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案皱眉,给了兄长一个不赞同的眼神,郑重地说:
“丞相清风高节,大哥大可不必有此怀疑。”
“案儿说得对,谨言,休要对赵相不敬。”
老侯爷低沉的声音响起,兄弟二人忙转身朝祖父行礼。杨谨言面有愧色,深深一揖。
“孙儿知错。”
老侯爷招呼他们跟着他进舱里,他没杵手杖,走得很慢。兄弟二人不敢去搀扶他,不远不近地跟在背后。看着祖父佝偻的背,杨案鼻子发酸,世代忠良又如何,帝王的猜疑防备,朝堂的明争暗斗,没有一样会放过他们。
杨谨言似有所感,拍了拍他的肩。三人在桌前坐下,老侯爷叹了口气,抬眼打量端坐在对面的两个少年人,心里不免感叹,两个孩子从前练武受伤的时候,自己老妻担忧埋怨的样子他还记得,转眼间,大郎都成亲了,二郎也比他爹还高了,要学着慢慢撑起定远侯府了。
“我与赵家老头年轻时有些交情,我是知道他的,他即便不帮,也不会暗害别人。赵家几个子侄也才识过人,你们回京之后可多多来往。”
老侯爷想起同赵老爷子在书房的谈话,开怀大笑了几声,意味深长地对他们二人说:
“赵老头可不是个听话的人,他想头多着呢。”
杨案和杨谨言对视一眼,皆是若有所思。
等赵府一群人回京城,已经是十月了,赵文澜不负众望地得了解元,赵文祁名次差些,但也轻松上榜了。赵令楚自杨家人走后就没再遇见过什么怪事,放风半个多月,心情不可谓不爽快,加上日日钓鱼逗鸟的赵老太爷,一船人的兴致都很是不错,回程路上有说有笑的。
饭后,赵令楚在船上四处乱转来消食,走到赵文澜的门前,看他开着门,自己坐在房里看书,便屈起手指扣了扣门。赵文澜抬头,让她进来。走近了,才看见赵文澜手里拿的是本《淮南子》,赵令楚不得不佩服他的勤奋。
“哥哥日日看书,难道不会累么?”
赵文澜翻着手里的书,漫不经心地回答她:
“看书有何累的,你日日写字,不也不累么。”
每日练字已经是赵令楚的习惯了,哪天不写个一篇才是不适应。她写字只是誊抄,又不用脑子,跟看策论文章怎么一样?赵令楚心里暗想。她百无聊赖地坐在赵文澜旁边,瞥见他正看到齐俗训,眼神往下一转,便看见他腰间挂的碧色鱼纹荷包。赵令楚记得他从前用的一直是王氏院子里青露做的一个苏青色绣竹叶的,于是好奇地发问:
“咦,这荷包是在鼎州买的?绣的好别致,从前那个丢了?”
赵文澜听她问,便低头解下荷包给她,“五弟不知怎么的看上了那个荷包,拿去玩了,这是决明在路上买来的。”
赵令楚接过荷包打量,摸到一个小的硬块,只当是碎银,赵文澜却又匆忙地从她手里把荷包夺了回来。她不解地看向兄长,赵文澜面上却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只把荷包塞进袖子里,对她说:
“方才听二弟说他那里的茶叶没了,你记得让人送点去。”
赵令楚一脸莫名,她又不偷钱,这是在做什么?看书看傻了罢。起身去仓库给赵文祁找茶叶去了。
赵文澜看着她走远,缓步上前关上了房门。从袖子里拿出荷包打开,里面躺着的是杨案拿给他的那只琥珀钟形耳坠。他不免又想起杨案像是特意提醒的那句话“天家的东西,赵兄可得小心”,他自然知道,杨案口中的“天家的东西”,不只是这只耳坠。其实赵文澜心里的猜测,也已经与实际相符了,只是他不愿意下那样的定论。他现在只想快些回到京城,从耳坠的主人那里听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