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482 真“史诗级”的战争(1 / 1)澹台洛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称之为史诗级的战争,在历史上可是少数的,每一个都代表着一个王者的崛起。

为什么这一次对南京的攻城战,能被西方的各个国家,称之为史诗级的攻城战,还要从在南京的外国人说起。

也正是这些人,才第一次黄埔的强大,展现在欧洲人的面前。

这些第一次全面揭露黄埔强大的记者,在南京之战结束后,大多数都被人所歌颂。

因为这些记者,想要记录黄埔的强大,就必须离得战场足够的近。

而且这些南京的西洋人,对于黄埔的冷血,并没有多大的印象,所以他们不相信,黄埔会对他们下杀手。

怀着这样的想法,那些想要见识黄埔实力的记者,就走到了战争的最前线,那就是位于战争最前线的聚宝门中华门。

那么现在的聚宝中华门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

炮弹,子弹,四处横飞,在被火炮与子弹集中的聚宝门中华门,基本没有任何安全的地方。

而那些利用自己西洋人身份,走到聚宝门中华门中的西洋记者,他们所在面临的,就是这些乱飞的炮弹与子弹。

至于这些子弹会不会认识他们,而不会去找到他们,我只能说一句话,那就是在战场上,子弹与炮弹,有着绝对的优先通行权。

而参与攻城的快反二团,虽然也在门楼上看到了那些西洋人,也看到了他们手上的相机。

但是这些能看到的,就只能前线的士兵而已,至于后面负责火力支援的士兵,那么远的距离,谁能看得清。

再说了,在华夏作恶了这么久的西洋人,在黄埔士兵的心中,形象可不好。

所以这些走上前线的西洋记者,他们的命运,那就真的只能他们自己向上帝祈祷。

当新一天的朝阳,从东方升起来的时候,守在城墙上的清军,发现了正在准备进攻的黄埔士兵。

仅仅过了五秒钟,清兵惨烈的叫声,就将还在睡梦之中的清兵吓醒。

听到黄埔的士兵在进攻,刚刚才被吓醒,还没有弄清是什么情况,但还是抓着枪就开始往城墙上移动。

被发现在进攻,快反二团也没有加速进度,因为他们现在还没有接到正式进攻的命令。

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再一次加强架桥的防御力量,为一会用于冲锋的桥面,加装挡子弹的钢板。

为什么要在两边加设钢板,那是因为在进攻的时候,这将会是一个咽喉区。

桥两侧的清兵,绝对会在黄埔进攻的时候,对着桥面疯狂的发射子弹。

在如此重要的进攻通道,如果没有防御,那么会死多少人?

哪怕是信心再高的人,都不会认为这里会容易通过,所以才要再次加强防御。

当然了,这些加强的钢板,也就是能挡子弹而已,至于炮弹

如果说现在的的南京城,还能再发射出一发子弹,那围攻南京的两个炮兵营,就可以直接上吊了。

这话没有任何的毛病,清军现在虽然装备了不少的火炮,但这些火炮基本都是平射炮。

这些从欧洲购买的火炮,都是早期的火炮,除了直射火力外,基本没有曲射的能力。

所以想要用火炮炸毁这两座桥,先问问土堆后面的重n,再问问一直没有打尽兴的炮营。

其实在进攻南京之前,早就安排在南京的暗手,就已经将清军的火炮位置,通过某些手段,告诉了城外的炮营。

而一直待在城外的炮营,也正因为无事可作,所以就当做是练手一样,将每一个发现的目标,来上那么几发高爆弹。

被炮弹教训后,终于明白自己的火炮位置被暴露的时候,他们已经没有多少火炮可以用了。

不过就算是如此,清军还是保留了几门火炮,至于是几门,估计就连前线的士兵都不知道。

他们只看到,守在聚宝门中华门之上的火炮,也就只有两门。

而就是清军在聚宝门中华门唯二的两门火炮,此时还被快反二团的两挺重n死死的盯住。

四处纷飞的子弹,在打到炮身上的时候,被坚实的钢铁给弹开了。

而这些弹开的子弹,在击中人身体的时候,因为外形已经有些改变,所以其表现出来的威力

埃文瞪着双眼,看着自己流弹炸碎的下半身,嘴角咕咕的冒着血沫。

现在的他,已经没有力气再说话了,因数剧烈的疼痛,已经让他说不说话了。

而他的手,却是紧紧的握着手中的相机,相机里面,是一张外面重n开火的底片。

没有几秒,被炸碎了下半身的埃文,就瞪着双眼,失去了生命。

埃文是第一个死去的记者,却不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在他死去还没有一分钟后,另一个跟他一起的记者,也在重n的打击下,陪着他一起死了。

就是不知道他们是上了天堂,还是下了地狱,或许

没有或许,因为快反二团,在完成桥的一半防御之后,开始将坚着的另一半桥面放倒。

明白黄埔在做什么的清兵,开始疯狂的向着倒下面的桥面射击。

就连刚刚被重n压制的火炮,也在勇敢的清兵,开始装填操作,准备向着桥面炮击。

清兵突然间的爆发,的确是在一瞬间,有些压制黄埔的行动,甚至重n一度因为扫射人群,而无法对火炮进行压制。

不过清军还是反应慢慢了一些,火炮仅仅打了一轮,就再被就重n压制,而无法再次发射。而那些bn发射的子弹,打到宽3米,长25米的桥面。

所能产生的效果,真的只能就两个字来形容,呵呵!

