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一章 锦衣卫(1 / 1)晓月残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劝说朱祁钰迎回太皇朱祁镇的朝会,于冕并没有说话。

在于冕看来,朱祁镇悲惨的处境固然值得同情,可那也是他自找的。

于冕能够理解朱祁镇一心想要恢复祖荣光,想要再现洪武、永乐时期的全面对蒙古的优势。

但是在实力数倍于敌军,身边还有名臣宿将辅佐情况下,还能被打败,于冕表示不能理解。

如果原谅了朱祁镇,那些死去的将士和大臣们,又该去何处诉说冤屈?

不管朱祁镇出于何种目的,他丧师辱国是真的。朱祁镇,就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

于冕接了凌迟喜宁的任务,但是他并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

于冕心里想,反正是不可能去问皇帝朱祁钰,我该怎么办吧。

好在于冕的老子是于谦,于冕决定会后找他父亲问一下。

从御书房出来后,于冕还没有靠近他父亲于谦,就被人给拉到了一边。

这个人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卢忠。

说起来,卢忠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并不如他的那些前辈那样风光。

朱祁钰在登基后,为了拉拢朝臣,对锦衣卫实行了压制。

朱祁钰对锦衣卫压制的开头,就是前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在朝堂之被大臣们活活打死。

大臣们在打死马顺后。不到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得到了朱祁钰的嘉奖。

无论这个嘉奖,是不是出于朱祁镇的本心。但是他的嘉奖告诉了世人,百官是对的,锦衣卫是错了。

锦衣卫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百官虽然对锦衣卫不满,但是也不好要求取缔锦衣卫。

而朱祁钰初登皇位,也需要保留锦衣卫这条看门狗。

就这样,锦衣卫才得以保存下来。

朱祁镇当皇帝的时候,锦衣卫依附于大太监王振,也干了很多的坏事。

以这些情况,让卢忠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不得不夹起尾巴做人。卢忠可不想,步他前任马顺的后尘。

卢忠把于冕拉到一边后,对他说:“陛下让于参议以凌迟之刑以对喜宁。这件事情,我们锦衣卫或许能帮得忙。”

卢忠说的“右参议”,指的是于冕“通政司右参议”的官职。

卢忠和于冕以前没有接触过,也就谈不什么交情。

卢忠在和于冕不熟悉的情况,以官职称呼于冕,是最合适的。这样,不会显得过于疏远,也不会显得过于亲热。

“请指挥使大人明言,于冕洗耳恭听。”于冕不太清楚卢忠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所以让他明说。

“锦衣卫,始建于太祖时期,为天子亲军。分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监察锦衣卫内部,这个不提也罢。北镇抚司对外,受皇命,专理诏狱。可以自行逮捕、侦讯、行刑、处决人犯,不必经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的监管。”

卢忠说出了锦衣卫的职责。

对于明朝的锦衣卫,于冕也是知道的。后世很多关于明朝的影视作品,都有这群人的出现。

锦衣卫和后来建立的东厂、西厂,一起合称“厂卫”。厂卫,是明朝的特务机构。

厂卫对外,收集敌国情报、策反敌国将领,也曾经为明朝立下过不小的功劳。

厂卫对内保护皇帝、稽查百官,也曾经办理过不少的大案、要案,掀起过不少的血雨腥风。

卢忠找门来。对于于冕来说,就是瞌睡遇到枕头。

“下官正在发愁,不知道拿喜宁怎么办。卢指挥使,真是我的及时雨。”

于冕只是五品的通政司右参议,而卢忠的锦衣卫指挥使是三品大员。所以于冕对卢忠,自称下官。

卢忠看重的是于冕父子被朱祁钰视为心腹,所以他才主动前来帮于冕的忙。

卢忠呵呵一笑:“说到刑罚人犯,我锦衣卫有着自己的一套。我锦衣卫的北镇抚司,有两个精通凌迟的刽子手。他们,可以借给于大人用一用。”

于冕对着卢忠拱手:“如此,于冕多谢卢大人!”

“于大人客气了,以后我们还需要多多的亲近才是。”卢忠有意结交于冕。

于冕也有意结交锦衣卫:“于冕正有此意。”

于冕和卢忠两人,相谈甚欢,两人“狼狈为奸”。

厂卫这种组织,是皇权的延续,是皇帝的爪牙。他们直接向皇帝负责,不接受外臣的监督。

对于这样的组织,最好与之为友,不可与之为敌。

于冕不怕锦衣卫找自己麻烦,但是也不想他们向皇帝打自己的小报告。

于冕有心重振大明,重振华夏,锦衣卫对于于冕来说,以后还是很有用处的。

卢忠试探:“不知道于大人有没有空?”

“指挥使大人,可是有什么要赐教的?于冕今天,有的是时间。”

“我是想请于大人一起,我们前去找个地方,商量一下喜宁的事情。”卢忠开始邀请于冕了。

于冕顺着卢忠的意思,说:“早朝结束,现在已是中午。于冕肚中饥饿,想请指挥使大人一起去吃点东西。不知,指挥使大人可否赏光?”

“于大人是江南人士,我知道城南有一家浙菜还不错。不如,我请于大人去试一试?”

卢忠这话,显然有备而来。他知道于冕是杭州人,所以投其所好的邀请于冕去吃浙江菜。

对于卢忠的好意,于冕自然是不会拒绝。

“指挥使大人,请!”

“于大人,请!”

忆江南,本来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显然卢忠带着于冕来的这家酒楼的老板,也是个读书人。他把“忆江南”借来,当成了酒楼的名字。

在古代文人来看,吃喝是一件文雅的事,吃喝是一件值得用诗词歌赋来赞誉的事。

古代能够进出酒楼、食店的,都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既然是有钱人,那大多也都读过书。

酒楼、食店的名字,必须要讲究,必须要有学问。

于冕回忆,后世的餐饮行业,那些个名字,就太俗气了。

像什么“老北京”、“洪福”、“一品香”、“一品鲜”、“XX私家菜”……

卢忠,下了血本。

西湖醋鱼、龙井虾仁、东坡肉、宋嫂鱼羹、叫化童鸡、冰糖甲鱼、清汤越鸡、三丝敲鱼、二锦馅、烂糊鳝丝、雪菜笋丝大汤黄鱼……

满满的一桌菜,看得于冕直流口水。

“指挥使大人,让你破费了。”于冕对卢忠报以微笑。

卢忠笑了笑:“我只怕于大人觉得不好吃,至于什么破费,就不要说了,免得生分。”

店家早就得了卢忠的吩咐,温了一瓶黄酒送了进来。

“这可是十年陈酿的花雕,于大人我们喝一杯。”

“指挥使大人,请!”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12日到6月14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