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骑兵击退了黄埔的进攻,但在李鸿章心里,却是更加的焦急,因为黄埔是主动撤退的,这其中肯定有其他的原因,并不像自己看到的那么简单。
也许黄埔在暗地里还在酝酿着什么?
“李大人,请出来说话!”王明走上前线,立于战场之前,向着城墙上面的李鸿章喊话。
“李大人,久仰久仰。曾经与您的幕僚,周馥周先生在黄埔有过一面之缘,现在没想到与大人在衡阳相遇,可谓是缘分,李大人请了。”王明深深一礼,虽然与李鸿章是对手,但对于李鸿章的能力,王明还是很佩服的。
“王先生,周先生可是经常跟我提起你,说您的军事才能,在黄埔可是数一数二,甚至在沈司令之上,就是不知道此时,你要花费多少时间攻下衡阳?”李鸿章扶着城垛,看着下面现身战场的王明。
“李大人,我有一事不明,还请李大人解惑?”王明拿起一喇叭,对着城墙上的李鸿章喊着。
“王先生,有事请明说,如果老夫能回答的,一定知无不言。”李鸿章看着声音突然变大的王明,心里却不是想着战场的事,而是把注意力转到了王明手上的喇叭上,这绝对是指挥的利器。
“您本是朝廷一品大员,为何孤身前往前线?你知道衡阳守不住,为何又要守?”王明没有劝李鸿章投降,因为他知道,李鸿章劝不了。
那是朝廷的一品大员,不可能像吴长庆那样,几句话一些东西,一些事情,就可以让其投降,或者说反正。
“王先生,皇命难为,即便是守不住衡阳,我也要守,只要阻你两日,我10万大军便可进抵衡阳。到时候谁生谁死,只能看天说命,我必让尔等灰飞烟灭。”李鸿章虽然嘴里硬气,但他的心里却是焦虑不已,援兵,呵呵,哪里会有援军。
可是有些时候,这样的场面话还是要说的,衡阳的士气几近全无,李鸿章只能想到这样的办法,告诉守军,还有援军,还有援军,你们只需要坚守两日,就可以等待援军的到来。
可是真的有援兵吗?
呵呵,还是算了吧。
淮军能调动的兵力,最多只有2万,而这2万还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三省,真正能用于湖南作战的淮军,估计也就1万多人,而就是这1万多人还没还,还被一路突进了,皇甫军给灭了两三千。
现在的李鸿章还有援兵吗?
也算是有,就是湖南官府的绿营与旗。
可是,旗和绿营能做什么呢?
平时欺下老百姓,估计都够呛,更何况与黄埔军作战。
在nnn的时候,黄埔可是压着法军打,那战斗力可是杠杠的。
那么,旗和绿营能上来干什么?呵呵!两个字足以说明所有的结果,也足够说明所有的问题。
“李鸿章李大人,或许你还在等待你的援军,但是我要跟你说一句,你只有两天的时间,我要用这两天的时间攻下衡阳,现在我们没有包围北面,给您一个机会,让你可以选择撤退到长沙或者衡阳,还请您自便。”王明说完这句后,便没有了与李鸿章交谈的心思。
因为,黄埔的下一波的攻击将要开始,将不会像之前那样,看到骑兵的撤退。
虽然衡阳的骑兵已经在刚刚那一波被灭的差不多了,但骑兵还是有那么一些的,就算是黄埔对阵骑兵不要输,可要是一时间大意,骑兵可是专门克步兵。
不过嘛,即便是有骑兵,也不过是少数,估计没有办法对战局造成影响。
不过细细一想,两天的攻击时间对于黄埔军来说实在有些多,为了撑过这两天的时间,王明必需要找个战术目标,还消磨这两天的时间。
要不然合成团打过了头,一个波次就拿下衡阳,那后面的计划又要被打乱,到时候又要自己头疼了。
综上所述,王明对于衡阳的战局的作战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战术实验,检验黄埔工兵部队的土工作业,锻炼部队的攻城方式和作战模式,尽量找出合成在合成作战中会遇到的情况。
合成团组建之初,其目的就是要应对各种复杂地域的作战情况,像现在这种城市攻坚战。这只是其中之一,以后会遇到的拥有城墙的城市,绝对会更加的多,而且那防御最好的北京城。
真是遐想呀,王明突然抬头看向北方,如果真有那么一天
好吧,言归正转,在后世已经没有了城墙这种概念,但现在的来说,你没有重炮,城墙是一件无法逾越的屏障。
如果你要进攻城市,首先你要夺下的便是城门。那么现在想要打下一座城市,你必需拥有重炮,用密集的炮弹炸开城墙。那么现在黄埔有足够的重炮?
没有,独立炮营还没有运动到位,想要进攻衡阳,至少现在得不到重炮的支援。至于合成团自带的炮兵,虽然之前的两轮炮击,打出了极大的战果,但衡阳的城墙,似乎只掉了一些土块,却没有受到结构性的损伤。
现在这种黄埔没有重炮的攻城的时候,黄埔将会有怎样的方式进么攻城战呢?答案是非常的多,比如用包炸城墙,比如派间谍进入城内,说服城里的某些人开城。
又或者说把合成团各个营里的精锐抽调出来,组成了一个强攻队,利用火炮的掩护,强行攻上城墙。其实这么多的办法,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要拿下城墙。
那么黄埔想要拿下城墙,是困难还是容易,这个可不是一个难题。虽然现在的合成团没有重炮,但曲射迫击炮,大口径n,近距离sn,甚至于单兵榴弹发射器,这些都是对付城墙后面目标的最佳武器。
也正是有这样的武器选择,黄埔从韶关打到衡阳,这一路上面的城池,如同势如破竹一样,遇城必破。当然了,虽然这其中也有清军战斗力不怎么样的原因,但是黄埔的武器装备,人员训练,确发挥着着极其重要以及关键的作用。李鸿章知道这些情况吗?当然知道了,要不然李鸿章是吃饱了撑着,才跑到被围了三面的衡阳城来送死吗?
