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再荣在解开束缚后,就打出了干死快反的口号,可是孙再荣的协同连,直接就是挂名在快反二团的名下,那么孙再荣的目标是谁呢?
孙再荣的目标,自然不是为他提供掩护的快反合成二团,而是在快反还没有扩编的快反合成团。
快反与快反之前,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哪怕二团已经挂上了快反的名头,但与之前的快反合成团,还是有着很大的战斗力差别。
而快反二团与原来的快反合成团,也就是现在的快反一团,其最大的差别,就是在于与各支部队的配合。
原来的快反合成团,可是包括了特勤队,江防中队,还有一些其他部队。
而现在的快反二团,已经没有了之前与之配合的部队,特勤队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些曾经是快反的组成部队,现在已经不再是快反的编制。
所以就现在的协同连来说,他们的目标,已经不是现在的快反合成团。至于喊出了大话,估计他是想跟特勤比一比,或许能打得过!
既然快反与快反之前有着差别,而且每个快反团的配置,都有着不同的装备。
那么新组建的快反二团,为什么有能力,挂上快反的名头呢。说到这里,就要说说三个快反团的任务了。
作为快反团的老大,也就是现在的快反一团,其被初的设定,就是能打能抗,有着极其n的机动性。
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投入到任何一个已经开始,或者即将开始的战场之中,所以快反一团强调的机动力。
随着快反的扩编,快反的实际战斗力,被无情的减少了一部分。
想要达到快反原来的战斗力,除非将陆军的四团,都拆分进快反。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呢!
就算是王明点了头,张睿也不会同意的,谁让快反实在是要烧太多的钱的。
所以在组建快反二团与三团的时候,张睿对于这两个团的战术要求,就已经不再要求全面的战斗力。
而是开始强化其中的一项能力,比如现在快反二团强化的,是防御能力,而三团强化的是机动与火力。
这也是为什么二团打南京,而三团却是负责整个江南的战场。
当然了,虽然二团强化的是防御能力,却不代表着其进攻能力不强。相对于普通的部队来说,二团的进攻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特别是刑洪川还点出了属于自己的黑科技,更是加强了快反二团,对于南京城的攻击力。或许说是对付南京那高大的城墙,所制造的装备。
南京的城墙,最开始是由明朝开始修建,后面经过各种沉浮,现在还如此完整的展现在刑洪川的面前,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这个时代,对于城墙的破坏力,实在不怎么高。
就算是太平天国打了一波,南京的城墙还是原来那样模样,刑洪川已经不想多说了。
那么问题来了,之前说到过,刑洪川手上的榴弹炮,因为没有延时引信,对于城墙的破坏不大。
而且在清军已经加强了城门的防御,黄埔只能选择强攻的情况下,刑洪川要使用怎样的战术,才能达到将清军阻拦在城墙上的目的呢!
攻城战!刑洪川脑袋里想到的,就是这三个字。古代的攻城战,除了内应外,基本就是在拿人命在堆。
如果没有攻城器械,那么参与攻城的士兵,就只能架着云梯,咬上武器,一手扶着云梯,一手挥着武器,与城墙上以逸待劳的守军交战。
在这种脚下无法发边的情况下,在云梯上的士兵,往往打不了几个回合,就会被守军击杀。
哪怕你是运气好,已经跳过了爬云梯这个阶段,已经攻入城面,与敌人短兵相接。
但是,短兵相接的是你,不是在城墙着一直守着的敌人,他们可是全副武装。
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的古代,每一次攻城战,都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当你的兵力,达到了对方的十位,你才能将其围住。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就是准备了再多的云梯,城墙也将你的人数优势,变成了守军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你想想在城墙之上,守城的人根本不考虑左右,只要盯住眼前的云梯,上来一个砍一个,而且还是已经爬了这么高的士兵。
所以在华夏古代的攻城战中,守军往往用敌人十分之一的力量,就将敌人守了在城外。
这不是说明守军的多么的强悍,而是从一个侧面说明,攻城方的攻城手段,是多么的无力,多么的缺乏。
当然了,如果你在城墙上站稳了脚根,你要攻打的这座城市,就已经几乎在你的手里了。
现在攻打南京城所要面临的问题,其实也跟几百年前的古代将领一样,要么用人命将城市城堆下来,要么使用南京城里的内应。
不过嘛,与古代物资匮乏相比,现的刑洪川手中的牌面却是大了很多。
至于是用人命填城墙,还是用内应开城门。刑洪川也只能想了一想后,就已经丢在了脑后。
攻城战最重要的一点,不就是守军占着城墙的优势,将地形优势进行强化嘛。只要能在城墙上短时间的大量投入兵力,那么守军的地形优势,自然也是不解自解。
如何将自己手的兵力,快速投入到城墙的上面,如果放在半年前,的确是一个问题。
可是半年之后,刑洪川表示这已经完全不是问题,他已经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了。
而且这个办法的来源,还是刑洪川在查看清军在聚宝门中华门的防御时,突然灵机一动想到的。
明代在修建聚宝门中华门的时候,为了让守军快速的登上城墙,便在聚宝门中华门的两侧,修了两条向上的斜坡。
