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的战略规划是不是整个湖南省,李鸿章拿不准,甚至连参加作战的合成团,都拿不准,下发到他们手里的作战目标,最多只有三日的作战进程。
就是让三营说出把合成团都填进去的计划,都只不过透露了一些细节问题。
更别说处于局外的李鸿章,他现在能想到黄埔的战略意图不止是湖南,就已经是很高的战略眼光了,但李鸿章打了一生的仗,他的眼光也局限于冷兵器时期。
对于大兵团,大纵深作战估计连听都没有听到,更别说这份张睿费尽了脑细胞的作战计划。在李鸿章还在思考的时候,黄埔的一营开始了进攻,开始对衡阳城展开了攻城作战。
在李鸿章的眼里,一枚枚炮弹从黄埔阵营的后面,呼啸着划过天空落在衡阳城里,而且炮弹的落点都非常的准确,基本都是准军的重要军事目标。
仅仅一个小时的炮击,淮军在衡阳城里布置的补给点,兵力集结点,重要的指挥节点,都被威力巨大的火炮扫了一遍。虽然具体的损失还没有送到李鸿章的手里,但看着满城里的硝烟,李鸿章已经有了心里准备,三成,这就是李鸿章在心里的估计。
物资,兵力损失三成,至于战斗力,那下降得可不止三成,能有以前的一半,就足够偷笑了。
按理说,炮击过后,就是步兵的进攻了,但黄埔接下来的做法,却是让李鸿章有些看不懂了。原本摆开架势准备攻城的步兵,居然在吼了一嗓子后,就再次缩了回去。
“快上城墙,守住城墙。”淮军的偏将大吼一声,带头冲上城墙,这么英勇的表现,可是赢得了李鸿章的好感,如果回去还在活着,一定要好好提拔提拔。李鸿章鸿章的点点头,虽然这些人刚刚被猛烈的火炮吓得有些两腿发抖,但现在还能抓着兵器,冲上城墙,真是难得可贵。
不过下一秒,李鸿章的笑容,就凝固在脸上,因为天空再一次响起了炮弹划过空中的呼啸。
而这一次的落点,不再是城里的集结点,而是守军所在的城墙上。一轮轮的炮弹炸开,一片片的惨叫声,都让李鸿章的脸色难看一分,打草惊蛇,惊的就是自己这条蛇,然后自己就乖乖的送到了黄埔的嘴里。
整整十分钟,炮弹的b声响了十分钟,当硝烟散去,呈现在李鸿章面前的,是一地的尸体与伤员,可以说攻城战还没有开始,衡阳的守军,就被黄埔的两轮炮击,给打得士气全无。
“中堂大人,你砍了我吧,是我害了兄弟们。”刚刚带头冲上城墙的偏将,现在耷拉着一条胳膊,一脸血迹的跪在李鸿章的面前。
“先下去休息,后面的守城,还要你尽力。”李鸿章温柔的安慰着。这不怪偏将,李鸿章也没有想到,黄埔的火炮居然是从开而降,直接打在城墙上,将城墙上的士兵给放倒。
那偏将抽出腰刀,忍着痛将断臂砍掉,反正只是一些以肉连着,还不如切了,不再那么碍事。
“扶将军去休息,好好医治。”李鸿章挥手让人扶偏将下去,现在他的注意力,已经转到了城墙外面。这一次在他的眼里,他已经看到黄埔的士兵,开始向着城墙运动,如果只是单纯的步兵,他还不会如此关注,可是他看到了一种新武器,一个炮口角度向天的武器。
“你们谁知道那是什么武器?”李鸿章看不懂,自然要问身边的,可结果却是一片的摇头,表示他们看不懂。
“中堂大人,要不要我带一队人,去抢一支?”有人自告奋勇。
“去吧,带一支骑兵过去,一但他们撤退,你就立刻退回来,不许追击。”李鸿章同意了,不过他并不愿意为了一样新武器,而牺牲太多的兵力。
万一这是一个陷阱呢,就是引诱自己派出骑兵,消灭自己的机动力量呢。如果此时手中的机动力量被黄埔给一次消灭了,那么衡阳的防守,将会变得非常的困难,剩下的只能是死守。
而死守最后的归路,就只有一条全军覆没。
李鸿章不希望自己的淮军,就这样丢掉衡阳,就这样被钉死在衡阳。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李鸿章看着外面渐渐逼近城墙的黄埔军士兵,再看看,城门后面准备冲锋的骑兵。或许,让这一波骑兵出城进攻,并不是最好的方法,也不是最合适的方法,但现在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当城门打开,偏将带领骑兵开始冲锋的时候,外面攻城的黄埔士兵自然也看到了从城门冲出来的骑兵,而他们的反应确实让李鸿章大感吃惊。
因为,没有正面对抗,也没有架设火力反击,而是在骑兵出城的那一霎那,便带着所有的装备撤退了。
退了!
