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50章 那就只买二十两吧(1 / 1)郭氏物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朝奉稍一思忖,决定打开天窗说亮话。

“这位客官,不知准备入手价值多少的玉器,老夫也好为你找寻一二。”

赵长龙毫不做作,“今天我带来二十两银子,打算都换成玉器。这次就这些了,下次再多带些银两。”

啊?啊!

这是准备把二十两银子花光的节奏?而且,以后还有?

老朝奉握着本子的手一抖,微微一愣之后,再度低头翻看本子。

没一会儿。

“人字五十号。”

年轻朝奉把双兔把件收好,开门出去,等他回来的时候,托盘里换成明显又大了一号的一头牛。

“这是白玉童子牧牛摆件,作价十五两。”

这头牛的颜色很正,准确地说是青白玉,沁色不仔细看都微不可见。水牛回着头,趴在背的牧童正在逗弄它。整个摆件虽然比双兔只长了一点,但牛的形态厚实,和扁扁的双兔相差不小,重量比它足足重了一倍,再加没有杂色,开价十五两也算合适。

“好,那就这两样吧。”

赵长龙从腰间掏出钱袋,从里面摸出九根银条,每条一百克,按照古代的称,这些就是二十三两多。

年轻朝奉小小心心地端起银条,仔细看了一下,又交给老朝奉。老朝奉拿在手里掂了掂,又眯起眼睛凑近了正反看了几遍,摇摇头对赵长龙说道。

“这位客官,这银子的成色倒是十足,但这面没有票号印记,本当铺不能收。”

不能收?

真金白银的,居然不收?

还有这事?

又不是不值钱的宝钞,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难道你这里只收铜板?二十多两银子,得多少铜板?得两万枚吧?拿一麻袋钢镚,哦,不,铜镚来买东西?脑子进水了吧?

赵长龙心里顿时泛起一句,“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仔细一回忆,哦,不是读书少,是经手得。

到底是暴发户啊,缺乏底蕴。

赵长龙倒是想起来,银两有几种,其中最正规的,是库银,又叫官银,有五十两、二十五两、十两等几种规格,形状就是群众们喜闻乐见的元宝状,正面反面分别有重量和浇筑银库的戳记。

但使用官银是要有根脚的,如果一看就是穷人的模样,拿出一大锭官银来,又说不出来由,是会被商家扭送官府的,罪名就是使用赃银,后果和使用号码挂失过的纸币一样。

除了官银,民间钱庄也浇铸自己的银两,绝大部分是腰状的银铤,也是在正面和反面打重量、成色、票号、年份、经手人和暗记,通常是二十五两、十两、五两。

再小一些的就不叫银锭火银铤,而是叫银锞子,只有一两、二两重,比花生大不了多少,因为块头小了许多,地方不够,通常就只打票号的戳记。

比银锞子更小的,就是碎银,一般都是从银挺、银锞子剪下来的,商家称重量计算价值,通常还要算火耗,如果纯度不够,还要再算折色。

市面交易,额度大一点的,通常使用民间钱庄的银铤,小一点的就用银锞子。

没有官方背景的客人,反倒很少用官银。

当铺收银子当然有自己的一套行规。如果是打了钱庄烙印的银子,这种属于正规银子,不打折扣,不扣火耗。如果是官银,那要查验一下来路,也是不打折扣,不扣火耗。

但如果不是这两种,哪怕你是十足的银子,还是要扣个火耗的,东栖当铺作为当铺而不是钱庄,这个火耗的程度通常不小。所以这位老朝奉这么说的意思,就是如果一定要收,就只能火耗扣,那你就吃亏了,还不如去钱庄换成正规的银锭来得合算。

原来是这样!

赵长龙问清楚原委,赶紧一抱拳,“是我考虑不周,还请老朝奉稍候,我去钱庄换了银锭就来。”

“不妨,不妨,老身就在此等候。”

老朝奉一边说着,一边朝年轻朝奉招招手,让他把玉摆件收回库房。

收好银条,赵长龙出了当铺,向南不到三十米就是一家三间门面大小的钱庄。布局几乎和当铺一样,也是柜台加栅栏,只不过柜台明显矮了许多,进门也没有屏风遮挡,而是南面放着些小椅,北面墙整块用木板装饰,面鎏金的几个大字,“财源广进”。

钱庄的伙计要热情的多,一进门来就热情地打招呼,听说要兑换大额银锭,立刻带路进了贵宾室。

十条一百克的银条放在桌的托盘里,白晃晃地亮人眼。

掌柜拿起一杆戥秤,掂了一根银条放了去,“二两六钱六分六厘。”

又换了一根去,“二两六钱六分六厘。”

再放了一根去,还是“二两六钱六分六厘。”

掌柜放下戥秤,抬头仔细端详了赵长龙一下,“这位客官,敢问这银两的来路?”

××××××

第三更奉,端午节快到了,求收藏,求鲜花(九十度鞠躬)

暑期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7月31日到8月1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