如果说交过两条斜坡,搬到南京城的外面,那自己手中的兵力,是不是可以直接跑步前进,直接冲了南京的城墙。刑洪川在大开脑袋,他这样的想法,其实没有什么不对。
不过要是放在古代,这么大的工程,绝对是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甚至还会被反制。
可是现在的刑洪川不同了,他手中有从后面用于运输的三轮汽车,虽然运载量实在不怎么样,但也比人力来得多。
而且除了卡尔说的标准载重,或许在这么短的距离上,超载那么一点点,也不是多大的问题吧。
超载什么的,自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卡尔在生产汽车的时候,还是非常用心的。
虽然标注载重多少,但卡尔也是一个明白人,对于不讲理的士兵来说,只要是能装得下,那就代表着没有超载。所以卡尔给出的载重,是远距离运输的标准载重。
而三轮汽车的实际载重,那就只能看加强的车架,能承受多么的重量。至于超载之后,汽车的行驶速度会很慢,但这么一点点的距离,谁还会在意。
堆土堆不仅仅是力气活,而且还是一项权术活,更是一项有着答危险的活计。
现的清军所装备bn,虽然大多数都是使用米尼弹前装线膛枪,但再怎么说也是火枪,对于两百米外,还是有着非常不错的杀伤力。
黄埔要堆土堆,清军自然也不可能就这么看着,虽然无法阻止你,但给你造成一些麻烦还是很简单的嘛。
所以从刑洪川开始堆土堆开始,南京的城墙上,就不时响起枪声。
而黄埔的三轮汽车,虽然加强了一些防御,但相对于子弹来说,还明非常的脆弱。
在经过三天的努力之后,刑洪川在损失二十多辆汽车,付出数人的伤亡之后,终于堆出两个高12米的土堆。而这两个土堆,却是距离着南京的城墙,仅有50米。
按一般的情形来看,黄埔要么是将土堆废弃,要么就是付出巨大的代价,继续往前推进。
可是仅仅堆到这个距离,黄埔就停止的工作,这让清军有些猜不透。
对了,这里还忘记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南京城其实还是有护城河的。
而且护城河的宽度,在聚宝门中华门的这个位置,已经达到了100米的宽度。
所以刑洪川堆的这两个土堆,基本上将河道给堵了一半。
当刑洪川停工后,清兵在聚宝门中华门附近的城墙上,看着停工的两个土堆,心里都是一脸的蒙逼。
你花了这么好几天的时间,报废了这么多辆高级的汽车,居然只堆了这两个土堆。
而且堆完之后,还就这么给放弃了,你对得起我们的期待吗?
清军失落的期待,刑洪川并不是很明白,但他所期待的,却是已经达到了标准。
由模样生产的空架桥,已经完成了最初的械块化建设,达到了实用的标准。
接下来的要做的,就是将这两座模块桥,安装在土堆与城墙之上。
在所有的条件,都达到了刑洪川的标准后,对南京的进攻,也将发动了。
14年的南京城,虽然已经有了电,但现在的电,也只是一些个人在使用。
对于南京城面的照明,清兵所能依赖的,就只能提煤油灯。
虽然在军舰上,使用了黑科技的煤油灯,已经可以当做航海灯使用。但现在的南京城,所使用的煤油灯,依然还是原始版的。
使用这样的煤油灯,能看到了距离,也就只有20多米。
对于50米外的黄埔军活动,最多也只能听着声音,完全看不到在做什么。
虽然晚上还有一些月色,但在这种水中的月色,却是有些晃花了眼晴,基本看不表黄埔的士兵在做什么。
不过看不到,不代表着不云阻止,所以闲得无事的清兵,纷纷拿起手中的bn,对着白天记下的位置,连连开火。
在纷乱的枪声里在,似乎传来了一声声金属敲击的声音,好像是子弹打在了钢板上?
打了一梭子的清军,听着对面传来的声音,表示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清兵们没有听错,他们的子弹的确是打在了钢板上,而这些钢板所保护的,就是开始组装桥的士兵。
由工兵组成了施工队,在围式钢板的的保护下,正飞快的安排着模块。
他们要在一个晚上的时间里,将靠近土堆这边的25米的架桥,搭建完成。
至于剩下的25米多的架桥,这些工兵们使用了翻折的结构,在这一截安装完成后,只要将另一声桥面翻过去。
就这样,两条从土堆到城墙的桥,就可以直接连接土堆与城墙。
而高于城墙的土堆,可以尽可能的为士兵提供一定的掩护。
处于迷茫之中的清兵,因为普遍存在着夜盲症,所以对于黄埔在外面做什么,还真的没有多少人知道。
桥的架设并没有意思,仅仅是几个工兵,被纷飞的流弹,不小心给咬了一口。
除止之外,就再也没有发生任何的意外,直到天亮。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下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夜盲症。
虽然章少元已经特别努力了,让黄埔的人的都能吃饱,但想要消除夜盲症,还是想想就算了。
想要消灭夜盲症,还不如让士兵再吃点好,这样比较实在。不过就算是如此,黄埔还是有很多人,依然还是有夜盲症。
这也是为什么刑洪川,没有对南京城在夜间发动进攻。如果真的打起来,看不到目标的士兵,很可能将自己的当成敌人在打。
一向对士兵十分珍惜的刑洪种,可不会用这么自百,杀敌一千的战术。
再说了,与清军交战,对于黄埔来说,就算不使用夜袭,也有着十分强大的火力。
等到天亮的时候,正准备换班的清兵们发现,对面的黄埔士兵,正在他们的射程之外,排起了攻击的队型。
“敌袭!敌袭!”撕心裂肺的叫声,顿是在昨天忙了一天的清兵精神大震。在这么一大早的时候,黄埔居然要开始进攻了,那么自己一会的睡觉
也不知道是因为太累了,还是清兵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现在他们关心的,居然是自己没有觉睡了。
“进攻!”见士兵们已经完成了准备,刑洪川发布了命令,接下来便是“史诗级”的攻城战。
作者澹台洛舒说:喜欢的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