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先是镇斥蔡德珪,后是辩败蒯异度,这一连番的操作下来,令厅中的众臣称叹不已。
蔡德珪与蒯异度是当今荆州的文武两大重臣,能让这二人拜退,足以体现刘琦之能。
竟不知主君长子竟有此番见解乎。
方才竟还以为他少不更事,妄下海口。
众臣方才对刘琦有多质疑,如今对刘琦就有多佩服。
而这众人之中最高兴的,莫过于一直在审视厅内情势发展的刘表了。
他见刘琦表现的如此出色,脸上的自豪之色如今已经完全掩盖不住。
但刘琦的表现还没完,时至如今,刘琦所言的三利三害,方才言了其中二害而已。
刘琦在目送蒯越回座之后,他继续说道,
“方才所言二害,只算内忧,还有一害,乃是外患。”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霸业之地,素为天下英豪所图。
荆州同时是四战之地。”
“荆州南面交州牧张津性格刚愎自用,又睚眦必报,早年父亲与其有隙,以其性格定然会寻机报复。
荆州西面益州牧刘璋暗弱无能,州内权臣赵韪乱政。
赵韪野心勃勃,早有篡位之心,然其恐自身功劳不丰,故早有建立战功丰富自身羽翼之意。
其去年就领兵驻守朐腮,对我荆州虎视眈眈。
荆州东面江东之地中,昔破虏将军孙坚之子孙策异军突起,如今已经占据江东三郡。
其手下精兵良将无数,依琦观之,其统一江东之日必不久矣。
而荆州与江东有世仇,孙策之父孙坚便是死于黄太守之手,孙策性格刚挚,此仇他必不会忘。
如此看来,我荆州可谓是群狼环伺,已经处在危局之中。
若我荆州大军尽出北伐南阳,则我荆州防务必然空虚。
而中原曹孟德早有图宛之志,他得知消息知道我军北上,他也定会立刻出兵南阳张绣,和我军争夺南阳之归属权。
哪怕我军能顺利击败张绣夺下南阳,也会被曹孟德坐收渔人之利。
而且张津、赵韪、孙策等必会趁此机会发兵攻打我荆州。
届时我军东南西北四方面皆有强敌,纵使父亲再明,荆州众臣再贤,荆州再如何兵多将广,也会力有不逮,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如此一来,本来我军本意是为收复失地,但恐怕适得其反,失地反而会增多矣。”
刘琦说完后,观察在场众人的神情。
这次却没有谁出来提出异议。
与方才刘琦说一点,就有一人有异议的情况,截然相反。
有这情况是有两层原因,一则是方才蔡瑁与蒯越皆被刘琦所言折败,这一点让众臣收起了对刘琦的轻视之心。
将其真正当做了,可以坐而论道的荆州良臣之一。
故而只要刘琦所言没有什么大问题,众人就不会如刚刚那般,因为刘琦年轻而轻视他进而妄发议论。
第二层原因则是,刘琦如今所言,很符合荆州当下的国际环境。
论理政安民,刘表不输当世任何一位诸侯,但要是论外交和未雨绸缪之策,刘表就差太多了。
荆州与益州的过节,在上一任益州牧刘焉在位时期就结下了。
当时刘表得知刘焉在乘车器物衣服方面和天子比拟,气不过刘焉有这乱臣之举,
明发上书告发了刘焉所为,刘表的这个行为直接把益州上下得罪死了。
而刘氏与孙氏之间已经不算是过节了,那是世仇。
当年江东无主的时候,蒯越就曾建议刘表早图之,但刘表不听。
后孙策初入江东的时候,蒯越认为孙策英气杰然,若不早制,必为大患,刘表又不听。
这一连串的作为让孙策有了良好的环境得以快速发展,以至于今日孙策坐大,刘表想制却已不能制。
如今荆州周围的邻居,皆是于刘表有仇的。
若是荆州一直保持强盛还好,但要是荆州出现颓势,这些邻居必定就会如饿狼一般,冲上来一起瓜分荆州。
刘琦见自己提出的这第三害,无人反驳,于是他就顺势讲起了自己认为的三利来。
“张绣者,西凉出身,初在董贼麾下任事,其之出身,已令世人多有不齿。”
