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后。
中午饭后闲暇时分,三人坐在赵清悦屋里,两个坐在炕沿边,一个坐在椅子、桌子前。
炕边的两人数钱,桌前的李承宣在纸写数。
“方币是十六个,记,十六钱。”赵清悦把十六个圆角方币全装到了一个钱袋中。
“十——六——钱——”李承宣边写边念叨,“好了。”
“我这一袋是一百文。”姜策晃了晃手里鼓鼓的钱袋,递给赵清悦。
赵清悦把两个已经数好的钱袋放到身后,把两人中间的一堆铜钱往一块儿拢了拢,“还有一个钱袋,差不多也能装一百文。姜策,你装,我找两块布头,很快缝个大袋子装钱用。”
“好。”
“哈哈哈……”李承宣笑了,“瞧你说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咱们有多少巨款呢。”
赵清悦白了李承宣一眼,走到墙角提起一个箱式柜的盖子,“不是巨款又怎样,主要是,那都是铜钱,虽然总数没多少,但是占地方啊。”
“哎,不是说这个时代已经发明了纸币了吗?为什么老百姓们还是用这种钱啊,多不方便。”李承宣用食指和中指夹着笔杆,左看看赵清悦,右看看姜策。
“好像是……”赵清悦弯腰翻找着,“好像是没有大面积普及开吧。而且纸币容易破损,老百姓不是太信任那样的新事物,心理认为还是这些钱实在、靠谱、踏实。”
“我倒是见过纸币,在好再来饭庄,有客人付钱用,但是面额特别大,他是住了好几天,要付的钱也多。”姜策抬起头看了看两人,接着低头数钱。
“那可能纸币的面额大,所以大家一般不会用吧?”赵清悦拿着一块之前做被套剩下的布条过来,一对折,开始缝边。
“好了,这是一百,承宣,你记啊。”姜策把钱袋口的抽绳一拉,伸手把钱袋扔到了赵清悦身后,和那两袋扔到一起。
“嗯,写了。”李承宣搁下笔,怕墨干了,拿起墨锭开始研,“你继续数着,一直往数,等清悦缝好,直接把数好的先都装进去。”
“嗯,我很快。”赵清悦拴好线头戳针。
……
“卖花和卖草药,才挣了四两银子啊。”李承宣对着纸合计出来的“二两十二钱八百文”几个字,撇嘴不满。
“那才有一百多朵花,草药也就那么几样当季的,能卖这么多钱,知足吧你。”赵清悦扯了个布条,把大钱袋的口扎了起来。
“四两……我的六两四钱没错吧?”姜策看向李承宣。
李承宣的目光往下移了移,“没错,六两四钱,现在咱们的总资产是十两四钱。”
“雁秋给的钱,还剩着大概十钱左右。”赵清悦转身从被子底下拿出一个钱袋来。
李承宣站起来,“那就拿出来六钱添进去,凑个整,凑满十一两,剩下的四钱多,我们当平时的零用。”
“好。”赵清悦从钱袋里数出六个圆角方币来丢到炕,收起钱袋放回被子下面,把“入库”的三个小钱袋拿过来,打开装了方币的钱袋,把钱装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