没错,李鸿章是有了死的觉悟,但也没有必要选择这样的方式。之所以李鸿章要到达衡阳,完全就是因为他想看看,黄埔有多强的战斗力。
现在他看见了,可是战场的环境,却让李鸿章觉得更加诡异了,因为黄埔的士兵仗着武器的优势,将城头的守军牢牢压制住,但就是不攻城。
这对李鸿章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不攻城就意味着黄埔的兵力,并没有全部应用在衡阳战场上。那么,那些没有参与攻城的部队,去了哪里?
显而易见,衡阳的后面,那是一条水道。虽然水道狭窄,却还是可以行进船只,虽然这些船只的吨位并不大,而且这些船只很脆弱。
我要是皇甫军,把重n,迫击炮等轻型火炮搬上船,那么,顺江而下,直到岳阳,没有一个城市的守军,可以抵挡黄埔的进攻。那么现在,合成团的六个营全部都在衡阳吗?
是的,合成团的六个营都围在衡阳的三面,并没有被抽调出参与水道的进攻。可是河面上那些武装的船,与满船的士兵,又是哪里来的呢?
参与进攻湖南的黄埔部队,李鸿章收到的只有合成团的九个营,现在六个营在衡阳周边,三个用于后方的靖安。
从衡阳到岳阳的水道上面的黄浦军队又是哪里来的呢?
想要弄清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件事情还要从nnn说起。
众所周知,黄埔与法国在nnn的战争算是结束了,虽然双方现在人没有停战,但交战的主体已经由军与黄埔军变成了各自的伪军,所以用于镇守nnn北部的新一团新二团新三团,完全可以抽调出一个团的兵力,参与湖南的进攻。
最开始在制定湖南战略的时候,张睿就考虑要不要,你用攻打湖南的机会,自己的势力触及到长江流域。为什么张睿有这么激进的想法呢?
其实还是跟英国在亚洲的实力有关,现在的英国,在亚洲的实力,被张睿给灭了一半一半。
就算剩下的几艘小炮艇,小军舰,能在政治上有一些影响外,却已经完全不能对黄埔造成任何影响。既然英国人已经不能控制长江流域,那么这一片势力的真空区,自然有人会占领。
与其说被现在被李鸿章拿在手里,还不如现在冒一点险,蒋nnn的三个陆军团,撤回一部分,用于湖南的进攻。
虽然这样做,会让法国在nnn抓住一点机会,甚至有可能让法国nn河内的成功。但对于掌握整个江南来说,哪怕将nnn送给法国,张睿也会撤出nnn的所有部队。
因为就战略位置与经济利益来说,江南的地位已经完全超越nnn,虽然nnn有着丰富的资源,而且开采非常的容易,但nnn能为黄埔提供的经济十分有限。
张睿在考虑过众多的原因之后,决定还是抽调新一团,加入对湖南的作战,以弥补合成团兵力不足的情况。现在这种情况,张睿利用合成团的彪悍战力,从韶关一路打到衡阳。
不仅仅吸引了淮军的注意力,还让外界对合成团的战斗力有一个判断上的失误,相对于新一团在nnn的攻城拔寨,和成团在衡阳受阻两天。只要是个人都会认为,合成团的战斗力,并不比新一团高,能从韶关一路打到衡阳的原因,除了武器优势外,也就是人员较多。
这也是张睿想要的结果,黄埔的战斗力有新一团,当标兵就已经足够了。他可不想把自己手中所有底牌都露出去,张睿得罪的国家可不少,如果自己的底牌暴露得太快,以后还有什么底牌来应对危机?
那么此时在河道上的部队是哪一只呢?
并不是张睿最开始抽调的新一团,而是由翠军改编而来的新社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
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萃军的战斗力实在是太低,即便是经历了战场,改编为新四团,仍然与新一团的有着很大的差距。
当然了,练兵是其中的一个目的之一,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翠军比黄埔更适合水上的作战。
从衡阳到岳阳,这一度都是水陆作战,有着丰富水陆作战的翠军,绝对比旱鸭子的黄埔陆军更具备战斗力。那当然啦,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实际上还有另外一个不想说的原因。
那就是向荣的参谋学习快要接近尾声了,翠军作为冯子材的亲军,也是他为他两个儿子所准备的亲军,如果一直放在nnn,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事情。
得可不是张睿心胸狭窄,而是事实情况就是这样,当打完nnn的法军后,改编的新四团,可是在河内犯了不少错。虽然萃军从番号上改成了新四团,但不管怎么说,之前去见那些惯还是没有改掉。
虽然张睿不在乎萃军欺压nnn的土著,但一直这样做下去,难免会影响到整体的战斗力。为了新四团的战斗力着想,张睿选择了将新四团调回,用于湖南的战争。
除了锻炼其战斗力外,也是为了更正他们的军纪,别到时候败坏了黄埔的名声。相贤站在船头,看着战火满天的衡阳城,心里十分的不忍,虽然他是一个军人,但他依然认为,战争与平民无关。
将战场设置在城市,不管最后是胜是败,损失最大的都是城市里面的平民百姓。相贤把这些想法甩出脑袋,自从他从军那一刻开始他就明白,有时候人没有选择,该打还是要打。
与其犹豫不决,担心平民的伤亡,还不如快刀斩乱麻,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
即便有伤亡,也是在可控范围内,不会造成千里荒野。
作者澹台洛舒说:喜欢的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