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建邺学宫和锦衣卫(1 / 1)金江游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皓召见王蕃后,决定延续并发展孙休的教育政策。不管怎么说,穿越者对教育的观念总不能比土著还不如吧。

事实上,孙休做了一件非常超前的事——他曾经设立学官,立五经博士,招收官吏和军将子弟入学,一年后,一年之后考试,授予官位俸禄。

这个时代,距离科举考试的真正成型,还有几百年。

孙皓决意效仿齐桓公设立稷下学宫,而设立建邺学宫,办学自然要费很多钱,但孙皓还是不遗余力地推动了。钱的事不是问题,他已经想到了一个来快钱的办法,正打算付诸实施。

孙皓亲任建邺学宫大祭酒,下设数算院和文史院,迁散骑中常侍王蕃为数算院祭酒,其弟王著为副祭酒;命中书仆射韦昭兼任文史院祭酒,华核、薛莹副之。

同时,孙皓要求,对于学子的教育,君子六艺均不可偏废。如今车战已不盛行,故而这御车就得改为御马。而且既然君子六艺要求了射和御,那么就要让学子们掌握骑射。

王蕃、薛莹通晓六艺,故而让他们二人总体负责此事。同时,孙皓令丁奉选拔了几名小军官来担任教官,并送来良马几十匹用于练习骑射。

和昔日的稷下学宫一样,建邺学宫的定位,既是学府,也是研究院。王蕃等人推荐了大批青年才俊充任讲师和助手,孙皓也一一应允。这时,华核向孙皓提到了他的属官,东观左丞周处。

“陛下,周处此人,志高而有能。然臣观之,彼之志向才能,在于功业,而非治学。其入仕三年有余,随吾几人修书,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然其不志于此,故请陛下量其材而另用之。”

孙皓对周处并不陌生。周处是周鲂的独子,当年周鲂用间,诈赚曹休,为石亭之战的大获全胜立下汗马功劳,受封关内侯。

周鲂后来在鄱阳太守任上病逝。当时其子周处年仅两岁。这个没有爹管着的儿子就这样野蛮生长了起来。

此人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成天惹是生非,是个有名的恶少古惑仔。后来转了性子,立志改过自新,发奋读书,还帮乡里人杀死了经常祸害他们的老虎和鳄鱼。学有所成后,他拜访陆凯,在其推荐下做了东观左丞,意在让他磨砺性情,静心明志。

历史上,周处真正大展身手是在吴亡于晋之后,虽然在此之前他就做了无难都督,掌管了吴国有名的精锐无难军,但还没来得及施展,就已经是“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了。

这一世,孙皓可不会再放过这么位大才了,要早早地将他付以重任。况且,他正好想办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正缺一个合适的人选。

“既然这样,”孙皓对华核道,“朕倒要见他一见,看看此子到底是怎样的大才。”

——————

孙皓上下打量了周处一番,算是明白了他是怎么横行乡里,又是如何打死老虎和鳄鱼的。

此人生得长大,比孙皓还高半个头,膀大腰圆。不过相比于把他培养成一名善战的将军,孙皓还是有别的考量。

“子隐啊,年齿几何了呀?”

“回陛下,臣今年已二十有八。”

“嗯,快到而立之年了。怎么样,还想接着修书吗?”孙皓笑道。

“陛下,修书非臣所愿,乃为锤炼心性。臣以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手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为君父分忧,臣所志者,在沙场也。”周处慨然道。

“子隐,汝膂力过人,又熟读经义,如若为将,不仅很有希望成为一代名将,还有可能成为昔日周公瑾那样的儒将呀。”孙皓话锋一转,“不过呢,比起能征惯战的名将,朕更缺少另一类人才啊。”

“还请陛下明示。臣愿为陛下分忧!”

“子隐,昔日石亭之战,谁的功劳最大?”

“自然是陆公运筹帷幄,诸将用命,方才获此大胜。”

“子隐不必过谦,其实你是知道的。”孙皓道,“若不是令尊精通间术,断发诱敌,他曹休可不会上当,自然也谈不上后面的事了。”

“子隐,”孙皓走到周处面前,微笑道,“你难道不想建立胜过你父亲的功业吗?”

