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九章 迁都跟打安南,先进行哪一项?(1 / 1)小耳朵是只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今进入詹事府的人,很多都已经算是高龄了,在这等了方世玉最少半个时辰,还只能站着等,就算是生活水平比穷苦人家强一点,但年纪到了,身体素质也跟不了,幸苦是自然的。

“天雷王殿下宅心仁厚,我等敬服!”

几个大臣顿时感激涕零,这些人都是文臣,自然不如武将。

方世玉也懒得废话,直接开口问道:“六部的人都到齐了,有什么情况要汇报吗?”

方世玉哪里想到,朱标病倒了,老朱头直接把这烂摊子丢到自己身来了,想了一晚也没想明白,自己接手了这个烂摊子,能干点啥。

话音落地,户部尚书赵勉当即回到:“殿下,近些年来,大明倒也算得是国富民安,风调雨顺。尽管因为陛下将天下良田收归皇庄,推广摊丁入亩的新政,导致各地士绅门阀多有不满,各地也相继出现了不少造反的事情。”

“但再老百姓的配合之下,无不偃旗息鼓。可这黄河水位近些年来,却是连番涨,开封府,济南府等多地的官员纷纷报,希望朝廷能拨款赈灾,疏通河道。”

方世玉愣了一下,赶紧点头道:“不用站着,坐着说就行。黄河的水患问题,不只是咱们大明,历朝历代,都深受其扰。这么久也没见有人拿出什么好的治理方法来,纯靠人力,怕是无解。本王倒是有个问题,希望诸位能解惑。”

欧洲人说黄河是中国之害。其实也不尽然。黄河也曾有利于中国,前期的黄河对中国有利,黄河到后期才对中国有害。

黄河的水患据史籍记载,最早见于周定王五年时,即鲁宣公七年,此时进入春秋时代已有110年,当时黄河北岸有卫国。卫国是殷商的故墟,《诗经》形容她“淇奥绿竹,淇桑田,桧楫松舟,泉源考盘”,是一个美丽的水乡。春秋五十年左右,卫为狄所灭,由于狄不谙水利,黄河决堤频频,农田水利失修,所以经常发生水患。

到魏文侯时,有西门豹、史起等专家起来大修水利,使这一带的人民仍然可以安居乐业。

至于历史第二次的黄河迁徙,是在汉武帝元光三年,距周定王五年。此次黄河所以发生水患的原因,是由于战国以来,各国的长期战争,大家竞筑堤防所致。汉代贾让曾说:“堤防之作,近起战国。壅防百川,各以自利。”当时齐、赵、魏各国竞相筑堤,使河水游荡无定,水去时固然成为肥美的耕田,大水时至则漂没而竞筑堤防以自救。

此时亦有决水以浸敌国者。如赵肃侯决黄河之水以灌齐、魏的军队;梁惠成王时,楚国决黄河水以灌长垣;赵惠文王决黄河之水伐魏,造成水潦;秦时引黄河水灌大梁城,使城倾颓。

此时亦有壅塞水源以害邻国者。《战国策》记载:“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故秦始皇主张“决通川防”。

由于战国时期多战争,水利失修了,黄河河道被破坏了,也就造成了西汉时期的严重水患。要到东汉明帝时,王景治河成功,从此黄河平息水患。由于此时期的政府对沟洫河渠,时有兴修,因此对北方的经济文物促成兴盛。

此后黄河造成水患,始于宋代,下溯至元、明、清三代而千年不绝。由于没有搞治河的工作,北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因此逐渐衰落。

宋代之黄河水患,起因于唐代以后之藩镇割据。当时黄河水灾横亘千里,由于当时四分五裂的藩镇,大家尔虞我诈,互相掣肘,根本无法合力共治,只有任由河水溢决,迁移城邑以避之而已。因此,黄河下游两岸的农田水利在藩镇统治下,失修特多。

又加五代时,黄河两岸梁、唐对峙,为了军事的需要,在梁贞明四年、龙德三年及唐同光二年,曾多次决河,到宋代时,黄河水患遂急剧发生,造成了黄河下游一二千里的河床,多次的迁徙。辽亡金兴以后,黄河仍常有溃决。元代黄河大决,河水遂自淮水流入海,造成此下之不利。

