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之后的司马祗前往书房处理政务,就见几个徐州军身着甲胄的军士走进来道:“启禀大王,前天早上徐州军的军士巡海的时候,在海边儿发现了一支一两千人规模的船队,徐州军巡防军将他们截下,他们自称是邪马台国派遣来向大晋朝廷朝贡的使团,只不过他们身材矮小。”
“邪马台国?”司马祗闻言,有些诧异:“他们现在何处?”
“已经被押解至郯城。”其中一名为首的徐州军军士回答道。
“马上领到大殿来。”司马祗道:“孤要亲自见他们。”
司马祗突然想到魏晋古籍之中对邪马台国的记载,当时在日本国的九州岛东北部有一个很大的女王国叫作“邪马台国”(やまたいこく/ yamataikoku),下属30多个小国。统治该国的女王就是“卑弥呼”。书中记载道,邪马台国虽然历代也以男人为王,但是在连续六七十年的战乱之后,他们拥立了卑弥呼(hi miko)担任女王。卑弥呼擅长用鬼神之事迷惑百姓,年纪虽然很大却没有结婚,只有弟弟辅佐朝政。卑弥呼为王以来从来没有外人能够见到她的面,只有千名仕女以及一名送伙食的男人出入宫闱。
邪马台国官吏从中央到地方分七级。中央一级官员由大倭、大率、大夫组成。大倭管理市场,大率是巡视地方的监察官,大夫是刺史。
邪马台国政府收入由下户交上的粮食组成,经济以水田农业与手工业组成。
对外,卑弥呼遣使曹魏,受封为亲魏倭王,对内专心对抗狗奴国。而那些不接受邪马台统治的小国,则与吴国亲近。
早期的邪马台国以男子为王,由于2世纪末发生内乱,乃共立女子为王,名为卑弥呼,以邪马台之地为都,有弟帮助治理国家。此时的邪马台国实际是30余个倭人国家的盟主,卑弥呼女王国对其他诸国有相对统治权。
卑弥呼曾在伊都国家设立一大率之官以检察诸国,并在大倭的监理之下向他国收租赋。
卑弥呼死后(约248年),又立男王,但因国中不服而复立卑弥呼之女台与为王,内乱始定。
此时已由中国传入水稻栽种和使用铁器,居民种植禾稻、苎麻,养蚕栽桑,缉麻线,制丝锦、缣绢。武器用木弓铁镞。在交换上已经是“国国有市”。社会已有大人、下户与奴婢、生口之别。大人皆四、五个妻子,是上层统治者,下户则有二、三个妻子。两者间的地位与尊卑差别明显。但下户并不是奴隶。而奴婢和生口则具有奴隶性质。
不久,大殿之上,司马祗头戴藩王九旒冕冠,身穿九章纹衮服,腰挎八面汉剑,端坐在高高的王座之上。
“宣邪马台国使者觐见!!!”站在大殿上的谒者高声道。声音在略显得空旷的大殿之中回声不断。
一会儿,几个身高最高的才一米七左右,其貌不扬的人步履匆匆地进入大殿跪拜道:“外臣邪马台国使臣拜见大晋东海王!”
“嗯,平身吧。”司马祗虚抬了抬手道。
不要好奇为什么司马祗听得懂他们说话,因为这个时候的天朝和高丽、三韩还有林邑交趾以及扶桑国都是说雅言的。
雅言听起来和后世的闽南话还有粤语很像,因为粤语和闽南话本身就是雅言的遗留,你可能很难想象,在现在东亚儒家文化圈儿里面儿,各国上下都说的一口十分流利的粤语是一种什么景象。
“雅言”是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在通用意义上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后人将古汉语通用的上古音系称为“雅言”。其音系为上古音系,中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就出现了“雅言”。而夏建都在洛阳,然后殷代建都也在洛阳周边。所以历代雅言标准音的基础就是在洛阳一带,这一点一直到唐、宋、元、明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说古代的普通话是以洛阳话为标准音的。从上古、中古一直沿袭至近代官话,历时四千多年。
“雅”、“夏”古代互通的佐证很多:《左传》“公子雅”,《韩非子》作“公子夏”;近年出土的郭店楚简《孔子诗论》“大雅”、“小雅”作“大夏”、“小夏”;《墨子》引“大雅”也作“大夏”。尤其《荀子·荣辱篇》“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儒效篇》作“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这些与“楚”、“越”相对的“雅”、“夏”泛指以为中国历代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周以前汉语的具体形式已无可考,据传当时的标准语是周朝时期标准语的前身。周期的汉语标准语,一般认为就是《诗经》的语言,即洛阳雅言。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周代文字学的是商朝殷商文字。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学习的。古代的雅言(中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就是夏言。相传夏朝建都在河南洛阳及周边地区,商朝建都地点也在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所以中国历代雅言标准音的基础应当就是在洛阳一带,据推测古代的普通话是以古河洛语(今洛阳话)为标准音。
