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君臣会话(1 / 1)骑猪去吃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边境互市,可抵十万雄兵。”

养心殿,景隆帝反复呢喃斟酌这句话的价值。

这句话里兼含了王道与霸道,一个未出茅庐的毛头小子绝对不可能有这种见识,景隆帝看向沈哲弘的眼神变得尤为锐利。

在景隆帝身边快有两年时光的沈哲弘看出了景隆帝的不悦,从袖里拿出一本书,一五一十详详细细地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包括三年前,周熠被逼在沈府读书的那些事,听上去,有理有据。

景隆帝不紧不慢地翻阅了起来,从漫不经心到心情澎湃,最后合上书时,闭目摇头叹息道:“可惜、奈何……”

候在一旁的沈哲弘出声问道:“陛下是在为前明君主未能接受于谦的主张感到可惜吗?”

“是也不是…”景隆帝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微臣不解,陛下可为微臣解惑,”沈哲弘搭话道。

景隆帝缓缓道出:“边境互市,可抵十万雄兵,主张虽好,却不合时宜。”

“八年前,大周兵败土木堡,损兵折将,前两年,在萨尔浒惨败于鞑靼之战中,精锐几乎消失殆尽,大周已不是四方来朝的大周了。”

还是王爷时,对皇位无比渴望,登基后,景隆帝才深刻地体会到这个位置的不易。

自从登基后,他自问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对上,他孝顺太上皇,余下,他宽怀,忠顺亲王私下拉拢朝臣,小动作不断,但只要不触及底线,他都可以视而不见。

他心里憋着气,要向太上皇证明,他才是皇位的最佳人选。

鞑靼屡次犯境,烧杀劫掠,这是最好的机会。

在朝廷上,力排众议,调兵遣将,讨伐鞑靼,国库没有银子,他登基以来,削减宫廷用度,节省下来的内帑,全都拿出来了。

这是景隆帝登基后的第一次大动作,也是决定大周国运的一次军事行动。

惨败于鞑靼的消息传回京师时,绝望之下的景隆帝吐了一大口血,他勒令太医不要把他吐血的事告诉任何人,就连皇后也不知情。

外有瓦剌、鞑靼两大边患,于内,朝局动荡,派势林立。

他不想当亡国之君。

景隆帝作出了改变,太上皇不领他的情,忠顺亲王又对他的皇位虎视眈眈。

他要拉拢朝臣,收拢权力,培养亲信。

可太上皇在位多年,朝廷大臣多数是太上皇一手提拔的,在这种局势下,景隆帝只能把目光放在未来。

沈靖秋高中状元后就一直待在翰林院,太上皇对他的评价是:一介书生。

学富五车,但办事能力不足。

翰林院,培养国之栋梁的储才之地,功绩不足的沈靖秋最后能当上掌院学士,景隆帝在其中是出了很大力。

沈靖秋也是明白这一点,才不惜违背原则,收下了周熠,帮他‘考’中了秀才。

拿下翰林院,对景隆帝意义重大。

蛰伏几年,他就有掀桌的资本。

勋戚多为武将,而因一场土木堡之变,太上皇和勋戚一脉一荣俱损,景隆帝的选择不多。

迁都顺天府后,原金陵贾王史薛四大家族逐渐没落,又因没参与土木堡之战,被多数勋戚排斥。

贾家,贾代善死后,就没有一个能够撑起局面的贾家人。

史家,太上皇还未禅位时,就亲近忠顺亲王。

薛家,皇商,不提也罢。

只有王家,王子腾,可堪大用。

景隆帝把京营交给了王子腾,等同于把自身的安危交到了他手中,虽派有人到他身边,相互制衡,但对他的信任不可谓不重。

结果也只是换来王子腾偏向他,景隆帝要的是完全站在他这一边。

亲信,生于帝王之家,从小就懂得谨慎、蛰伏,也就养就生性多疑的性格,景隆帝能够真正相信只有身边的太监了。

周熠,从小看着他长大的小舅子,出息了。

景隆帝比起周后还要来得高兴。

“当真是出自于国舅之口,”景隆帝再次询问道。

“千真万确,微臣断不敢欺瞒陛下,”沈哲弘叩首道。

在景隆帝心中,沈哲弘的话还是可信的,要不然也不会把他留在身边了。

接着,景隆帝问起了周熠的功课。

沈哲弘如实作答。

“这小子…”景隆帝笑着摇了摇头,道:“挑个日子,哪天他不用背书,朕也有空…给了他腰牌也不来看看朕和皇后。”

※※※

荷花池畔,荷花亭。

“你这丫头,当真不记打。”

“爷,为何要打秀儿,秀儿不记得做错了什么事。”

周熠转身,指了指秀儿的嘴角处,乐道:“以后偷吃糕点,记得擦嘴。”

秀儿连忙拿出手绢擦了擦嘴,小声嘀咕着:“爷故意装作看荷花,实际上一直注意秀儿有没有偷吃。”

“太坏了,”秀儿伸出手心的同时,嘴上不忘念叨叨。

周熠用手中折扇不轻不重地打了秀儿手心一下,道:“你以为我跟你一样,闲得慌。”

秀儿嘴里不说,心里明显不服。

周熠轻轻地敲了一下她的脑袋,道:“盘子里的糕点少了两个,傻子都能看得出来,还有偷吃时,不要发出声音。”

“噢,秀儿记下了。”

“这时候不应该说下次不敢了。”

“秀儿下次不敢了。”

“才怪。”

经过这么一打岔,周熠的心情好上不少。

以目前的局势,鞑靼一旦攻占了喀尔喀草原,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辽东了。

喀尔喀部显然不是鞑靼的对手,以大周的利益出发,最好是能够出兵支援喀尔喀。

但萨尔浒之战,大周被鞑靼打怕了,精锐被打光了。

再说了,除了周熠这个外来者,又有几人能够知道未来鞑靼将会兵临中原呢。

瓦剌之患未除,又将面临更加强劲凶悍的鞑靼。

庆幸的是,西北没有祸乱,否则的话,周熠就要考虑跑路了。

“爷,用不用秀儿去叫刘全?”

“叫刘全做什么?”

“爷以前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去梨香园的。”

“嗯,去把刘全叫来。”

“等一下,”周熠对着秀儿问道:“母亲知道我前几日在梨香园过夜的事了,为何府内这么安静。”

“先去母亲那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