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大院。
“父亲真的没有转机了吗?”张天不甘心的问道。
“还能如何?”
“不如我们也把食材弄得狮子楼一样吧!”
张老爷阴沉的望着他,“蠢货,即便用同样新鲜的食材,现在还有人相信吗?”
张天不满,当初是你说用次一点的食材,这会儿朝我发脾气?
“不仅是食材问题,味道才是重点。”
“难道你没有发现,在价钱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味道才是火锅的灵魂。”张老爷若有所思的说道。
“那些厨子,还没能研究出狮子楼所用的调料是何东西吗?”
张天皱着眉头,“没有,厨子说,许多调料应该不是我大宋的。”
不是大宋的?奇怪,那是哪儿的?
难不成是西夏?或者大理,吐蕃诸部?
至于辽人,一群蛮子,整日里只知道打打杀杀,怎么可能制出调料。
“最近有西门庆有跟什么人接触吗?”
“不知。”
听见不知两个字,张老爷顿时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处来。
“不知?都这个时候了,狮子楼火锅同张家火锅打的难分难解,身死存亡之际,你告诉我,你不知道?”
张天战战兢兢不敢说话,谁没事天天盯着他干嘛?
若是被西门庆发现,挨打的是我,又不是你。
“对了,爹,听几个衙吏说,前几日,他们见有几辆马车在西门府卸货物。”
张老爷神色一变,看来那几辆马车,运的就是调料。
“还有呢?”
“其他的,衙吏没有多说。”
“记住,从今日起,每天十二个时辰,轮流派人监控西门府,狮子楼,但凡发现西门庆同其他人接触,马来报。”
“是,父亲。”
“下去歇息吧。”
西门庆,只要让我发现你与何人接触,在谁家买的调料。
阳谷县火锅,你就别想一家独大。
饭要一起吃,生意要一起做,想要吃独食,门儿都没有。
张老爷心心念念的西门庆,此时正在逛系统商店。
又是一番买买买,逛完商店,已经凌晨三点钟了。
果然,买东西的时间才是过得的。
第二日,又是睡到日三竿。
刚准备出门,来福来报。
“大官人,又送来了几箱货物。”
太好了,今日班不需要走路了。
心急火燎的跑到库房。
一进门,就见几十个大箱子摆在那儿。
看来是时候找个大仓库了。
打开一个箱子,里面正是李庆心心念念的自行车。
虽说西门府离狮子楼,只有区区两公里路程。
可是,每日来回四公里,也是很累的,还要耗时许久。
马车,不提了,坐过一次。
本来不晕车的李庆,硬是给癫晕了。
骑自行车的李庆,在一众惊吓的目光下,向狮子楼蹬去。
路,凡是看见西门庆的人,远远的便让在了一边。
不是害怕,就是惊吓。
看着一路指指点点的人,李庆摇摇头。
就是要吓着你们,不然怎么传的开。
如何赚你们的钱。
到了狮子楼,锁好自行车。
在两个服务员目瞪口呆之下,进了狮子楼。
然而,李庆的一番操作,却在阳谷县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年头,没有网络,正儿八经的,通讯基本靠吼,赶路基本靠走。
至于后面的,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挖掘基本靠手,耕地基属本靠牛,娱乐基本没有,照明基本靠油,老婆基本靠买。
都是属实。
既然是八卦,传着传着就变了味。
有人说,西门庆骑着的会走路的铁疙瘩。
有人说,西门庆在耍把戏,从西门府一路耍到了狮子楼。
更有人说,西门庆是个江湖高手,会轻功,只要双脚一蹬,就能飞,一飞就是几里路。
...
霎时间,阳谷县谣言四起。
狮子楼火锅不香了,人人都在讨论西门庆。
下午,不少人来狮子楼吃饭,都看见了那个停在门口的铁疙瘩。
每个人都在好奇,就这铁疙瘩会自己走路?
说出去谁信?
除了早间看过西门大官人的,没人相信。
议论声不止,对着铁疙瘩指指点点。
武松见狮子楼门口被围大严严实实,准备前疏散人群。
本来生意下降的狮子楼火锅,早在前几天就已经不需要衙门来维持秩序了。
没曾想,昨天开始,狮子楼门前又被围的水泄不通。
看着眼前的密密麻麻的人,一阵感叹。
狮子楼火锅虽然好吃,但也不至于这样吧。
可是他忘了,自从来狮子楼维持秩序。
他以及他手下的二十多个兄弟,每日午膳,晚膳都被狮子楼包了。
不排队,小食堂的那种。
每天两顿,一吃就是十来顿。
吃多了,不再稀奇,新鲜感就没了,自然没有其他人那么疯狂。
走近便听着有人嚷嚷道,“让一让,让我看看那个会自己走路铁疙瘩。”
说话那人,拼命的往前挤。
铁疙瘩?
什么铁疙瘩,还能自己走路?
可是,不管如何好奇,也不能在此拥挤,出了事,他武松可负不起这个责任。
疏散了围观了群众。
武松自己走到那个铁疙瘩旁边,这就是那个会走路的铁疙瘩?
确实是个新鲜玩意儿,几根铁棒,两个车轮。
都是细细的。
这搭在一起,就能自己走路?
怎么自己行走?
越看越觉得大伙儿在夸大其词。
看了之后,武松并未选择离开,而是直直的站在旁边。
免得他走以后,又有人来围观。
其他人只能站在周围,远远的欣赏那个会走路的铁疙瘩。
这一切,都被二楼的李庆收在眼底。
赚大钱的机会来了。
随即下楼。
来到门口,见武松时不时的瞟向自行车。
李庆走到武松身边。
“武都头,又来维护治安了?”
武松点头,“奉知县大人的命,前来维护秩序。”
“辛苦了。”
说完,解开自行车的车锁。
骑自行车,开始在狮子楼门前打转。
“你看,你看,那个铁疙瘩真的可以自己走路。”
“不用你说,我看见了。”
“你说他为什么会自己走路?”
“你问我,我问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