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汉末货币与经济浅见(1 / 1)近我者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前写曹操兖州之战,发现当时的粮价,每石粮食高达50万钱。因为汉朝的平均粮价在1000钱左右,我觉得不太合适就改成了5万钱。(已改回)

但是有疑问,史书上应该不会出现这么大的错漏,于是抽空研究了一下东汉末年的货币和经济,所得在下面。

先说结果,三家没有一个好东西。

献帝初平年间,董卓铸造小钱,物价暴涨,粮食价格涨到每石数万至数十万钱(一二十万吧)。

连年战乱,诸侯互相残杀,经济凋敝,曹操与吕布兖州之战,三国志上明确记载,当时每石粮食涨到了50万钱。

之后继续战争,继续通货膨胀,货币制度基本崩溃,经济交易主要以物易物,粮食和布匹是硬通货。

刘备入蜀,采用刘巴的建议发行直百钱,进行币制改革,筹措经费,敛财。改革非常成功,后来汉中之战、夷陵之战,乃至诸葛亮六出岐山,都仰赖这次币制改革的成果。后来诸葛亮治理蜀地,政治清明,经济运行平稳,直百钱也被一直使用着。蒋琬费祎之后,国势渐坏,直白钱开始危害蜀中人民。

孙权发行了大泉货币,直五百,直千钱,敛财的手段比之蜀汉有过之无不及。但和蜀汉相比,非常的不切实际,通行了十几年就因为百姓抵制而取消。

曹操试图发行货币,不成功,复又以物易物。曹丕、曹睿数次恢复五铢钱,重新铸造的五铢钱较旧五铢钱偏小,也是敛财的手段之一,同样导致了通货膨胀,只有最后一次坚持下来,沿用到晋朝。因为魏国早在建安元年就实行了屯田制,虽有弊端,但体量大,扛得住。

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一定程度都反映在军事上了,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蜀国刘备和诸葛亮一段时间最好,所以声势很高,多次发动大规模战役,有胜有败。

三国后期,三国的经济以魏为最,蜀吴次之,所以后来蜀吴被灭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其实改革币制是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的,只不过由于诸侯割据的原因,没有办法统一。

试想一下,曹魏实行五株钱,蜀汉人拿着直百钱到曹魏购买粮食,亏不亏?曹魏肯定不愿意,抵制直百钱。东吴更狠,直千钱简直是在开玩笑。

铸良币的话,中间的亏没人愿意吃,国家又不全是我的,凭什么由我来承受?

所以三家都进行了货币改革,却都不能成功。如果当时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这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