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土地,靠着河边都算是好地,远离河边的,都是旱地,收成自然不好。
下赵村的地全都是沿着这条支流两岸一字排开,河曲村田地的位置要好一些,大部分在桑干河两岸,少部分在这条支流下游的两岸,分布成丁字形。
“这里离桑干河还有半里地,从他们村到河口也有半里地。”
“把人手分一下,给我挑出三十个壮小伙,组成先锋队。”
“好!”
赵大户对村里的人头熟得很,马挑出三十个最壮实的小伙子。
“来,把这些都给装。”
赵长龙拿出好些个铁坨坨。
“这啥啊?”
雪亮的灯光下,拿到铁坨坨的小伙子凑近一看。
“锄头?”
种地的对锄头当然不陌生。
但这时候大部分庄稼户可不一定有铁锄头,穷苦人家用木头包铁、甚至全木头的锄头还不在少数。
咋一看这么多铁锄头,小伙子们顿时不淡定了,立刻三下五除二把手里的木家伙装铁锄头。
“哇,这锄头太好使了。”
拿着新锄头在地随手刨了个小坑,小伙子立刻赞不绝口,引得别的庄稼汉也过来,抢过锄头试用几下。
“别急,别急,这锄头一共五十个,这次用仙术引水,这锄头就是护法的工具。等这次引水引完了,谁护法最得力,这锄头就归谁。”
这是赵长龙和赵大户早早说好的谁出力,谁受益原则,赵大户又大嗓门吆喝了一遍。
这好东西,白给?!
当然,赵长龙和赵大户都说了呢。
这么好的铁锄头,一把不得有两百文?
是啊,是啊,就看你出力多不多。
庄稼汉们都明白过来,这是拿好农具来引大家伙出力护法啊。
这办法好!我们喜欢!
一通说明下来,三十个壮小伙个个跃跃欲试,恨不得河曲村不长眼的赶紧来,快点来尝尝我们的锄头阵。
赵长虎和赵长龙商量了一下,把其中十个小伙子手里的家伙换成长棍子。
咱们下赵村是讲理的人,你们河曲村要是和我们讲理,我们就拿棍子来和和气气地讲理。
要是你们河曲村仗着人多势众不讲理,我们还有五十把锄头,再和你们讲讲硬道理。
“这三十把锄头留在这里,其它人也都留在这里,在坎坡后面搭两个大棚子休息,顺便照看这里的东西。”
招招手又把小六子叫过来。
“小六子,这个千里镜你拿着,从这里能一直看到他们村口,你带两个眼神好的,在这面搞个不太起眼的地方躲着。”
小六子说了一声好嘞,拿起望远镜却不知道怎么用,赵长龙又教了他一会儿。
很快,小六子就学会调整好焦距,正打算叫两个小伙伴出发,赵长龙又把他叫住。
“这三套衣服你们换。”
这是三套迷彩服,也不是最新的数码迷彩,就是工地农民工常穿的那种老式迷彩服,但和这里的环境倒是很相似。在这个季节的野外,往地一趴,不走到跟前是很难发现的。
交代好小六子,赵长龙又安排赵大户在坎坡这里坐镇指挥。
“如果河口那边河曲村的人少,你们就不要动,如果他们来的人多,你就把这里休息的人叫,除了小六子的观察哨,再留四五个人照看东西,其它的都去支援。如果他们全村出动,打算搞全武行,我们也不要客气。”
“还有这个。”
说着,赵长龙又拎出一只圆鼓鼓的绿铁皮家伙。
“这是警报器,哦,不,这是警报法宝。如果他们人比我们这里的多,你马让人摇响这个。”
赵长龙把这家伙放在地,脚踩着一头,左手拿着面的柄。
“看着,用脚踩着下面这块铁板,左手握着这个把手,右手使劲转这个手柄,这法宝就会发出呜呜的鬼叫声。”
赵长龙一边说,一边右手在另外一个手柄做出转动的样子。
鬼叫?
没错,防空警报那呜呜的声音,不就是和鬼叫声一样?
没听过鬼叫?
那总听过鬼故事吧?
这夜静人深的时候,当然不能真转,这手摇防空警报器,足足一百二十分贝,在山坡一摇起来,十里地都能听得清楚。
“现在不能真转,要是真的一转,两个村的人和狗都要被吵醒了。”
“这么响?”
赵大户听得目瞪口呆,两个村的人和狗都要被吵醒,那得多响?
××××××
第五更奉,求收藏,求鲜花(九十度鞠躬)
暑期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7月31日到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