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他答对了(签约站短已来)(1 / 1)浅言淡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表在大庭广众之下问的原话是,“孤是该纳之还是伐之。”

这一句话就表明了刘表的态度,也是刘表给自己两个儿子献策所划定的一个范畴。

要么主纳,要么主伐。

至于最稳妥的从长计议,来日观之等方略,在刘表划定这个范畴之后,就已经很明显的表露出一层意思,

他在告诉刘琦与刘琮,这个看似最稳妥的方略其实是最差劲的,不要提。

刘表也是担心刘琦与刘琮初长大成人,涉世未深,

很可能为了稳妥起见,而提出这个实际上是最差劲的策略。

这体现了刘表对其两个儿子的良苦用心。

刘琦在前世受过多年的素质教育,这让他从小养成了一个答题思路,那就是切记答非所问,否则答的再好,也是零分。

因此如今摆在刘琦面前的,能供他选择的,唯有两条路,

一是主张刘表以先前张绣反叛为由,出兵讨伐之,重新占据南阳郡以为屏障。

第二条,就是主张刘表暂时放弃前隙,对张绣的再次归附予以批准,并派出兵马协助张绣守卫南阳。

刘琦是穿越者,他知道历史上刘表最后是选择了第二条方略。

但如今的考验事关刘琦的将来,刘琦不会单凭《三国志》中所记载的,而将其完全当做事实。

一是刘琦如今如履薄冰,这让他务必要愈发小心谨慎。

再者是,《三国志》也是人写的,只要是人写的,谁又能保证无误呢?

刘琦信史,但他如今亲身处在广袤深邃的历史中,刘琦知道,他必须要在信史的基础上,有着自己独立,客观的判断。

否则,很容易步入深坑。

在这种谨慎的的心态下,刘琦先是对着刘表应了一声“唯。”

这是代表他接下了这次考验。

随后刘琦拿起摆在刘表身前书案上的一封文书,细细观看起来。

这封文书正是张绣遣使者送来的请求归附文书。

见刘琦的这番举动,刘表满意的抚须微笑。

虽然刘表很想刘琦在这次考验取得好成绩,但他又怕刘琦因为年轻而毛躁,在还未真切的了解张绣复降一事时,就轻易的提出策略。

若未了解实际情况,那么所提出的策略大多会是贻笑大方的。

但如今刘琦并没有如此,而是懂得先观看张绣送来的请降文书。

这封文书中,记载了张绣请降一事的来龙去脉,唯有在观看这封文书后,才算大致了解了张绣请降的大概情况。

刘琦没有急着表现自己,而是懂得先了解实际情况,这一点在刘表看来,很是难得。

在刘表记忆中,当初他如刘琦这般年纪时,可还没有这般沉稳的性子。

而除去刘表,厅内众臣此刻投向刘琦的目光也大多是赞赏的。

在刘表让刘琦提出策略时,厅内众臣的目光就已经都汇聚到了刘琦身上。

不管是支持刘琦的,还是支持刘琮的,抑或是保持中立态度的臣子,他们都很好奇刘琦到底会作出哪个抉择。

而他们看到刘琦未着急回答,而是先观看文书之后,大多数人心中都浮现了对刘琦的第二个好印象。

稳重。

刘琦在拿起文书之后,就细细观看起来。

刘琦这个举动一方面是想了解一下实际情况,看看文书里所说的,是否与《三国志》中记载的符合。

在观看之后,刘琦暗地里松了一口气。

文书里所记载的张绣前叛复降的事,是张绣自述的。

虽然为了保存自己在刘表那里的可能早已不存在的好印象,张绣文笔间多有遮掩,但大体情况与刘琦印象中所记的并无差错。

这让刘琦心中对自己准备的答案,有了百分之八十的信心。

而刘琦观看文书的第二个动机,是想观察在场人的神态。

刘琦假借思考,趁机抬头看了一圈在场的众人。

上到刘表,下至臣子,多是久经世事的人精,从他们脸上,刘琦看不出什么,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但刘琦此时却发现了一个神队友。

那个人便是刘琦的弟弟刘琮。

在刘琦的目光不经意间转到刘琮身上时,刘琮的目光正好与其对视。

那个一脸倨傲的少年,在看到刘琦看向他时,倨傲的神态更加。

并且除此之外,刘琦还从他的脸上看出了无与伦比的自信。

似乎他丝毫不担心刘琦比其先答,会抢了他的风头一般。

这一点就引起了刘琦的注意。

刘琮论智计定然不佳,否则前世也不会听从蔡瑁蛊惑,放弃了大好基业,直接投降了曹操。

但智计不佳的刘琮,如今还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这就说明了一点,

刘琮与他一般,早就知道了这个考验的参考答案!

