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百草堂(1 / 1)黄金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人街昃臣街

王超利用自己的劳工头的职务之便,在昃臣街开了一家杂货店。

昃臣街这个名字,应该是为纪念美国总统杰克逊,时称昃臣氏。

杂货店的名字,吴铮看着怪亲切的。

“百货铺”

这让王超想到了后世的百货商店。

相传这百货商店名称的由来,还有一段历史小故事。

那是在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的乾隆年间,乾隆呢,是个善体民意的好皇帝,所以经常会换上便装,带着小太监和女扮男装的小宫女,到民间微服私访,溜达溜达去。

走着走着,看到了一块牌匾,上写“万货全”三个大字。

噫!乾隆心想,看字号是间杂货铺,可这名儿起的够狂的呀,朕才被称为万岁爷,敢用万字。

你一间杂货铺也敢用万字。心里不爽,于是进去看看,准备刁难刁难。

乾隆一进门,门口迎来一小伙计,亲热打招呼,无非就是“来了您,爷,里边请。”

乾隆没搭理他,在铺子里看看,里面的商品虽然没有万种,但也有几百种。

于是乾隆说道:“把你们掌柜的叫来。”

小伙子一听,在看乾隆爷的穿着打扮,赶紧叫掌柜的去了。

乾隆爷虽是微服私访,可是身为一国之君,那衣服可全是高级货呀。

小伙计眼睛多贼,看穿着,看气势,非富即贵呀,于是报告给掌柜的。

一脸福相的掌柜笑着过来了:“爷,您需要点什么?”

乾隆用手中的扇子往门口的方向一指:“你的铺子叫万货全?”

“是的。”虽然乾隆语气不善,掌柜的也只能如是说,毕竟门口牌子上三个大字写着呢。

“什么都有?”乾隆爷问道。

“是。”掌柜的说道。

“那给我来一个金耙子。”

掌柜的当时就蒙了,心里话,哪有用金子做耙子的吗,这不成心找茬吗。

可是这话不能直说,毕竟自己刚说了什么都有,于是说道:“我这儿有竹耙子,铁耙子,没有金耙子。”

乾隆爷立刻说道:“你不什么都有吗,还万货店,那万字是随便用的吗。”

可不呢,全中国也只有他一个人能被称为万岁爷。

清朝时期大兴文字狱,掌柜的听这话一哆嗦,恨不得给乾隆跪下:“那您老说叫什么好呢?”

乾隆爷一看,自己的百姓被自己吓成这样,于心不忍了,于是一声笔墨伺候,说道:“你这儿虽没有万种商品,可白种总是有的,这样吧,我给你改个名儿吧。”

乾隆爷好写个诗词,这不,老毛病又犯了,提笔刷刷刷刷就写,完事儿掏出印章往上一盖,好了。

掌柜的凑到跟前一看,俩个大字,百货。

再一看落款,掌柜的当时就跪那儿了。

从此以后,凡是卖日杂的商店都叫百货商店,御赐的名字也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哈哈,一个小故事水了不少数字)

这则小故事,是王超杂货铺对面的一个老中医讲给吴铮听的。

乾隆爷吴铮熟悉呀,当年就是乾隆爷一道圣旨,实行一口通商,广州弹丸之地,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口岸。

广州十三行是清帝国指定的唯一对外贸易机构,因此十三行成为天子南库。

也是从那时,广州华商开始进入欧美各国。

晚清首富伍秉鉴就是十三行魁首,以一口广州式英语活跃在国际舞台。

曾是美国诸铁路公司的大股东,东印度公司最大债权人,一度成为世界首富。

可惜文臣死谏,武臣死战,商人死难,国事衰微,伍老晚景凄凉!