“其初投我父,叛之,再投汉室,复叛之,其之所为更为世人所不容。”
“且其杀曹操之爱子曹昂,诛曹操之爱将典韦,与曹操可谓结下了血海深仇。
此等仇恨倾汉水不能洗净,其与曹操之间再无可能转圜。”
“而南阳北接中原,南临荆襄,西窥关中,东近淮泗,为兵家必争之地。
张绣兵微将寡,凭其一人之力保守南阳亦有不足,更勿谈进取。”
“如此一来,张绣唯有寻得强者依靠,方可长存。
然其周边有两大诸侯,一为曹孟德,二为父亲。
曹孟德其已不可投之,唯有再投我荆州。
且因其与曹孟德之间有血海深仇,这次投我荆州之后,当不会再起异心。
毕竟时移世易,如今张绣复投我荆州,乃是自绝生路而投之,与当初不同,如今其定会好好为我荆州守卫北疆。”
“此乃父亲接纳张绣第一利,得一效死忠臣镇守北疆,抵御曹操。”
刘琦所言第一利听得在场的众臣频频点头,他们皆认为刘琦说的有理。
但刘琦心中却充满了苦笑。
他乃后世之人,当然知道后来张绣又投靠了曹操,而曹操竟然不计前嫌又接纳了他。
这事要不是历史明确记载的,打死刘琦也不信。
在如今,哪怕打死在场的任何一位臣子也不会相信,曹操真的能忘却杀子之仇而接纳张绣。
但曹孟德不愧是三国第一枭雄,这种秀人一脸的事他还真的做出来了。
不过那也是几年后的事了,在那事还未发生前,刘琦方才所言的话就是符合目前主流思想的真理。
至于刘琦知道这事,为何还主张不讨伐张绣呢,乃是刘琦真心认为此时讨伐张绣不是好时机。
因为刘琦还知道,如今荆州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内患,在那个内患未解决前,任何出兵对外之举都是自寻死路。
而且张绣复降投降乃是官渡之战前夕的事了,据如今尚有几年的时间,刘琦有几年的时间去布局,让张绣没法再去复降曹操。
在讲完这第一利之后,刘琦复又说道,
“初张绣投我父亲,而又转投曹操。
曹操虽代表汉室,乃是大义所在,但其欺凌张济遗孀,这也是不义之举。
张绣复叛曹操之举,乃是从孝而发,虽反复再三,降而复叛之举为世人不容,但情有可缘,可谓之孝。
而今张绣复投我,父亲复纳之,此举一可向世人展示父亲不计前嫌,崇尚孝义,可明德于四海,二可向世人展示曹操之恶。”
“令世人皆以为,汉室所托非人。”
张绣降而复叛这一点是做错了,但是曹操先霸占张济遗孀为先,
而张绣降而复叛之举乃是出于孝道,在这个以孝为先的汉代,张绣之举也会有支持者。
而当刘表再次接纳张绣之后,荆襄士人众多,这件事肯定会慢慢宣扬开,直到天下皆知。
如此,张绣的名声肯定是臭死了,那曹操的名声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而在这件事中唯一的受益者,乃是刘表。
世人从这件事中会将曹操与刘表进行对比,发现刘表不计前嫌,接纳走投无路的孝子张绣,这一举已经可以算是德。
历史上曹操不计前嫌接受了张绣的投降,为他赢得了巨大的爱才的名声。
如今刘表也这么做,加上刘表还没有曹操那霸占张济遗孀的污点在,在这件事中,刘表能得到的爱才名声,只会比历史上的曹操多。
同时还能让那些以为曹操是汉之伊霍的士子观望摇摆起来,
汉代尚德行,德行有亏的曹孟德真的是伊霍在世吗?
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如今曹操身上的大义名分。
毕竟要是再不降低点,天下的英才都被曹操吸引去了,那刘琦将来还拿什么与天下群雄争锋!
要是刘琦早穿越几年,他就是绑,也要把汉献帝绑到荆州来,
汉室宗亲的身份加上汉帝在手,那种大义的巨大加成会让刘琦做梦都笑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