刘琦想想刘琮与蔡氏的关系,心中也就了然了。

蔡氏与刘表日夜相处,应该是蔡氏从刘表口中得到了什么口风,并将这个口风提前透露给了刘琮,所以刘琮如今才会这么有恃无恐。

原来这个考验,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怪不得历史上的刘琦会输。

但就算刘琮提前知道答案,如今是自己先答,若是自己答对了,就算刘琮知道答案,

那他连答题的机会都没有,又怎么会没有流露出一点紧张的情绪呢?

除非刘琮笃定自己一定会答错。

而在刘表提出的讨伐还是受降那两个选择中,若是一般情况下,很多人都会作出第一个选择。

因为张绣是叛臣,对叛臣,自然是讨伐优先。

加上在张绣反叛之后,刘表对其表现出了极大的怨恨。

在这两个因素下,从表面上看,第一个选择似乎是最优,也是在刘琮看来自己最有可能选择的。

刘琮认为自己很大可能会提议刘表讨伐张绣,所以就算晚于自己回答,他也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这说明蔡氏透露给他的参考答案是,刘表主张受降。

想到此,刘琦差点没笑出声来。

还得多亏了他这个好弟弟,如今,他对自己心中的那个答案,已经有了百分百自信。

心中已经有定计之后,刘琦脸上浮现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他放下手中的文书,随后轻身来到大厅正中。

众人的目光追随着刘琦的动作,而相继流转着。

刘琦先是对着刘表一拜,而后就这么立在大厅正中,朗声自信地回答道,

“依琦所见,张绣此前背叛父亲固然可恶,但夫难得而易失时者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故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而发。

依如今时势而论,父亲接受张绣归附之举方为上策。”

因为政事厅特殊的结构,刘琦清朗高亢的声音在大厅中久久飘荡。

刘琦的声音在飘荡到众人耳边之后,似像一声轻雷在众人耳边炸开,震耳欲聋。

在听清刘琦的回答之后,厅内的众臣先是一阵错愕,而后脸上全都浮现了震惊的神色。

哪怕是有刘表在场,此时政事厅中也不可抑制的爆发出了一阵阵议论声。

在在场的臣子中,有些臣子是知道答案的。

例如蔡氏,蔡瑁,刘琮等,这些人震惊刘琦怎么会答对,以他的年纪,不应该有这番见地才是。

而其余的有些臣子不知道答案,认为讨伐张绣才是明确的选择,因此他们震惊刘琦怎么会这么回答。

但不管心中是何种想法,这些臣子的脸上全都浮现出震惊不已的神色。

原本寂静无比的政事厅,因为刘琦的这番回答,瞬间变得躁动起来。

而引起这番躁动的刘琦,此时就像个局外人一般,静静的站在那里。

此时,一阵微风吹来,将刘琦腰间所佩戴的玉珏吹得相互碰撞起来,玉珏之间互相碰撞发出了一阵阵悦耳的声音。

赫然独立在厅中的刘琦就犹如那块发出悦耳声音的玉珏,

在这代表着庄严肃穆的荆州的权力中心,刘琦这块美玉初露锋芒,发出了他在这世间的第一声轻鸣。

刘琦在回答之后,再次将目光转向刘琮。

他从刘琮脸上看到的不再是那副倨傲的神色,取而代之的,而是一副浓浓的不甘心的神情,

他刘琮怎么会输!

怎么打败同样拥有参考答案的人?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连答题的机会都没有。

而刘琦没注意到的是,刘表此时看向他的目光充满了浓浓的的赞赏。

刘表看着那位与自己年轻时甚为相像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欣慰。

那位年轻人是自己的长子,

刚才他多么希望自己的长子能答对,

而如今,

他答对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