“臣想,做梦都想。”周处恳切道,“只是臣还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你可以的,只要你照着朕说的去做。”孙皓示意近侍给自己和周处都准备坐席,随后让这些人都退了出去。

接下来,孙皓给周处讲起了关于设立锦衣卫的构想。事实上,中国很早就有类似的情报机构存在。其中著名的当属秦朝的黑冰台,后来唐朝的不良人,以及宋朝的皇城司。其实东吴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组织,比如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解烦营,比如臭名昭著的校事,都是干这个的。

但要论组织结构的科学性和专业程度,还是得看明朝的锦衣卫。孙皓前世喜好明史,明穿小说也看了不少,讲起锦衣卫来那是头头是道。周处越听越觉得惊奇,他不知道孙皓这些想法从何而来,听着那么的高明合理,却似乎完全是陛下自己想出来的。

毕竟现实中还没有出现这么系统化和专业化的特务组织和情报机构。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天授了。这个时代的人是相信这种事的。果真如此,那便是天佑大吴啊!

“怎么样,周卿,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两千石,敢不敢干。”

“陛下重用臣,臣感激涕零,然臣惶恐,怕难当此大任,坏了陛下大事......”

“男子汉大丈夫的,做起这副小儿女态,扭扭捏捏的,像什么话?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此乃人臣之本分也。功有赏,过有罚,赏功罚过也是应尽之义,没什么可多说的。现在朕就问你一句话,你敢,还是不敢?”

“陛下器重,臣敢不效命,愿肝脑涂地,尽忠竭诚以报陛下天恩!”

“周卿可不能肝脑涂地了,”孙皓打趣道,“那样的话朕会心痛死的。你要保养身体,努力加餐,不要像令尊一样,一辈子兢兢业业屡立功勋,还没等着享受呢,就去了,那多可惜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唯!”周处涕泣而拜。

——————

孙皓诏令各地将官选送一批精明强干的斥候来,再加上现有的秘兵,一番整训,锦衣卫的草台班子算是搭建起来了。

这天,孙皓唤来周处,命他送几个能力强、忠心可靠的人,到徐绍、孙彧的家仆里面去。

“陛下,此二贼早在昔年寿春之战就变节投降了北朝,为何陛下突然重视起来他们的家属。依臣看来,对待这样的人,该把他们的家属给流放了,哼,臣平生最恨叛徒。当年先帝没把这两家满门抄斩,真的太仁慈了......”

“好了,周卿。”孙皓懒得听他继续表忠心了,毕竟锦衣卫指挥使这个职位干系重大,周处有所顾虑很正常,“朕这么做,自然有这么做的用处。你把这钉子打进去,可以作为在北朝布局的暗子嘛。”

“可是陛下,他们的家属这么多年一直在我们这边。这突然送回去,我怕太突兀了,容易暴露。”

“不用我们送回去,他们自己会来接的。”孙皓面沉如水,“现在豫章、庐陵和武陵的战事打得如火如荼,司马昭的使者,不日就要到了。这事你要抓紧时间办,子隐,凡事要多开动脑子,干这样的事,你永远要比你的对手多想一层,朕对你可是寄予厚望的,不要让朕失望。”

——————

现在建邺学宫和锦衣卫算是办起来了,要花大钱的地方越来越多。这天,孙皓找来舅舅何植,和楼下都尉何定。

两人都姓何,不过却没什么关系。何植是孙皓最亲近的舅舅,何定则是有名的佞臣。不过孙皓相信,这世上的垃圾,那都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佞臣也有佞臣的用法。

眼下这事,太忠直纯良的人还真干不来,比如王蕃绝对是宁死也不肯做的。

孙皓要他们去盗海昏侯墓。

盗墓这事在那个乱世没什么稀奇的,最多道德上谴责一二,当权者照做不误。董卓把洛阳的汉朝皇帝陵给挖了个遍;曹操也不甘示弱,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就是这位伟大的魏武帝的天才创举;至于孙权嘛,一开始还没染上这个坏习惯,后来有一次为了给孙坚修庙,需要上好的木材,不得已而为之,从此尝到了甜头一发不可收拾。南帝赵佗的墓就被孙权挖过,孙权在里面弄到了不少玉器,缓解了宫廷里缺玉的窘境。

不过海昏侯墓现在还乖乖地躺在豫章郡。

海昏侯墓是汉废帝刘贺的墓,据后世考古发现,里面的金银财宝数量极为庞大,令人垂涎三尺。

为了我们的建邺学宫和锦衣卫的事业都蒸蒸日上,为了我大吴越来越强大,更进一步,为了我华夏能挺过将来的那场天倾之难,刘贺,你要体谅朕的苦衷啊!

你也是我华夏之人,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哪怕你已经死了快三百年了。

把那些民脂民膏都吐出来吧,用在该用的地方。厚葬之礼就是乱礼,活该落得如此境地。

于是,孙皓任命何植为发丘中郎将,何定为摸金校尉,领兵一千前往豫章寻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