真是撤退了!
真是一场意外的事,真是一个意外的场景,李鸿章没有想到,虽然相对于骑兵来说,步兵是真心没有对抗的实力,但黄埔的士兵对于付骑兵,却不是那么的难。
黄埔拥有的火力,绝对可以将骑兵灭个底朝天,但为什么黄埔会有如此奇怪的表现呢?
战场实在是太诡异了,刚刚还在肆意的炮火,现在却变得如此安静。看着冲锋的骑兵,踏过原本的吊桥,踏过最开始设定的壕沟,开始冲入战场的时候,李鸿章的心提起来了。
骑兵的作用就是打了草,把那条蛇把惊出来,要知道蛇藏在哪里。
可是现在的情况却让李鸿章只有些想不明白,也让他有有些不知所措。
因为,这条蛇,这条黄埔的毒蛇,他没有按照李鸿章所设想的,把自己丢出去的这支骑兵的诱饵吃掉,反而坚守自己的位置,并不与骑兵发生近距离接触。
李鸿章弄不明白,皇甫一切的行动实在是太诡异了,黄埔到底要干什么?
打衡阳还是不打衡阳?
如今集结了六个营的兵力,真的只是为了把自己堵在衡阳,还是说他们的目标根本就不是衡阳。
李鸿章的脑海里,浮现的整个湖南的地图,从衡阳到长沙再到岳阳。这是一条水路,从岳阳可以坐船直达衡阳,那么从衡阳自然也能坐船直达岳阳。
那么是不是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黄埔,在衡阳所布置的六个营的兵力,他们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拿下衡阳。
而是准备拿下从衡阳,长沙,岳阳这一整条水上运输线呢?
李鸿章越想越怕,越想越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可能的事情,因为在nnn的战争中,黄埔就已经玩了这样一出,把法国nnn的北析支队的第一师与第二师的围在谅山,然后,新二团沿着海防一线,占领海防,直抵河内。
将法国在nnn的殖民军,整个包了饺子,打了一个近似完美的歼灭战。
如果说黄埔的战略,最开始就不是一整个湖南,而是,长江以南所有地区呢?
这突然跳出来的念头,让李鸿章吓了一大跳。
黄埔拥有一艘长弓号铁甲舰,还有16艘海帆级巡洋舰,还要再加上数不清的轻型巡洋舰,炮艇,他们完全有能力占据整个长江水道。
想到这里,李鸿章发现自己漏算的一样东西,一直以来被他忽视的一件事情,英国在亚洲的舰队实力。
没错,在之前,英国的确在亚洲有着非常强大的海军实力,但现在的英国呢?
香港已经被黄埔收回,而新加坡的海峡舰队,却因为法国在nnn布置了三艘铁甲舰而被牵制,那么这样一算下来,英国在长江流域的,海军军舰总数量,几乎等于零。
李鸿章越想越惊心,如果这样的战略布局是真的,那么,黄埔这一次,真正的目标,将不只是湖南而已,而是整个从湖南到长江口的整个南方地区。
想通了这一点,李鸿章现在心里已经不是怕不怕的问题,而是自己还有没有能力应对,这一场战争的精力。
他虽然想明白了,这场战争的最终目的,但李鸿章手中的兵力不够了,淮军总共就只有5万人,而且可以抽调的,能调往南方参战的也就2万,剩下的3万要镇守京津地区,直隶地区,甚至还有威慑朝鲜地区。
至于还未成军的北洋,两艘定远镇远铁甲舰还没有回国,而从黄埔订购的四艘海级级,能有多少战力?