上古时代五帝时期和后来的夏、商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平原的中原地区是华夏先民的主要活动中心地区。汉族的本来名字是华夏民族。华夏这个字具有很深奥的意思:华就是衣冠之美;夏就是礼仪之盛。雅言,就是夏言(夏朝官方语言)。洛阳雅言,古称河洛语,河洛话,今称洛阳话,是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其音系为华夏传统的上古音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自此,洛邑的语言就渐渐成为了整个东周时期雅言的基础。春秋时期,孔子讲学,他的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据传,孔子正是用洛阳雅言来讲学的。《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汉朝的国语为“洛语”,洛语是为承袭夏、商、周三个朝代的雅言。汉朝的标准语洛语称“正音”、“雅言”,也称“通语”。
西晋承袭汉代,以洛语为国语。永嘉之乱,洛京倾覆,东晋迁都建康,洛语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为南朝沿袭。
雅者,得体、得度、得当是也。雅言听感,跟乡音相似,细听起来文绉绉的。王安忆曾到河南听取乡音,言到,“这话好听,是北音,可却柔极了,字与字之间,有舒缓的拖腔,用字又那么斯文。”
古人对语音相当考究,雅言的特点有八音,尖团音,做诗词有平仄,并最早使用切韵的方法记录语音。
八音是汉语的主要特征,汉语的声调是全世界各种语言所比较特殊的。虽然,韩国、日本的语言也都有汉语的词汇,但是这些语言都没有声调。
八音取法于《周易》八卦。八音分阴阳,而阴阳再分“平上去入”四声。就是“阳平”,“阳上”,“阳去”,“阳入”,“阴平”,“阴上”,“阴去”,“阴入”。
尖音与团音在于发音是在舌尖,还是在舌面。舌根音g\k\h三音律化而成的所谓“团音”。
自从有汉字,就分“尖团音”,“尖音字”和“团音字”在1932年以前的有史以来的中国字典上一直是泾渭分明、严格区分、丝毫不混,直音字典是这样,切音字典也是这样。自东汉用反切注音以来,尖音属于精系(声母为zi ci si),团音属于见系(声母为ji qi xi),历经一千八百年,历朝历代的法定字书都是这样。
从尖音翻案诗序,可以明确分辨尖音和团音的区别:“酒本不读九,箭也不读剑,酒箭属尖音①,九剑属于团②。尖团音有别,声母是关键;舌尖z c s ,齐摄拼为尖,舌面j q x,音节皆为团。”
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注音方法。有时单称反或切。
用作反切的两个字,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或上字,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或下字。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例如,《广韵》“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和声调为冬注音。
所谓平仄,是对汉字声调的分类,它把汉字的四和声调分为平声和仄声。阴平和阳平(即一、二声)合为一类,叫作平声;上声和去声分为一类(即三、四声)合为一类,叫作仄声。
平仄的规律分为相对和交替。
周朝以后,各朝随着国都的迁移,雅言的基础方言也随渐被扩散。历代汉族王朝,都不遗余力的推广雅言。雅言在唐宋时期建都中原地区的洛阳、开封后,发展到了最高峰,达到了一字一音,唐诗宋词作品大量涌现,各周边国家皆争相学习。
雅言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了最高峰,达到了一字一音,唐诗宋词作品大量涌现,各周边国家皆争相学习洛阳雅言。以洛阳话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历时长达四千多年之久,朝鲜、韩国、越南、日本等中国周边国家都受到深远影响。
雅言的科学性和古朴典雅,各国均主动学习雅言为荣。
就比如说是朝鲜的训民正音还有后世霓虹国天皇公开发表演讲训话时候所使用的的鹤音。其实都是根据古汉音、唐宋音还有吴音。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世常常有同胞谈及日语和吴语,粤语,闽语的相似之处的原因所在了。有时候,某些人还发出申城话粤语还有闽南话真像日语的感慨。其实,应该说日语像吴语,像粤语,像闽语。
“邪马台使者此次朝贡之事,孤已知晓,会遣专人将诸位送到洛阳城的。”司马祗挥了一挥手道。
“多谢大王。”为首的男子塔克命拱了拱手道:“初来乍到,搅扰大王,这是外臣一些心意,拜献大王足下。”随后命六人抬进来三个巨大沉重的箱子。然后一一打开,尽是黄金。
我艹!这么多黄金!司马祗差一点就爆了粗口,司马祗发誓,这绝对是他两辈子加起来以来见过的最多的黄金了,虽然封国东海国境内有金矿远在霓虹国之上,但是司马祗毕竟没有亲自到场亲眼见过。
孤怎么忘了,霓虹国有黄金,而且还为数不少。司马祗暗骂道:以后哪天没钱了,可以拿着破铜烂铁去骗换霓虹国的黄金啊。
但是,司马祗表面上依旧镇定,开玩笑,他堂堂大晋藩王,即使是到了海外蛮夷小国,那也是和他们国君对等的地位,岂能叫外人看清了天朝气度?
“那就让邪马台国使臣在东海国境内休整几日,补充供给,在进入洛阳。”司马祗吩咐道。
“感谢大王给予方便。”几人再次跪拜道。
“尊使海上漂泊数月,想必也是累了吧,下去休息吧。”司马祗挥了一挥手道。
“谢大王,外臣等告退。”几人退下大殿。
等邪马台国使臣的身影消失了之后,司马祗的嘴角疯狂上扬道:“等一会儿,挑一些成色不错的金子,给娘、姐姐还有溪儿打制几件喜欢的首饰想必也是极好的。”
就这样,司马祗哼着小曲儿打道回府。
晚上,接着教坊司听曲儿的干活。
至于中午午饭,就吃对虾、扇贝、海蟹、刺参、海胆、鲍鱼还有海带、裙带菜、石花菜吧。
海鲜大咖。啧啧啧,地处后世的鲁苏沿海地区,东海国最不缺的就是这些海鲜水产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