自春秋到清末,黄河水道有六次重大的变迁。(感兴趣的可移步左着的话查阅,就不放在正文了。)

周定王之后,沟洫不修,遂造成日益严重的黄河水患。黄河水患的两大成因,在于河汛时期水量突然暴涨,以及水中挟带泥沙量太多。两者,主要是中游山西、陕西、河南诸省支流所促成。

至于开浚运河,目的在为漕运。但对于北方原来水利,却有损无益。隋炀帝开汴渠,沟通了黄河、淮河与长江,促进南北水运连贯之利。但正如宋代丁谓所分析,炀帝将幸江都,遂分黄河之流,左右筑堤300多里,因此造成散漫无所之水患,使陕西、河南一带,尽成泥浆卑湿之地。

大致来说,黄河的大水患多在宋以后。继续糜烂之区,面积达数千方里,凡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安徽、江苏各省,历遭河水肆虐,北方元气因而为之大伤。

李原名闻言,当即恭敬回到:“殿下但闻无妨,我等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方世玉缓缓问到:“黄河之水,为何为黄?”

“吏部负责挑选人,为受灾地区,送去应急钱粮,至于黄河的治理,想治理,就得先想明白这个问题,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色的?等你们找到原因了,对症下药,就能防范于未然了。”

方世玉摆了摆手,想彻底治理好黄河的水患,无异于痴人说梦,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这玩意那么多专家,投入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只是仅仅让黄河不会肆意决堤罢了!

一旦水位涨,降雨量超标,黄河一样会发生水患。

方世玉虽然领先了这个时代的人数百年的经验,但对于水利工程,基本是个门外汉,顶多也就是结合经验,给点方向,想治理,那还是另请高明吧。

若是换个问题,方世玉大概会绞尽脑汁,但是黄河水患这种事情,他确实也没啥办法啊。

“黄河之水,之所以为黄色,那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数千年前,咱们的古人就已经搞明白了......”众人闻言,当即回到。

甚至已经有人用看白痴一样的眼神看着方世玉,天雷王殿下这是海风吹多了,进水了?

这问题不是常识吗?

“没错,问题不是水,问题就是这些泥沙,因此,黄河两岸的大坝,需要逐年累高,才能起到效果。但这也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根治。”

“黄河的泥沙也会逐年增加的,尤其是黄河地步,淤泥的高度经过数千年的累积,更是难以想象有多少。这些泥沙,才是导致黄河水位升高的罪魁祸首。”

方世玉话音落地,这下所有人都愣住了,这特么不是废话吗?

几千年前的古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啊!

虽然觉得方世玉说的是废话,但是依旧没人敢明说。

方世玉也傻眼了,特么的,还以为古人啥都不懂呢!

“诸位不要着急,本王话还没说完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黄河的治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起码需要好几代人,坚持不懈,才能起到成效。”

“如今,咱们只能从朝廷出发先给灾区送去一些救灾物资,以防不测。治理的问题,咱不能哪里出事了,就治理哪里,咱应该从泥沙入手。泥沙从哪来的?你们就算没去过黄河的源头,应该也听说过。因此,工部可以派人从源头,清理泥沙,堵住泥沙。”

工部尚书顿时皱眉道:“殿下,您的意思是,咱们要派人实地勘察,找到黄沙汇入河道的地方,堵住那些泥沙?”

方世玉点了点头。

“只有这样,才能根绝黄河的水患。始皇帝数千年前都可以修建长城,咱们治理一个黄河,就算一代人不行,那就十代百代,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好了,这件事我会禀报陛下,让他定夺,从工部挑人,负责治理,还有别的事情吗?”

