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谢大娃记(1 / 1)槊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月十八。

顺天府各州、县张贴告示:“凡年十六以上,三十五以下良家子,均可报名,身长七尺四以上,无任何疾病,无不良嗜好,选中者每人赐良田四十亩。”

施尧臣年龄大了,内阁还有吏部对他没有太大帮助,圣天子年少,已经连续两次召见自己,办好交代的事,以后还能更近一步。

顺天府各地都有皇庄,特别是皇庄的田地都是良田,一亩换一亩,各县士绅都愿意。

已经换完八万亩田地,再有几天就能完成。

“张大哥,四十亩土地真的假的?”

“问问就知道,告示下面有官差。”

良乡县两个进县城购买盐、油等生活用品的年轻人,壮着胆子对坐在告示下的官差问:“官爷,当兵真给四十亩良田吗?”

“这是给我大明天子补充亲军,还能欺骗尔等不成,你们两是良家子吗?”

“官爷,良家子怎么个挑选法?”

“父母还有你们都是种地的,没有不良嗜好的,就算良家子。”

“那咱们是!官爷,当兵有饷银拿吗?”

“每个月一两五钱饷银,夏、冬各一套衣服,一个月吃八次肉,还能放铳,咱跟你们说,就是咱长的不够高,看告示没,七尺四以上,(一百七十一公分)咱只有七尺,这是给皇帝选亲军,还有机会见到皇帝,咱活三十多年,没见过咱大明皇帝长啥样。”

看守告示的官差,苦笑摇了摇头。

“张大哥,还能吃到肉,还有新衣穿,咱一年都吃不上几次肉,官爷,咱想报名,咋个报法。”

官差:“你多大了?”

“十八。”

官差:“娶亲没?”

“没。”

官差:“家里是做什么的?”

“种地。”

官差:“住在哪?”

“张谢村。”

官差:“家里几口人?”

“俺父亲、母亲、两个妹妹,还有一个弟。算上俺,六个。”

官差:“叫啥名?”

“谢大娃。”

官差把谢大娃个人资料登记完,旁边人给他量身高。

“七尺五。”

官差:“谢大娃,把这个拿着,十天后来县城衙门,过时不等。”

“官爷,这张纸是干啥用的?”

官差:“这是良乡县官房大印,你住哪,还有你叫什么,都被记录起来,以后当逃兵,直接找你父母要人。”

“俺肯定不当逃兵,每个月一两五钱银子,还能穿新衣,傻子才当逃兵。”

“臭小子,赶紧走,别挡住后面人。”

“张大哥,你咋不报名,种一年地也收成不了二两银子,还有新衣穿。”谢大娃小心翼翼把文书放进怀里,问旁边人。

“俺回去和俺娘子商量下,俺已经成亲了,和你比不了,要是和蒙古鞑子打起来咋办,俺娃谁养?”

“憋憋屈屈活着有啥意思?就算和蒙古鞑子干一仗怕啥的,有肉吃,有新衣服穿,还能放铳,这比官老爷神气多了,俺就是要活出个人样!”孙大娃一拍胸脯,就像一个斗胜的大公鸡。

顺天府二十几个县,同时招募兵员,各地报名都很热烈。

现在北方干旱,地里一年刨不出来多少食,有时灾荒年景常常无以为继,北地民风彪悍,又有争强好胜的性格。

只要不是地痞无赖,老油条这种,是可以训练出来的,朱翊钧前世当过兵,照抄就能训练出合格的军队。

选中就给四十亩良田、有肉吃、有新衣穿、还能放铳、最重要每月能拿一两五钱饷银。

这个消息就像病毒一样,扩散到顺天府各县、乡、村,北地人长的都挺高,身高合格者不少。

谢大娃走了十来里路,刚回到张谢村就叫嚷起来:“爹、娘,俺要去当兵咯!”

“叫嚷啥!当兵是要上战场的,臭小子你不怕死啊?”

“怕!俺也要去,选中就给四十亩良田,俺弟弟妹妹给能孝敬你俩。”

“大娃,真的假的,选中就给四十亩良田?”村口好事年轻人问。

“户生,咱还能骗你不成,这是县官给咱的文书,拿这个就成能去选兵,一般人想去,皇帝还不要呢…。”

“啥…!大娃,给皇帝当兵,你就吹吧。”

村口越来越多人聚集,七嘴八舌起来。

“不信你们问张大哥,俺俩去县城买盐,县官选中咱的。”

“大牛,这是真的假的?”

“是啊是啊,大牛你说说?”

“老庆叔,是真的,大娃县官的文书是真的,十天后拿文书去县城,就开始选兵了。”

“老庆,恭喜!”

“老庆,以后大娃当将军,可别忘了乡亲们。”

“客气了,能不能选中,还不知道,给皇帝当兵,哪有那么容易选中。”

同村和大娃经常一起的伙伴问:“大娃,还要兵不,俺们也想和你一块去。”

“不知道,像俺这么高就行,明天可以去县城问问。”

“太好了,大娃!明个咱们一起进县城,俺们请你吃烧鸡。”

“哈哈…,哈哈哈。”

大明百姓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要有一丝曙光,他们都想把握住,家里孩子要是真能给皇帝当兵,县城里的官差,以后也不敢轻易欺负他们。

大娃爹娘虽然有些担心自己的儿子,可是现在心里十分矛盾,假如真能选中,四十亩良田,以后家里生活能够宽裕一些,大娃当兵三年回来,在村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每个月能拿一两五钱银子,一年十八两银子,这足够种好几年地的了。

夏、冬有新衣穿,每个月都能吃上肉,这可比种地强多了。

可是真要和蒙古鞑子打起来,死在战场怎么办?

在众人的恭维声,大娃一家三口回家。

谢大娃一家很清苦,耕地只有三十多亩,还是中、下等田,家里六口人,平常年景勉强糊口,遇见灾荒年家里人就要饿着肚子苦熬,祈祷明年风调雨顺。

“哥哥哥,去县城带啥好吃的回来没?”

刚进家门,谢大娃就被弟弟妹妹围住,上蹿下跳够身上的褡裢。

“看,哥带啥给你们。”

“呀!枣糕,哥快给我,快给我!”

“老大,你快给他们吧,别逗他们叫了。”大娃父母训斥他。

谢大娃把身上的褡裢解下来,拿出三块枣糕分给弟弟妹妹,拖下草鞋,用针把脚上的血泡挑破。

一家人三天没有吃盐,傍晚煮粥的时候,放了一点盐,喝完碗里的水粥,谢大娃仿佛整个人又活过来一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