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同饮此杯,祝我们旗开得胜。”袁世凯再次举杯,邀刘铭传一起举杯。
“借袁大人吉言,旗开得胜,哈哈”刘铭传哈哈一笑,与袁世凯一同举杯,然后一饮而尽。
袁世凯与刘铭传的旗开得胜之酒,张睿是想像不到了,差不多都离得几千公里。就算是再快的情报传输速度,张睿也不可能去阻止,现在这两人在暗地里玩其他花样,就算是知道了这两个人玩花样,张睿也不会去阻止,给满清找不快,这是政治正确的事情。
张睿看向克莱公使与宝海公公使,这两个人一个是法国的公使,另一个这是英国的公使。他们这次来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交赎金赎人,但他们的目的也同样不简单,因为他们要说服张睿自立,希望在他们的支持下,独自建立一个车家。
当然,这个自立跟袁世凯的自立有所不同,他们希望张睿可以自行建国,不再是与是满清的叛军。说起来,张睿最开始听到这个提议的时候,非常有一种想把这两人拖出去枪毙的想法。但仔细考虑一下后却发现,也许这两人,并不是要自己自立。
而是想让跟着自己一起奋斗的人,觉得自己要自立吧,让自己的手下,有一种自己想自立为王的感觉!
不过这两位公使,只是将自立的事情提了一下后,便把主要的精力便集中在,赎人的事情上。这也是让张睿担心的一点,对于政治来说,自己跟这两位公使相比,实在是太差了一些。如果这两个拉拢自己的手下,说不定还真会有一点效果,袁世凯就是例子。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问题的,现在应该考虑想的,是如何将手中的俘虏,在这两位的身上,卖一个非常不错的钱位,赚些家用。
黄埔与英法的战争,已经进行过多次了,虽然黄埔的士兵,在面对这些西洋人的时候,几乎都是在下死手。但这些西洋人都非常的爱惜自己的生命,每一次看到事不可为的时候,都先优先考虑投降的事情,所以黄埔现在手上的俘虏,还真是不少。
而且在上一次与法国的nnn战争中,虽然法国赎回了小部分的军官,但大部分的士兵,依然还在黄埔做苦工。
而且这一次国联军侵华,虽然主要战场是在海上,而且还在海上对国联军造成的重创。就算是特别针对英法联军,黄埔还是多了一堆英法的俘虏,谁让西洋人一向都比较怕死,看到船要沉了,都十分自觉的放下小艇,各自逃命去了。
这次这两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赎回这些俘虏,顺便再多说一句,这次他们要熟的人,不止包括英法的军官,而且还包括士兵。
对于两人的不寻常要求,张睿觉得非常的奇怪,英法一向的做法,都是把军官看得很重。甚至士兵?这对于英法n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就像是一件货物一样,虽然他们也会关心一下,但不管是历史上,还是之前,都不会如此的重视。难道
虽然想了这么多事,但张睿对于两国要赎回士兵的做法,并没有表示反对,但也没有表示赞同。因为那些被抓的俘虏,不管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或者其他的军人,就算是现在新抓的,都被自己投入到修铁路的工作中。
现在宝海与克莱的到来,提出赎回战俘的要求,让张睿有些想要拒绝,但也难以接受。毕竟赎回战俘,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行为,只要不存在特别的事情,不管是特别的军官,还是一般的士兵,都是可以通过赎金,赎买自己的之身。
不过现在英法想要赎回战俘,对于张睿来说,却是有一些困难,因为这些战俘,都不是在战俘营,而且是被派往了各处工地。
现在想要修铁路,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没有足够的机械,一切都是靠人力来拼。可是黄浦现在最缺的就是人力,虽然广东有足够多的人,湖南也有足够多的人,甚至广西也可以提供大量的青壮,但这个时期抽掉了这些青壮,就意味着粮食的减产。
黄埔的粮食,一直都是勉强够用而已,如果再将这些战俘放回去,那么黄埔修建铁路进程,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直到了那个时候,詹天佑又会来找自己的麻烦了,一定会跟自己吵闹,而且还会大闹特闹。他肯定不会同意自己放心,西洋人的体质普遍比现在的满清要强,现在有这么好的劳动力,詹天佑怎么可能会放过,如果真放回去,詹天佑估计就不止是闹这么简单。
可是不放回去又能如何?现在两个国家,都已经按照正常的流程,跟自己赎买战俘,自己没有拒绝的道理。
而且就目前来说,将这些人放回去,似乎是一种更好的选择。黄埔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已经让这些人感觉到,凭借他们现原实力,根本无法战胜黄埔。现在这个事实,也就是各国的n高官才知道,而普通的民众却是不知道。
如果放这些战俘回,这些战俘,就会把黄埔的强大战斗力,传播出去,虽然无法对各国的n,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但却可以对成锋的某些布局,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如果这些士兵再卖力一些,很可能对现在欧洲的各国n,形成巨大的阻力。
除了这些原因外,张睿想要把这些人放出去的原因,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那就是这两人开出的条件,可是非常之高,甚至比之前赎回那三位将军的租金还要高。
让张睿对这笔赎金动心的原因,其根本就是黄埔现在很缺钱,虽然还没有影响到正常的运作,但几场战争打下来,黄埔的亏空已经非常大了。虽然现在还没有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物价,但一直管着账本的陆思风,确实每天都在心惊胆跳。
看着黄埔的资金,从最开始的略有结余,再到现在的全是负数,他是天天担心着,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除了这些,就是一直跟着张睿身后,希望张睿也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希望可以缓解现在黄埔,所面临的资金压力。
对于黄埔资金的压力,其实张睿也没有多少办法,一个nn的资金压力,可不像一家公司那么简单。对于一个政体,一个国家来说,想要获得足够的资金,除了内部的交易外,还要扩展外部的交易渠道,这样才能保持资金的动态平衡。
现在这两个人提出赎回战俘的要求,绝对可以给黄埔带来一笔救急的资金,缓解黄埔所面临的资金压力。如果平时黄埔亏空一点,那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可是现在自己惹上了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玩经济战的家族,如果自己一直亏空下去,那保不齐哪一天会被这个家族拿住了自己亏空的把柄,对自己进行致命一击。
其实张睿更清楚,黄埔现在是一个怎样的情况!甚至比陆思风都要清楚,因为他有系统的数据统计。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张睿自己还在犹豫着,到底要不要让英法两位两国赎回士兵?