方世玉直接终结了这个话题,想治理黄河,怕是能说到天荒地老去。

户部尚书当即前说到:“殿下,户部的问题一直存在,如今陛下裁撤了卫所共计七个,裁撤了军户共计四十余万人。”

“陛下推广流兵制度,从各地招募青壮年服兵役,共计三十余万人,因为都是新兵,所以粮饷需要按时提供,这是户部的文书,殿下请过目。”

方世玉接过户部尚书递过来的文书,随手翻了翻,直接目光落在最后。

“银饷共计三千零九十万贯,粮食共计九百三十一万石。”

方世玉愣了一下,下意识问到:“一贯可是一千文?”

户部尚书当即点头道:“殿下所言正是。”

方世玉顿时有些吃惊道:“三十万新兵,所需的军饷就高达三百多万贯?”

也不由得方世玉不吃惊,这么多钱,基本就是三十多亿枚铜钱,别说大明没有这么多的库存量,就算是想有,也不大可能,整个大明所有的铜矿都挖干净,全都用来铸造铜钱,怕是也不够。

户部尚书赶紧回到:“殿下,这是各地新兵全年的饷银,粮草也是全年份的。”

“陛下为了鼓励各地子民踊跃参与新兵的招募,因此年初就发放全年的饷银跟粮草。”

“所以这些年来,成效极高,各地的卫所裁撤速度虽然在加快,但是新兵招募的却越来越少,很多人想尽办法,都想入伍。”

方世玉闻言,当即拒绝到:“如此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大明的铜钱一共才多少?全都拿去支付新兵的饷银,那朝廷别的地方不用开支了吗?火器不用研发了?换成白银不可以吗?”

方世玉一边摇头,一边叹息,大明的铜银虽然不算奇缺,但是若开支如此巨大,就算把东胜神州的铜矿都拉回来,显然也是不够的。可是一旦换成几百万辆白银的话,朝廷倒是可以拿的出来。

你让朝廷一下子拿出来几亿枚铜币,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倒是也可行,最低级的士兵,一年的饷银只有七贯钱,折算成银子的话,那就是五两八分,往的小旗到总兵,都是各有定数的。因此换算成白银,这份量,怕是不大好把握。”

方世玉将手中的文书放在桌子,摆了摆手,再次说到:“这件事我知道了,我会禀报陛下定夺的,诸位还有别的事情吗?”

老朱头想当甩手掌柜?

想得美!

我特么搞不定的事情,自然你自己来搞定了!

兵部尚书,当即说到:“殿下,大明募兵制度的问题殿下还得细细考量一番才行,如今朝廷每年裁撤卫所军多达五十余万,招募新兵则为三十余万。”

“三年内,大明境内的卫所,将会系数都被裁撤了,招募的新兵,朝廷每年需要花费的银饷将高达五千万贯,粮草也高达一千五百余万石。对于朝廷来说,确实是个不大不小的负担啊!”

这件事虽然跟兵部也有关系,但是兵部尚书显然是在为户部尚书说话。

大明的财政现在确实有点艰难,虽然朱元璋一直在推广方世玉进献的新政。

朝廷的税收情况已经好转了很多,天下百姓也都有了田产。

但银子就那么多,朝廷储备的量也是有限的,无论是金子还是银子甚至铜钱,在大明都算是欠缺的。

方世玉点头道:“这件事我会跟陛下商量的,但是军队的开支,不能降低,只能增加。朝廷维护地方,补贴民众,所用的银饷占比很小。军队的开支,一直都是朝廷的大头。至于银饷,先用银子跟铜钱配合使用,发给各地的新兵吧。”

老朱头为了鼓励民众当兵,答应年初发放全年的银饷,方世玉自然要贯彻下去,钱到手了,人家才更愿意为国家奉献嘛!