王超的杂货铺,可不止卖日杂,里间还有专门卖给洋人的一些中国工艺品,假古董和日本特产。

杂货铺的地下室,是王超的军火库,是专门卖给堂会的各种武器。

而杂货铺的隔壁,王超还开了个澡堂子,专门让新来的劳工们一洗身上的恶臭与疲劳。

其实说是澡堂子,其实就是一个小木屋里放了几桶水。

此时,趁着劳工们分拨在澡堂子里洗澡,在杂货铺里买东西,吴铮带着受伤的小男孩和几名在海上漂泊一个多月,身体不适的劳工,来找老中医望闻问切,抓点中药。

老中医的药房名叫百草堂。室内空间不大,装修略显简洁,甚至有些简陋。

吴铮看到药房门口贴着一副对联“尽是回春妙药,只开逐疾良方。”

老中医名叫邝五,头发花白,慈眉善目,脸上沟壑纵横,皮肤黝黑,倒不像是一个常年看病的大夫,反而像个干苦力活的老汉。

老中医脉诊看病的时候喜欢说话,看到吴铮看着墙壁上贴着的一张发黄的报纸照片。

老中医就说道;“那是铁路竣工的时候拍的。”

吴铮仔细看去,报纸照片上,是一个金色的道钉,正被钉入路轨。

这是最后一个道钉,好像是一名铁路公司的高层亲自动手,钉入铁轨,标志着铁路竣工。

老中医感叹一声,好似回想起过往,说道;“那时候人们都非常高兴,这铁路多难修啊。

可工头们为了拍摄竣工照片,走过来把我们华人都推到一边。

唐人们不得拍入照片,也不得被台上的达官贵人们赞颂。

当时,只有克罗克承认他们,并且在台上说,我请你们注意,我们修建的这条铁路得以提前竣工,从很大程度上讲,是由于那些被叫做中国人的贫穷而又被人污蔑的劳工阶层,是由于他们所表现出的尽职尽责和不怕牺牲,勤劳肯干的精神......。”

老中医回忆着,浑浊的眼睛里,竟然泛出了泪光:“我当时没把这些当回事,我应该当回事儿的。”

的确,要说美国华人史,就离不开赴美华工,也就更加离不开华工修筑铁路的血泪史了。

1848年2月2日,战败的墨西哥被迫签署《瓜达卢佩--伊达戈尔条约》,把加利福尼亚割让给美国。

墨西哥人浑然不觉,就在9天前,加利福尼亚的内华达山脚的一条小溪的锯木厂里,有人发现了天然的纯金块。

人们开始疯狂涌向内华达山脉,当然,其中就包括中国人。

两年后,1850年,加利福尼亚在美国建州。

1850年,为了寻找财源,美国加州议会通过一项“征收外籍矿工执照税法案”,规定每个外籍矿工每月必须交纳二十美元的执照税。

但是,这项立法不但没有为州金库增加收入,反而驱走了很多外籍矿工。

一年后,议员们认识到这是个错误,于是废除了该项法案。

但许多华人已经离开了山区,涌入正在建设的金山市。

他们迅速抓住了城里挣钱的好机会,操起木匠,洗烫行业,开设饭馆和旅馆。

华人成了金山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以勤俭,效率高而受到称赞。

《太平洋新闻报》编辑撰文盛赞华工的勤劳,沉着,乐观,干净等品质。白人看不起不愿意做的工作,华人肯做。白人所做的,华人能学会做,他们是填补空白者,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或别人尚未做过的。他们总是能适应白人的要求,如果白人抢了他的工作,他们就不声不响的转到别处从事另外一项工作。

1852年,加州州长麦克道克提议,确立一种土地分配制度。以吸引更多的华人移民到那里定居,他称华人为新移民中最优秀的公民。

由于后来进入美国的白人起来煽动,抱怨说数以百计的美国财富被外国人拿走,导致了加州外籍矿工税案的通过。

这个法案规定每个外籍工人每月交纳税款四美元,征税虽然是对所有外国人的,但实际上是只针对中国人的。

尽管当时进入美国的爱尔兰人人数远超华人,但是只有黄皮肤的中国人被看作是外籍工人。

后来这个法案被国会宣布违宪,州议会只能废除。但钱可没退还给华人。

十一年后,1862年,加州组建了第一个反苦力俱乐部,劳工工会开始成为政客选举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劳工公会,最仇视华人。

同年,利兰·斯坦福成为加州州长,在就职演说中,他说道:

“拥有众多人口的亚洲把他们当中的渣滓送到了我们的海岸,我们要通过一切法律手段,来阻挡一个劣等种族的人,在我们中间定居,这一点在我任期间是很明确的。”

就这样,原本在美国被称为移民中最优秀的华人,变成了最劣等种族的渣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