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关于特务机构的初步幻想。(1 / 1)家乡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争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就是:兵力、武器、信息。

现在,司马祗已经有了兵力,暂且不缺了。至于,武器方面儿,现在大晋的军队武器普遍都是长矛,盔甲则是两裆铠,看起来就像是一件儿大号儿的铁背心儿。

就在最近,司马祗刚刚设立了军器监,把东海国四郡四十二县所有的工匠全部都编入了军器监,用来专门儿研制兵器。

司马祗倒是想给徐州军和东海军人手都弄上一套明光铠,但是,无奈条件,它也不太允许啊,就连以盛唐的国力都做不到人手一套明光铠,更别提说是司马祗这个东海王了,更不靠谱儿了。

要知道,就算是以盛唐的国力,也不过只是供应得起高级将领穿戴明光铠了。

不过,考虑一下锁子甲倒也可以。锁子甲俗名儿叫做铁布衫儿,又叫做环锁铠,起源于公元前五个世纪或者更早,历时三个多世纪的时间流入中原,由黑海北部的斯基泰人发明。

也称作是链甲或者是锁甲,是用细小的铁环相套,形成一件连头套的长衣,罩在贴身的衣物外面。所有的重量都由肩膀承担,可以有效的防护刀剑枪矛等利器的攻击,主要的作用还有对弓弩的防御,但威尔士长弓和中国连弩等强悍的弓弩还是可以侵彻贯穿锁子甲。十字军东征时,骑士们几乎全部披挂锁子甲。其重量大约13公斤。

一般来讲,铁环越细小防护性能越好,每个铁环都要焊接相连,工作量可想而知。

锁子甲的制作相当复杂繁琐,以12世纪的铠甲作坊为例,首先,需要量体裁衣,毕竟铠甲其实就是金属制的服装,特别是软甲类;一个熟练的铠甲师傅,首先必须是一个好裁缝。由于对铠甲的大量需要,基本上一件铠甲必须在一个星期内完工,因此铠甲作坊必须由好几个师傅分工制造:锁链甲是由直径在2毫米左右的铁丝,加热后煅打扭曲成直径1厘米左右的圆环,并且敲打成宽3毫米左右的扁环,在环的两端冲出直径1毫米左右的小眼(一般为一眼,也有两眼,三眼的很少见),互相套住之后,用一毫米直径的铆钉连接起来。铁环环环相扣,有时配合更小铁圈以转折所需之造型,适合人体穿著及活动。

做铠甲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因此一个铠甲师傅一天内能完成10到20厘米见方的一块“铁布”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在锻造出按制衣的方法画出的裁剪图上规定形状尺寸的铁布后,再由大师傅精心地用铁环连接每一个部分;为了活动方便,铠甲一般比设计的略大一点点。然后在领口,袖口等地方包上皮革,防止挂伤衣服和皮肤,一件铠甲就完工了;锁子甲造价11、12世纪时一名骑士的全套装备价值相当于一个小型农场;铠甲师傅在中世纪的农奴制度中,也是能够和牧师平起平坐的上等平民,受到普遍的尊敬。

锁子甲是由许多铁锁片拴紧而成的一种铠甲,一般为上身铠甲,上能护肩臂,下至护膝。铁索片的大小和硬币差不多,把诸多铁锁片密集拴紧在一起的锁子甲,对冷兵器有强的防护能力。

锁子甲的最大优点是,相对于皮甲,其防护性更强,且透气性好,而且比板金甲要轻便灵活,欧洲锁子甲的重量不过15公斤,还可按需要于其他铠甲并用,以增加防护范围和强度。其缺点是制作昂贵,保养困难,因为铁环容易生锈,所以忌水,潮湿的环境也容易使其生锈,甚至断裂。用打击武器猛劈力砸,穿着锁子甲一样难以幸免。

司马祗想的是先造四十万件儿锁子甲,给徐州军和东海军配备上,剩下来的一万套,他自有妙用。

在此之外,司马祗还打算打造一下唐刀。

在前朝各代的深厚基础之上,唐刀终于横空出世,它继承了中国刀的优良传统,在吸取了折叠钢和局部淬火的技术,还广泛使用造价昂贵的复合钢技术。

首先还是需要介绍一下局部淬火与百炼钢这两种当时先进的制刀技术。

基本方法是在刀淬火是只淬刀刃。达到刃硬背韧的效果,但是比起日本刀先进的覆土烧刃技术,还是有所不足。

打制兵器时折叠锻打的一种传统制法,钢块需要人手打打烧烧、烧烧打打多至上百次。由于百炼钢碳分比较多;组织更加细密、成份更加均匀,所以钢的质量有很大提高。唐刀在前朝各代的深厚基础之上,终于横空出世了。它继承了中国刀的优良传统,在吸取了百炼钢和局部淬火的技术之后;再加覆土烧刃和包钢夹钢的技术,形成了新式的中国战刀。