对于这两人的要求,张睿并没有马上就答,而是在进行着慎重的思考。不过在考虑两天后,张瑞就没必要再考虑了,因为张睿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那就是来自美国的一位商人,名叫詹姆斯的商人,表面看起来,这是一位普通的商人。
不过在张睿在接触过,这位叫做詹姆斯的商人后,却被詹姆斯的要求给吓了一大跳,他居然要向黄浦订购四艘海帆级巡洋舰。
而且他要订购的海帆级,并不是最开始的防护巡洋舰,而是现在海帆级的最新版本,装甲巡洋舰。
对于詹姆斯提出这样的交易,向购买巡洋舰,张睿在心里其实是没有料到的,因为就自己美国的关系,实在不能用美好还形容。
还记得之前炮轰旧金山的事情吗?因为这样的件事情,黄埔与美国的关系已经降到了冰点。
别说军火交易了,就是正常的贸易,现在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虽说皇甫跟美国的贸易都很少,但这种很少的交易,到了现在几乎没有。现在你一位商人居然要跟自己买军舰,而且还是一次四艘军舰,这就让张蕾有些想不通了。
不过想不通归想不通,张睿对于这一笔军火贸易,心里还是非常期待的,谁让现在的美国可是不差钱的。
南北战争的结束,让美国终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如果不是自己炮轰的旧金山,估计美国还要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狂飙一阵,才会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现在休养生息了十几年的美国,自然有大笔的资金可以来购买军舰。
但是张睿有一点想不通,作为工业相对发达的美国,为什么要给自己购买军舰呢?
张睿能想到的就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参考自己的技术,而另外一个则是,美国的工业,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发达。
为什么要这样说,其实还是有原因,这还得从美国的发展来看。美国在南北内战时期,虽然交战的南北双方,都修建了足够多的铁甲舰,但他们那种铁甲舰,仅仅是在原来的风帆战舰上面进行修改,能不能进入海洋都是一个大问题。
再加上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着重于经济发展,对于铁甲舰的发展几乎没有。而且还不单是铁甲舰,对于所有军事的发展,都只能说是几乎等于没有。现在的美国,先不管陆军,就单那少得可怜了海军人数,都是天见可怜。
现在美国人要发展海军,之前造成的损失,现在想要来弥补,可没有那么简单。不仅仅整体的工业体系有问题,就连军舰的设计都会有一些严重的问题。虽然美国国会在炮轰旧金山后,通过了两艘铁甲舰,四艘巡洋舰,以及其他军舰的建造计划。
但就张睿从系统里查出的数据,却是让他大失所望,但失望的同时,也非常的庆幸。被黄埔打醒的美国人,虽然重新开始发展海军,但从现在的成果来看,并不是多么进度神速。虽然美国人设计出了以上要建造的军舰,但张睿看完这些系统出来的资料,只能对这些美国人拍脑袋设计出来的军舰,表示实在是太好了。
这些已经搬上了船台的军舰,除了比定远级更好一点外,依然还是那么的甚至连长弓事情都比不上。
如果说军舰设计这么的,是因为设计师的眼界与经验的原因,那么这低到可怜的生产速度,那就是整个美国的工业体系出现了问题。从设计图定稿,再到第一根龙骨铺设,最后再到现在只能看到出是一艘船,建造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要知道过去这么久的时间,黄埔已经下水了n多艘海帆级,甚至排水量近万吨的黄埔号都下水了,而且还参加了海战。美国的铁甲居然还只能看到出一艘船,那就可以看到得,美国人的速度,是有多么的慢,效率会有多么的低。
虽然黄埔这么快的生产速度,虽然是因为张睿开了金手指,但相比欧洲的其他国家,连比美国开工都要晚的国家,现在的他们的不屈号,都已经快成形了,那就更能说明问题了。美国人在这工业体系的这条路上,已经被自己的毁得差不多了。
现在詹姆斯来购买军舰,除了设计的原因外,相信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美国的人生产能力,实在太差劲了。
虽然美国人已经下水了四艘巡洋舰,但随着智利放出购买修复的孤拔号后,美国人所要面临的压力,绝对小不了。既然他们自建的铁甲舰还没有成形,下水的巡洋又无法应对孤拔号,那么对外购买,自然成为了一种合适的选择。
而美国人能选择的目标,可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多。独立战争后,英国人一向看不起有着爆发户嘴脸的美国,英国自然不是主要的目标之一。
作者澹台洛舒说:喜欢的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