“诸位还有别的事吗?若是没事了,那就各自回去工作去吧,我去找陛下商讨一番。”

见众人都没事了,方世玉这才缓缓离开了詹事府。

老朱头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自己才离开多久,大明几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

乾清宫。

“方小子,处理朝政,感觉怎么样啊?”见方世玉走了过来,朱元璋顿时一脸揶揄的看着方世玉。

“不咋样!老朱头,你这甩手掌柜当的倒是舒服,我来找你,是有件事要跟你商量。”

实际方世玉倒也不算累,能在老朱头手下当官,还不出事的,要不就是狠聪明,要不就是狠老实。

这两种人,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那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那些偷奸耍滑的,老朱头早就拉出去砍了。

“啥事?我就知道你个小王八蛋不会让朕舒坦。”朱元璋老老神在在的来了个葛优躺,窝在软榻问到。

“放开海禁,大明水师,无往不利,从大明水师建立之日起,也就输给了陈友谅一次小规模的战役,此后就没有再输过了。”

“如今水师已经组建了三十年了,百战百胜,较之三十年前,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海那些倭寇,不过都是些游兵,大多都是陈友谅跟张士诚的旧部。”

“这些人,自然不是咱大明水师的对手,朝廷养着水师,银子不能白花不是?总要给这群水师找点事做,就当是军训也好啊!”

“更何况,今天我去詹事府,他们告诉我,朝廷每年的军队开支那是一个天文数字啊,咱大明朝廷,实在是缺银子啊!”

方世玉特意查了一下大明国库银子的存量,怎一个惨字了得?

这还是没有发放军饷之前得数量,一旦军饷发放完了,估计五百万两都不到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点钱实在是捉襟见肘啊!

小日本得石见银山,很明显,就是一个来银子得地方!

而且这个银矿,目前还没被发掘,要到十六世纪才会被发掘,发觉后,更是开采了四百多年,还没开采完!

当之无愧得金山银山啊!

朱元璋闻言,顿时嘴角抽搐了一下:“放开海禁不过就是一句话得事情,剿灭那些余孽也不过是手到擒来,但是这打仗可是要花银子的啊!”

“你让水师去打仗,朝廷的国库怕是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开支啊!”

方世玉翻了个白眼,缓缓说到:“打仗确实会花银子,但是咱们可以以战养战啊!海的银子可不比陆地少,咱大明的货物,只要运出去,一个来回,银子还不就大把大把的回来了?”

“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西域的丝绸之路如今已经可以淘汰了,只有海贸易,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啊。朝廷只要赚到钱了,百姓也就有福了啊!”

方世玉倒是没有直接告诉朱元璋,日本岛有个银矿,在方世玉看来,开采银矿这事不着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自己都开启了大航海时代,这海贸易不走起来,岂不是对不起自己之前的谋划了!

“海贸易,真的这么重要?”朱元璋也不由得好奇起来。

“重要!非常重要!”方世玉一脸笃定到:“海贸易,不仅可以让咱大明富得流油,还能跟异国进行文化跟科技的交流。只有走出去,咱才能知道咱们强大在什么地方,才能知道外邦弱在什么地方。”

“咱华夏被鞑子统治了九十余年,这九十余年,咱华夏可算是直接断层了啊!不仅断层了,简直就是倒退啊!如今咱大明,至今还深受负面影响。”

方世玉很想拿朱元璋继承了殉葬制度来举例子,可看了一眼,这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只要说出口,怕是老朱头的脚又要跟他的屁股来个亲密接触了。

不过,作为中华文明的再造者,史最爱民最惜民的好皇帝。朱元璋继承殉葬制度,倒是也情有可原。

对,就是继承。

明朝的前身是元朝,虽说元朝只存在了98年,但以古代的平均年龄计算,这98年足够传承四代以。因此,朱元璋生活的年代必然是深受元朝制度的影响,而元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以活人殉葬是实打实的。

比如《成吉思汗列传》记载:“诸将负成吉思汗柩归蒙古,秘其丧,在道,遇人尽杀之杀40名贵族美女及大汗之骏马以为殉”

《元史·本纪》记载:“顺德马奔妻胡闰奴、真定民妻周氏、冀宁民妻魏益红以夫死自缢殉葬,并旌其门。宁和众县何千妻柏都赛儿,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门。”

