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家客厅
现场的气氛已经不复刚才的狂热。
讨论了好一阵,众人皆有些口干舌燥,纷纷坐回原位开始静静喝茶,边喝边守在此处等着卢逸平带林浪回来。
夕阳渐落,众人左等右等,却始终不见那二人身影。
卢氏逐渐有些不安,指尖泛白地扣着手帕一角,肉眼可见的沉默下来。
卢家二房的王氏看出她的紧张,伸手轻拍卢氏的手背,安抚道:“你不必担心,绅儿有如此能耐,吴先生也是个慧眼识珠之人,进族学的事,实乃板上钉钉。”
卢氏笑笑,微微点头,但眼神流转间仍忍不住直往门口张望。
又过了许久,眼看天色渐暗,大家都有些心急。
大堂门口终于跑来一个小童,他先是对着众人鞠躬,接着拱手恭敬道:“二爷,三爷,您们不用等了。大老爷跟着吴先生出门去了。”
众人:“.....啊?”
卢二急忙追问:“那孩子呢?绅儿怎么还没回来?”
小厮回道:“李小少爷被大老爷抱着一同出门去了。”
众人:“.......“
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入族学吗?怎么转眼就出门去了?
卢二最是急性,他急忙又困惑发问:“可这不对啊!你家老爷可有说什么没有?绅儿可是已经被吴先生收下了?”
小厮无辜眨眼:“老爷什么也没说,只让小的来跟各位老爷,夫人们通报一声。还让小的顺便告诉卢四小姐,让她不用担心小少爷,今晚就在这里住下,等他们回来后再行商议。”
说完,他又继续道:“....还有....小的也不知小少爷被吴先生收下没有。”
众人:“......”
林浪坐在马车上,侧头观察一旁摇扇的吴明恩,她怎么也没想到,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只记得回答完卢明恩的问题后,这位卢先生好久没说话。
过了一会儿,他又忽然从椅子上弹起,一把住过林浪就要夺门而去。
卢逸平当然不让,他眼疾手快地快步冲到门口,伸出双臂截住二人。
不可置信质问吴明恩道:“你怎么回事呢?好好的先生不当,要转行当拍花子了吗?”
“你怎么这样,光天化日之下抢孩子,就算我们绅儿长得实在好,那你也不能......”
吴明恩不想听他废话,灵活转身滑过他的身侧:“我要带这孩子去找我老师!”
卢逸平仍旧愤愤,嘴比脑快道:“找老师,找什么老师,你不就是老师吗?今天就算你阿耶在也不行!”
说完,他终于反应过来。卢逸平双目微睁:“....不是....你老师?...可是柳知白...柳学士吗?”
吴明恩颌首,颇有些无语:“自然!除了他老人家,我还能有哪位老师?”
卢逸平被他的话砸的头脑发胀,好一阵手足无措,他指指林浪,又指指吴明恩。
“可是,吴先生,你带绅儿去见柳学士是?”
吴明恩不可能隐瞒,坦然道:“这孩子我教不了,自然要找能教的了的人,才不枉费她如此天赋。怎么?你可是不愿?”
卢逸平听的连连摇头,“不不不,我怎会不愿,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快!快来人备马车!我们现在就准备去柳府!”
林浪回过神,视线从吴明恩身上移开,抬头看摇摇晃晃的车顶。
一旁坐着的卢逸平还在不停嘱咐:“一会见了柳学士,绅儿千万不要慌张。他老人家问什么,绅儿就答什么。不要害怕,咱们还保持今天在家的状态就好。”
......
不一会儿,马车就停在一间大院门前。
他们走下马车,走到大门口。吴明恩将手里的东西交给门口的小厮,待得到准许后,带着卢逸平和林浪走了进去。
一路走来,院子里的布置并不繁琐。相反,物件虽少,但无处不透漏着雅致精妙。
他们跟随着小厮七转八拐,终于到了一间屋子外面。
吴明恩上前两步,朝着屋内鞠躬行礼道:“师父,徒弟来了。要给师父引荐孩子也在这里。”
不过片刻,屋里响起一位老者的声音:“让孩子进来。”
林浪在仆从的示意下,走到门前,轻声推开屋门。
房门打开后,林浪就见一位老人对门而坐,手持一卷古书,正捻须细看。
她转身关门,走到老者桌前,先是深鞠一躬。接着自我介绍:“晚辈李绅,今年六岁。李晤之子,家母李卢氏。特来拜见先生。晚辈还未请过先生,日前曾在家自学《论语》、《孝经》和《尔雅》,平日里也看父亲的闲书....”
她还没说完,老人伸手示意,林浪看他动作,自然不再多说什么。
柳知白放下书,捋着胡须说道:“你的事,吴家小子已经遣人告知于我。我只问你,你为何读书?”
说完,他不再言语,转头又开始翻看古籍。
柳知白心里泛泛,已预料眼前的小孩要说什么。是为照顾老母,还是为继承父亲的遗志,或是要追求更好的生活,更甚是为了才能不被泯灭?
这些答案他早已听过太多次了。
不过,不管林浪怎么回答,他都会收她为徒。
幼苗势好,只需灌溉修剪,终有一日能顶天立地。
沉默许久,意料中的回答,却没有出现在他耳边。眼前的孩子抿抿嘴唇,神色始终坚定,只听她说:“从一而终。我学习,是为了这辈子能从一而终。”
柳知白:“......“
柳知白有一瞬间认为是自己幻听。这样的回答,竟出自一个孩童口中。
他抬眼看着林浪,顺着她的话问道:“那你认为,什么是从一而终?”
林浪脱口而出:“坚持自己的初心至死,就是从一而终。”
柳知白:“你的初心是什么?”
林浪站在原地,神色不改。她挺直腰背,对柳知白说道:“家父曾在乌程县任职,我曾去过乌程县内许多地方。见过许多人,看过许多事。年迈的农夫顶着正午毒辣的日光劳作,城内的乞儿衣不蔽体.....”
“这众多事情,实在叫我厌烦。我想改变它,我也要去改变它。这就是我的初心。”
“....我想知道,改变这一切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