一种局部淬火的技术。基本方法是以调配的泥土覆盖刀身不同所需硬度的位置,然后将刀剑加热至特定温度。当红热的刀身进入水中后,温度保护较弱的部分迅速冷却,而有温度保护较强部位的温度变化不会非常明显,导致硬度各部位不同。这样可以精确控制刀条不同部位淬火时的不同冷却速度,冷却速度与硬度成正比,与韧度成反比。也造成刀身弯曲,日本叫做“返”,弯曲的程度和弯曲应力点完全取决于刀匠的经验,经验不足者会导致刀身裂缝、扭曲甚至断裂。而中国是不使用覆土烧刃的,至少没有实物证实曾经使用过。

从显存实物来看,汉代即出现折叠锻打和局部淬火,局部淬火产生的弯曲推测会低温加热后调直。

在对于钢材有深刻研究与认识之后所发明出来的制刀技术,主要方法是在V字形坚在两层低碳钢的中间夹上一块高碳钢。这两种技术都体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一制作上等刀剑的基本思想,亦使得钢刀拥有了极佳的韧性。PS:古代没有唐刀的制作说明,制作方法都是从古书和记录中推导而来的所以没那么详尽。发展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帝国,它是冷兵器文化中最灿烂辉煌的,谨已此文追忆那段伟大的历史。

另外还有研磨,但中国已无任何相关详细古文献留存,故现代刀剑只能粗制或者仿效日本刀剑研磨技法了。

过了三天,军器监把一把唐刀成品呈上来,司马祗将这把唐刀握在手里,嘿嘿,我让唐刀提早问世了三百年不止。司马祗沾沾自喜道。

手中的这把唐刀,刃长七十六厘米,柄长二十五厘米,刀身宽三点二厘米,刀身厚零点七厘米,全重二点零千克,也就是四斤,刀重一点零千克,也就是两斤,占总重的一半儿。

“不过,唐刀既然在晋朝被发明出来,那么就不能叫做唐刀了,要叫做晋刀。”司马祗直接给唐刀改了个名儿。

简单粗暴。至于唐刀,先量产个一万把,还是之前的那一句话,司马祗自有妙用。

现在兵力和武器的问题基本都解决了,就差信息这一方面儿的了。不如,就设立一个锦衣卫吧,再射一个东厂和司礼监,直接齐活了。东海王宫之中的宦官足足有两千之数。

当然了,现在再设立东厂(东海国缉事厂)和司礼监当然不能让他们像后世大萌一样权倾朝野,和锦衣卫互相牵制一下还是好的。

司马祗立刻命东海内史王承在东海国四郡四十二县之中挑选良家子一万五千六百八十名,编成十四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由一千一百二十名锦衣卫组成。设十四名千户,南、北镇抚使各一人,分掌南、北镇抚司。设指挥佥事三人,指挥同知二人,设指挥使一人,皆由司马祗的心腹亲信担任。

这不么,这两天,司马祗的二表兄匮仲也已经来到了东海国。

“表兄啊,正好,愚弟的征东府现在缺一个长史,不知道表兄有意与否?”司马祗揽着匮仲的双手,笑着问道。

“大王可破格提拔,愚兄自然不胜感激。”匮仲笑着说道。

随后,司马祗又把设立锦衣卫的事情和匮仲大致地说了一下。

匮仲听完之后一脸怪异,自家表弟这是想要让自己去当特务头子儿啊。

然后,由于和东海国四郡的世族们达成了皇商免税协定,成立了郯城商会,司马祗选择在东海国没有任何利益的,也就是初来乍到的二表兄匮仲担任郯城商会的会长。

有了郯城商会作为后盾,起始资金现在是不缺了,谁叫司马祗是郯城商会的大股东呢。

至于司礼监和东厂,司礼监首先设提督一名,掌印太监一人,秉笔太监、随堂太监八名、或者是四五名,监掌东海王宫一切事务。至于东厂,设掌印太监一名,也称厂公或者是督主,全称之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通常由司礼监中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秉笔太监担任。简称之为“提督东厂”,设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各一人,称之为贴刑官,由锦衣卫千户、百户来担任。

除此以外,设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由锦衣卫拨给,分为子丑寅卯十二颗,颗管事戴圆帽,着皂靴,穿褐衫。其余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

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又叫“档头”,共有一百多人,也分子丑寅卯十二颗,一律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役长各统帅番役数名,番役又叫“番子”,又叫“干事”,这些人也是由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分子组成。

也是时候该开一个专门儿的特务培训班儿了。司马祗笑道。

蟒袍、飞鱼服、斗牛服直接统统上阵就完事儿了。

日后史书记载《晋书·东海王祗列传》:“王讳祗,字敬度,武帝六子,母匮氏,少有城府,多机谋,少聪慧,设锦衣吏、东厂、司礼监,性暴戾,纵宦竖霍乱朝纲......”

咳咳,以上均为司马祗yy片段儿,不要当真,听一听,看一看,闹着玩儿的就过去了。

再过几个月,司马祗就应该步入爱情的坟墓了,虽然两辈子的岁数加起来得有四十岁了,但是,司马祗一直是一枚高雅的单身贵族,也是万千孤狼大军之中的其中一员,说难听一点儿,就是单身狗!这辈子,虽然说是政治联姻,身不由己,但是好歹也算是脱单儿了不是。

再过几日,司马祗没准还得再回洛阳城一趟,拜会一下自己的那个凶悍嫂子——贾南风。顺便商量一下来年开春儿诛杀杨骏的一些政变事宜。

那么,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今天中午就吃烤全羊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