由此可见,元朝的殉葬制度确实是非常发达。因而,朱元璋作为元朝的遗属民,继承它的(殉葬)制度也是很正常的。插一句,虽说汉朝以后官方没有了人殉,但背地里真不少。

朱元璋后期,倾尽全力所培养的太子朱标先他一步逝世,因而朱元璋只能按照祖制,也就是将皇位传给年仅15岁的嫡长子次孙,朱允炆。众所周知,朱元璋精通权谋,所以必然知道外戚干政的道理。再加当时的朱允炆年仅15岁,一旦他撒手人寰,那时的朱允炆万一被后宫中的其他妃嫔所影响,那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明朝之前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如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所以诛杀钩弋夫人。南北朝期间北魏规定,凡太子新立,其母必须当即赐死。

由此可见,朱元璋将后宫大部分妃嫔殉葬,不说百分之百,但起码是有百分之二十的可能,是担心“子幼母壮”从而发生外戚干政。这里其实还有一种可能,万一朱允炆继位后跟唐高宗李治一样,对先帝的后宫嫔妃感兴趣,那不是非常尴尬嘛。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唯一一个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借用一句流行语,开局一个碗,江山全靠捡。朱元璋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而不得不替人放牛,但尽管如此,他的父母和几个兄弟依然被饿死在家中,就连他自己也是沦落到皇觉寺出家。后面若非几个兄弟拉他入伙,那朱元璋还不知道在哪流浪呢(皇觉寺将他赶了出去,理由是粮食不够)。

所以,朱元璋在当皇帝后,非常注重民间百姓的生活质量,这也是他对开国功臣和各级官员大开杀戒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朱元璋虽然是皇帝,但骨子里依然是一个突然富裕了的普通百姓,所以他必然有很强的控制欲和占有欲。而这两个欲望必然会影响他的决定,即不能只有活着的时候才能享受,哪怕是死了,也得享受(皇帝待遇)。而且朱元璋前半生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而生离死别带来的就是无穷无尽的孤独,而解决孤独的唯一方法,就是让那些跟自己亲近的人永生永世的跟着自己。

朱元璋为了革除元朝带来的奴性枷锁,便提倡恢复宋制,而宋朝的制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个在当时来说就是个贞节牌坊,即民间百姓与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皇权与自家声望,便逼迫女子必须为丈夫以死守身的邪恶思想。

其实从明朝开始面那句话就被恶意的曲解了,因为这句话的本来意思是,如果妻子要为丈夫守节,那丈夫也得为妻子守节(而且这句话其实很广义,有时候也可以用来形容不屈的精神)!

所以,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尤其是将朱熹作为自己半个偶像时,那么为了保证后宫嫔妃对自己的贞洁,也为了保证自己是一个严格遵守礼教的统治者,让他们为自己殉葬也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最后的最后,明朝时期凡是被殉葬的嫔妃或宫女都被称为朝天女。而成为朝天女后除了自己能获得追封和表彰外,家属也能获得更好的补助。实物奖励先不说,起码一个世袭的锦衣卫千户或百户是跑不了的。

所以,有些时候那些殉葬的宫女或嫔妃并不一定是被皇室逼迫的,也有可能是自愿的或被家人逼迫的。毕竟南宋以后女子的地位确实不高,也极易被家庭环境所影响,哪怕是让他们去做无辜的牺牲。

方世玉一直打算废掉这个残忍的制度,显然,现在还不是时候,或许等朱老四登基后,大概就可以了。

你把活人带到底下去陪你,这特么的不是乱杀无辜吗?

朱元璋似乎察觉到方世玉的想法,白了他一眼说到:“不要以为你不说话,朕就不知道你个小王八蛋心里在想什么,无非就是诟病朕继承了元朝的殉葬制度罢了。”

方世玉讪讪的笑了笑,算是默认了,这老朱头,莫非会读心术不成?

“殉葬制度倒不是不能废除,只是眼下还有一个更加紧急的事情,朕想听听你小子的意见。”

“陛下开明!陛下圣明!陛下真乃千万古一帝!陛下请讲!”方世玉那是打心眼里夸朱元璋,原以为要等朱老四登基才能废除,但朱元璋自己竟然就愿意废除了。

俺方世玉的一小步,那就是华夏汉人的一大步啊!

“那就是迁都的事情,当年朕便问过你了,这大明疆域辽阔,但可定都的地方,却是屈指可数。找你的意思,能定都的地方,也就三处!如今的应天府,关中的洛阳城,以及前朝的元大都!”

