要知道,张绣和邓济之间可是有密切联系的。
如果曹操突然调集兵马南下,张绣不可能不给邓济通气。那时候还如何夹击邓济?
“这个就更简单了。”刘成微微一笑道:
“眼下宛城张绣已降,曹公完全可以以让将士们回师许都唯有,调两万将士出宛城,再暗中转舵,直奔新野即可!”
撕!
听刘成这么一说,戏志才都感觉自己这个脑子,白长了。
自己以为的大问题,在他看来,好像都很简单一样。
曹操皱着眉头想了想,也不是不可行,但还有一个问题,让他十分纠结。
“我们真的要在这时,得罪刘表吗?”
“要知道我们宛城的麻烦还没解决呢。”
“曹公怎么就不明白呢?”刘成皱着眉头,看向曹操,语重心长地道:
“曹公难道真的以为,你南征宛城,只是和张绣一战吗?”
“事实从你南征开始,你就已经和刘表结仇了。这宛城本就是刘表的地方,即便是你能拿下来,到时候三万兵马还是要回许昌的,到时候刘表再派新野邓济收复宛城,岂不是轻而易举?”
“你收这宛城,又有何用?”
碰!
刘成的一番话,如同一个炸弹一样,瞬间在曹操脑瓜子里面轰然砸响。
是啊!
宛城原本就是刘表的地盘,即便是曹操今天拿了宛城,恐怕他大军一走,刘表又会骚扰宛城。
永无止境。
“那依先生之见,我如何才能拿稳宛城呢?”
“打疼刘表!”
刘成轻描淡写地吐出四个字来。
曹操听到这几个字,似乎一下完全明白了。
“云凌的意思是,借宛城张绣谋反之计,将刘表驻扎在新野的两万兵马,牵扯出来?设伏击灭?”
“没错。”
刘成目光一亮。
看来这个曹操审时度势,还是非常强悍的。只不过他并不能未卜先知。
“刘表兵马虽多,但并非善战之辈。若是一下削弱他几万兵马的话,恐怕他再想打宛城的注意,也会力不从心了。”
“高,实在是高!”
曹操忍不住冲刘云凌竖起了大拇指。
没想到他往这里跑了一躺,不但解决了张绣投降的事情。
反而弄出来一个,永远稳拿宛城,从而削弱刘表主力的计谋来。
这个刘成,简直堪称当代谋圣啊!
………………
在看的朋友可不可以吱一声啊,感觉在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