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几天时间的火爆,阳谷县的自助火锅开始降温。
虽然生意有些下滑,也是相比较前两天。
但,大堂内还是作物虚席。
只是外面排队的人比起以往少了许多,不再是人挤人。
杨掌柜站在狮子楼门口,望着外面排队的人,微微叹气。
见识过开业时那种人山人海的景象,再看看现在只有几十人排队。
这种落差,一时间难以接受。
但他也知道,没有哪家生意可以做到永久火爆。
再说,虽然有所减少,但是大堂内的桌子,没有一刻空下来过。
柜台前,王公子盯着手中的小纸片看了半晌,疑惑的问道。
“你说,凭借这张小纸片,下次来狮子楼用餐可以优惠30文?”
来人正是那日怒怼张老爷的王公子。
狮子楼的火锅,目前是他在阳谷县吃过味道最好的美食。
几乎每日都会来此吃一顿。
世间没有任何事情,比每日可以吃一顿火锅更让人惬意。
至于张家火锅,王公子给的预言是:命不久矣!
服务员微笑的点点头,“是的先生,你没有听错,凭借优惠券可以减30文”
王公子满意的将狮子楼优惠券揣进怀里。
什么叫让利于民?
这才叫让利于民。
用最新鲜的食材,最独特的味道,还有实打实的优惠卷。
最良心的火锅,当属狮子楼火锅。
今后,火锅只认狮子楼。
不只王公子,每一个在狮子楼用餐完的人,都得到了一张优惠券。
几乎每人的都如王公子那般,得知可以优惠三十文之后,满意的走了。
那日,王公子大闹张家火锅的事情,已经在阳谷县传开了。
不少来狮子楼的人都是听说那事后,果断选择狮子楼火锅。
也有人是因为名气,狮子楼建立之初就是阳谷县最好的酒楼。
去狮子楼吃一顿,远非张家酒楼可比的。
如今,狮子楼又每人赠送一张优惠券,价格比起张家酒楼只多了10文。
10文,够什么?
只能买三个烧饼而已。
且狮子楼味道、菜品又好张家酒楼数倍。
今后,肯定选择狮子楼。
张家酒楼门口。
“走,去吃火锅。”
“还是去狮子楼吧。”
“狮子楼火锅要199文,可贵40文。”
“你没听说吗?凡是狮子楼用餐的人,每人都会赠送一张优惠券,下次用餐优惠三十文。”
“当真?”
“当真,下午已经传开了。”
“走。”
...
张天脸色阴沉,目送着两人向狮子楼走去。
今天,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可亲眼见了几次。
下午开始,逐渐就有人传出狮子楼用餐,可以得到30文的优惠券。
张天无比气愤,即便优惠30文,那也比涨价火锅贵10文,为何都要选择狮子楼火锅?
他想不通。
然而,他不知道的,在价格相差不大,味道菜品有极大差距之下,肯定选择后者。
人都有好奇,且从众的心里。
当一个人觉得那是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当千千万个人说那是最好的,那他就是最好的。
张天气的直跺脚,转身向酒楼走去。
第二天,优惠券在阳谷县彻底传开。
狮子楼再度出现开业时的景象,甚至还要更狠。
杨掌柜站在门口,望着那拥挤不堪的人群,春风得意。
仅仅一天,狮子楼就恢复往日的荣光。
怎能不让人春风得意。
还是大官人有办法,一张小小的卡片,便让狮子楼生意更胜以往。
一阵感叹之后,进了大堂。
张家酒楼,张天望着寥寥几个用餐的人,心烦意乱。
这西门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搞得这些事情,没有一件事让人省心的。
昨日听说之后,便派人去狮子楼吃饭,拿了几张优惠券回来。
接过优惠券,父亲看过之后,只说了三个字“奇才也。”
不是张家酒楼不能推出优惠卷,而是真的不能再优惠了。
159文一位,已经很低了。
再优惠,优惠多少?
10文?
区区10文,谁会在乎?
若想要他们感兴趣,至少要有个大的优惠。
30文?40文?
不可能的,30文已经没有利润可言了,优惠30文还不如恢复以前的生意。
40文,那就更不可能了,不用想,肯定亏本。
天知道那群人,为何那般能吃?
像是八辈子没吃过饭一样。
原本有着雄心壮志的张家父子,看到昨日排队吃饭的景象,早已经做好了躺在家里数钱的美梦。
谁料,仅仅几天时间,梦碎了。
不仅是碎了,还是碎成粉粉的那种。
张家父子此时无比纠结,难不成要做回以前的老本行?
可是,开业时铺天盖地地宣传,阳谷县人尽皆知。
如今,却要灰头土脸的做回老本行。
让百家张家酒楼如何自处?
又如何能放下那个面子?
李庆不知,若是他知晓两人的想法。
多半会说出,烧钱拼市场啊,等打垮了狮子楼,你就一家独大了。
到时候,你想怎么涨价就怎么涨价。
晚12点,李庆准备下班回家。
望着座无虚席的大堂,摇头失笑。
路过柜台,“杨掌柜,以后,12点以后,不再营业,严格按照班时间来。”
“12点?那是什么时辰?”杨掌柜疑问道。
“就是此时。”李庆说完,大步迈出狮子楼。
这样的对话,每日都发生在杨掌柜与李庆之间。
回家路,李庆漫步闲逛。
真是麻烦,没有路灯,每天提着个灯笼,烦死了。
忽然脚下一滑,李庆一个闪身。
弯腰放近灯笼,仔细观看,好家伙,踩着一坨马粪。
受不了,真的快受不了。
骑马出门,能不能绑好篮子,把马粪接在篮子里。
随处大小便,很影响他人出门体验的。
可能也只有汴京城才能做到,每个马屁股拴一个篮子了。
这小地方,山高皇帝远,谁会管这个。
宋朝倒是有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组织,叫做街道司。
街道司是朝廷的机构,在这个年代凡是朝廷的机构,那都是自命为官的。
可想而知,让他们打扫卫生,那是不可能的。
基本走到哪,垃圾在哪家门前,就叫哪家打扫卫生,他可不管是不是你弄得垃圾。
李庆觉得这样挺好的,每户人家都会自发的监督过往的每一个行人。
毕竟他们也不想在去大街铲马粪、狗屎。
可惜,街道司只有汴京城,几个陪都,或者很大的城市才有。
那些地方,人流量大,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自然得搞好卫生,树立好形象。
至于阳谷县,别想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