“你去海外这些年,朕曾派标儿去往各地巡视,寻找合适的迁都地址。然而标儿带回来的答案却是,洛阳虽为九朝古都,但关中地区连年战乱,如今早已残败不堪,民众甚少,良田荒废,土地也不如江南肥沃。”

“当然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一旦迁都洛阳,就意味着要无法有效的进行海贸易。你那本《精兵如如何练成的》,标儿可也是忠实读者啊!”

“所以海贸易这四个字,无论是朕还是标儿,都记在了心。既然要迁都,那就必须适合进行海贸易的地方。物资的调动,也必须方便,因此是仍旧留在应天府,还是迁都北平,你意下如何?”

实际朱元璋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若是朱标没出事,朱元璋早就准备迁都了,只是如今朱标出了事,方世玉要是没回来,这件事估计就此搁浅了。

朱元璋此时年事已高,也就懒得再折腾了。

若是没有方世玉这个大明福星,大明的定海神针存在,朱元璋在朱标出事后,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他的死亡名单里,早就写满了各种功臣,一切都是为了朱允炆能够顺利登基,再搞迁都,大明定会动荡不安。

至少,方世玉认识的那些大明大佬,估计一个都跑不了,全都得被老朱头给砍了。

方世玉自然比朱元璋知道得更加透彻,当即回到:“迁都自然要以方便海贸易为主,关中洛阳虽然不错,但是历朝历代对于洛阳周边土地得肥力消耗过大,每个百年,怕是难以恢复过来了。因此,若是要迁都得话,自然还得是北平!”

朱元璋点了点头,却是仍旧问到:“理由呢?”

“理由那可就多了,你想听,我就给你细细道来。咱华夏从千古罪人石敬瑭开始,辽东地区便落入了异族之手,大明如今在辽东的根基,也算不深厚。”

“虽然北元已经算是被干废了,但他那几个兄弟,可还是身强体壮的,咱要随时面对那些游牧民族鞑子的进攻。因此,在火器的研发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之前,想纯靠武力,让那些鞑子老实,基本是痴人说梦。”

“而北平原本就有不少前朝留下来的防御设备,对于调动周边的军事力量,也十分便捷。最主要的是,江南一直都是华夏最富庶的地方,所谓的温柔乡,英雄冢,一旦辽东出现变故,那么生活在南方的执政者,势必会首选放弃辽东地区。”

“咱大明在陛下的领导下,好不容易才重新恢复我华夏文明,拿回了丢失的燕云十六州,岂能如此轻而易举的就再次拱手让人?”

方世玉缓缓说到。

最主要的是,华夏终于夺回了燕云十六州,丢失了数百年的地盘,怎么能再次丢失呢?

而且,这燕云十六州数千年来,那都是军事重地,战略要地,只要掌握了燕云十六州,就能有效的遏制鞑子的进攻!

大明洪武年间的长城,可不是用来防御的,那是用来干架的!

明朝初年,为进一步统一蒙古地区,稳定北部边疆,朱元璋开启了对蒙元的北伐战争。从1370年起至1390年间,朱元璋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共发动了八次北伐战争,以肃清遁入元朝岭北行省的蒙元残余势力。

明朝的北伐虽然在一定程度肃清了长城以北的蒙元势力,却不能完全的消灭元惠宗所领导的蒙元。为防止蒙元死灰复燃,朱元璋吸取宋亡于强干弱枝的历史教训,尊崇周天子诸王靖边的策略,以尊王攘夷的思想制定了镇守边塞开疆拓土并节制漠南诸卫的塞王政策。

朱元璋在明朝的北部边境险隘要塞之处设立藩王,从东到西分别设立了辽王(建藩广宁府)、宁王(建藩大宁卫)、燕王(建藩北平)、谷王(建藩宣府)、代王(建藩大同)、晋王(建藩太原)、秦王(建藩西安)、庆王(建藩韦州)、肃王(建藩甘州)这九大塞王。