所以现在的清军,也只能无奈的看着审美观点吊起了桥面,在咚的一声后,重重的砸在了城墙之上。

而且因为土堆比城墙还在高那么一点,所以从土堆向城墙,形容了一个向下的斜坡。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斜坡,其实是工兵的一个考虑,那就是清军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使用了一种球型sn。

虽然因为装药的原因,这些sn的杀伤力并不大,但对于桥面来说,怎么也算是一个威胁。

如果桥面是平的,或者是斜向土堆,阻击枪弹就可以滚下来。

现在设计成了向城墙倾斜,就算是清军使用球刑sn,也会因为外形的原因,向城墙滚去。

而且还有一个小原因,那就是用于防御子弹的钢板,虽然并不是很重,但还是有重要的。

再加上开始进攻的时候,无数的子弹会打在钢板上,你觉得想要推着前近,很容易吗?

在桥面倒在城墙上的时候,那些一直在开枪的清兵,纷纷装手中的bn,瞄准了桥面。

但他们注定要失望了,因为桥面的上并没有黄埔士兵的身影,而又一片的钢板。

只不过与桥面侧的钢板不同,这面钢板的前面,有着两个开口,而开口的上面,却是架着两挺n。

“咚咚咚!”死神的三重奏,在那块钢板的后面,犹如死神一般响起。

一时间堵在桥面的清军,被重n发射的13穿甲弹,打得倒飞出去。

如果说前排士兵,还能看到是什么武器将自己杀死,那么位于第二排的士兵,却是死得不明不白。

在对付多层次目标的时候,重n最适用的子弹是什么?

早在nnn战争的时候,在对付大树后面的敌人,就已经得到了验证。穿甲弹的效果,绝对是任务的子弹都无法比拟的。

所以这一次在两座桥前面布置的四挺重n,使用的就是穿甲弹,用于打击多层次目标。

当n响起的时候,对于快反二团的士兵来说,对南京的攻击战,终于进入最激烈的时候了。

快反二团的兵力,将通过这两座桥,进攻南京的城墙。

而守城的清军,他们也知道守住这两座桥的重要性,一但黄埔的士兵,通过这两座桥攻入城墙

知道归知道,但如果阻止不断推进的重n,却是所有清兵的难题。

虽然他们都尽力的发射着子弹,英勇的挺着重n的火力,向着前面发射子弹。

但一片又一片子弹撞击钢板的声音,却是让明确的告诉着他们,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场无用功罢了。

随着重n的推近,位于后面的士兵,侧是将一块块的钢板,接着之前的位置安装。

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单纯的想要减少己方的伤亡,不过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还是非常不错的。

虽然免不了有人受伤,甚至有人死亡,但与尸体成片相比,多浪费一些钢板,还是非常划算的。

仅仅三分钟后,就再也没有人想着,迎着重n的火力还击。

这样做的人,虽然可以被称之为英勇,但没有人会做这种无用的做法。

不过清兵在三分钟的时间,也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将架在城墙上的桥,直接给炸了。

如果真的能炸了,那么桥面肯定会下降,如果运气好一些,甚至可以破坏桥面。

但是当清兵想到这个办法,并且拿来的时候,时间已经晚了,因为从钢板的后面,飞出了一片sn。

在一片的b声后,城墙上倒了一片片的清兵,而刚刚拿来的包,也被sn给引爆了。

而被引爆的包,如果真的要计划的话,似乎造成的伤害,比快反二团丢出的sn还要大。

没看到清兵已经蒙了一片吗?完全是刚刚被巨大的b给炸蒙的。

因为包的b,给快反二团也造成了影响,但射在钢板后面的士兵,最多也只能脑袋一蒙。“准备!”负责操作重n的士兵,看到眼前被清空了一大片,便向跟在他后面的士兵喊道。

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趁着清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快速的建立桥头堡。

“冲冲冲!”不等清兵反应过来,重n前面的钢板被推倒,手持nnn的士兵,越过重n,双脚跳下了桥面,稳稳的站在了南京的城墙上。

这是一个奇迹,作为城高墙层的南京城,居然在开战5分钟就,就被敌人登上了城墙。

而且这不是一个人的行为,因为在第一个士兵,登上城墙,迅速的趴在了地面,向着冲过来的清兵扫射的时候。

更多的黄埔士兵,超过重n,登上了南京的城墙。

“火力压制,火力压制!”攻城战几乎一瞬间,就进入了最激烈的时候。

作为第一波上城的指挥官,他带领的手下,全部装备了nnn,其目的就是拿下一片阵地,为后面的n展开创造机会。

这不是一个容易的任务,因为他要面对的,是几乎数不尽的敌人。

当快反二团在5分钟的时间,就登上城墙,并且开始建立n阵地的时候。

清军的几乎是整个被吓到了,他们还重来没有见识过,仅仅五分钟的时间,自己有着优势兵力的守军,就开始失去城墙。

在清军各级指挥官的命令下,城墙上其他地方的清兵,开始向聚宝门中华门进攻。

只不过他们的进攻,也只有在最开始的时候,能取得一定的战果。

当轻n架起来的时候,

哒哒哒

与重n厚重的声音不同,轻n的声音,也只是比nnn重一些罢了。

对于没有什么见识的清兵来说,这两者的声音他们并不是很清楚,所以他们还认为,只要利用换子弹的机会,他们也许有机会再冲一把。

可是当他们发现,在轻n已经击杀了听完50人后,还没有换子弹的时候,他们知道自己没有希望了。

这种可以连续射击,而且射程比冲锋更远的武器,在这种笔直的城墙上,简直就是对付步兵的大杀器。

因为清兵在这种地形上,除了趴下,几乎没有可以躲藏的掩体。

而在城门上,已经被子弹打得灵魂出壳的清兵,终于明白自己的抵抗是多么的无力。

边带着一边的记者,也终于认识到黄埔的强大。

更让他们认识到的,是黄埔的士兵,对于他们的身份,真的是一点都没有顾忌。

作者澹台洛舒说:喜欢的请收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