不得而知!
就算东南西北四舰,可以与海防级打个平手,但长弓号要谁去对付,如果一旦激怒了黄埔,那么整个南海舰队直上北京天津直隶地区,整个渤海湾都将会是皇甫的南洋舰队的天下。
到时候,这个危害京师的罪,又该是谁来背?
李鸿章虽然已经有了上前线战死的觉悟,但这种无妄之灾,他却没有背的想法。这种生死后骂名千古的罪名,可不是那么好背的,一个弄不好,那就是族人永世不得翻身。
李鸿章想了这么多,其实也才经过了那么一小会儿的时间,战场上骑兵终于遇到了阻击的火力,但是就是这点火力,却让李鸿章的心都紧缩在一起。
骑兵受到的火力并不强,甚至可以说说很少,只有那么十几支枪在响,但就是这十几支的枪响,却让李鸿章感到了惊讶。因为,每一枪声响,就代表着一个死亡,就有一名骑兵坠入马腹,变成了尸体。
神枪手吗?
还是说,黄埔所说的狙击手?
李鸿章虽然很久不上前线,但黄埔的一些事情,李鸿章还是听说过很多,特别是关于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故事。现在骑兵所遇到的情况,仿佛就是那种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情况。
如果说黄埔的每个士兵,都有这样的实力,那么自己要靠多少人才能填完这个坑,才能弥补衡阳的防守。李落单心里没有数,衡阳总共才几千兵力,剩下的兵力还要镇守长沙岳阳、江西福建等省。
现在能用于作战的兵力,就只有手上这几千人,可就是这几千人,还在刚刚两轮的炮火中,已经损失接近过半,而士气更是低没有,整个战场气氛十分的低迷。
想要让这些士兵守住衡阳城,李鸿章只能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句,别再白日做梦了,守城不容易,想要守住衡阳城更难,那么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呢,退守长沙还是退守岳阳?
不能退!
不能退
真的不能退
一旦从衡阳撤退,那么黄浦的海上实力甚至不需要海上实力,哪怕就是几艘小小的炮艇,就可以顺着河道,从衡阳一直进入长江,那么整个从衡阳,长沙,岳阳,这一路的防线,自己的后背,或者说整个江南清军的后勤都将被一刀切断。
李鸿章不敢冒这样的险,一旦撤退了,自己将是无根之垠。
那么既然不能撤退,那要怎么做?
从古至今,守城方都是占了极大的优势,攻城方如果没有十倍的兵力,就不要选择攻城,可是现在的情况下,黄埔有六个营的兵力,完全可以攻下衡阳。
因为黄埔有足够多的火炮,可以从天而降的火炮,可以无视城墙的防护,杀伤城墙后面的士兵。
“中堂大人,退了,黄埔,撤退了,我们的骑兵击退了他们。”城墙上的淮军欢呼着,他们看到那一队黄埔士兵撤退了,一队之前接近城墙的黄埔的士兵撤退了,带着他们的武器装备撤退了,他们有理由欢呼,有理由会骑兵的欢呼。
可是李鸿章的脸上没有任何欣喜的表情,骑兵的确是把黄埔击退了,但是,这个退,却是黄埔主动退让,引诱自己的骑兵进入埋伏里面,原本出击的300骑兵现在能回到衡阳城里了,甚至连一半都没有。
如果不是之前自己严令不许追击,不许追击,那么这一半的骑兵,估计都留在在战场上,一个都没有回来的可能。
骑兵回到了衡阳城内后,受到了所有人的欢呼,李鸿章自然也只能笑脸相迎,告诉他们,“你们做的很好。”
作者澹台洛舒说:喜欢的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