可惜的是,后来朱老四登基,作为藩王出身的朱老四,自然明白九边重镇这些藩王的实力有多恐怖,于是直接将北境塞王尽皆南迁。同时顾虑漠南诸卫的忠诚问题,逐渐废除或内迁仅留九边重镇,分别为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甘肃和固原。

更是由于在靖难之役中,兀良哈(俗称朵颜三卫)因“从战有功”,被赐予大宁卫地区,这使得大明九边重镇中的辽东与宣府、大同的联络因此受阻,仅能依靠锦州一线与关内相连,破坏了明朝北疆防线的完整性,防御联动能力被极大的降低。

朱老四五征漠北,看起来却是一路雷鸣带闪电,牛逼的不行,实际却是因为不得不打,以攻为守。

尤其是因朱老四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突然离世而最终不了了之。自此被朱老四刻意裁撤仅存的明朝九边重镇正式成为明朝同关外游牧势力作战的最为重要防线,而随着明成祖朱棣的离世,明朝自开国以来对漠北的进攻态势也就此终结,进入守御阶段。

“迁都北平,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北平作为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对于整个辽东地区的控制,都是至关重要的,整个辽东地区土地肥沃,完全可以作为咱大明的粮仓要地,全面推广种植三大农作物!”

粮草在大明,虽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依然是欠缺的。

因此一旦迁都北平,那么大明的粮草问题,也基本算是迎刃而解了。

“北平。”朱元璋点了点头,突然笑道:“好了,朕知道了,你先回去歇着吧!至于殉葬制度,等朕归天百年后,再说吧。”

方世玉:“......“

特么的,我是不是白夸了?

不愧是你,老朱头!

见朱元璋摆手,方世玉突然想起还有一件事,当即继续说到:“还有件事情,朝廷虽然裁撤了各地卫所,但是招募的新兵也在逐年增加,这些新兵只训练不干架,那不是浪费吗?”

“咱大明的大一统,可谓是任重而道远,远远没有结束。老祖宗留下来的地盘,怎么能外邦掌控呢?”

朱元璋愣了一下,好奇问到:“燕云十六州不是夺回来了吗?还有哪没夺回来?你是想说西域吗?如果你想说这个地方的话,那就不用再说了。“

西域看起来,好像是个不错的地方,但是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完全就是个鸡肋。

朱元璋虽然下令禁海,但是禁的那只是普通老百姓,朝廷还是可以下的,更何况如今大明的重点发展方向,那是海贸易。

要西域干啥?

重启鸡肋的丝绸之路?

还不够路费啊!

方世玉翻了个白眼,回到:“我可没说是西域。”

朱元璋再次一愣,缓缓问到:“除了西域,还有哪?”

“交趾啊!始皇帝一统六国之后,就派了赵佗去了百越之地,那时候开始,交趾就是咱华夏的地盘了,如今大明国力强盛,岂能拱手让人?”

“而且,你是不是应该把那什么十五哥不征之国的命令给废了?当初是没钱干架,不得不立,我明白。如今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不干架,对得起咱这么辛辛苦苦赚来的银子吗?”

“而且你看看你不征之国里的朝鲜,完全就是个墙头草啊,跟鞑子私底下那些龌龊事,可没少干!还有安南那些不听话的刺头,蚕食咱华夏的领地......”

朱元璋摆手打断了方世玉的话,说到:“你个小王八蛋也知道,朕当初是被逼无奈,立国未稳,天下好不容易才刚刚安定下来。你个小王八蛋,这是想去打安南?”

方世玉狡黠的笑道:“如今北方的游牧民族暂时对咱大明构不成什么威胁,他们那种特殊的战术,咱们想要彻底剿灭,难于登天,还得等火器的研发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才行。”

“何况,有了燕云十六州,辽东那块地盘,咱们目前也够用了,其余的地盘,咱们也不用着急现在就打下来。”

“但是海禁必须赶紧废除,一旦开始海贸易,那么交趾布政司就不可或缺了,对于大明的海贸易,那块地盘,至关重要啊!”

方世玉话音落地,朱元璋顿时就问到:“依你看,迁都跟打安南,应该先进行哪一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