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的问题,实际我在奏疏中讲了一些。”
奉天殿里。
朱允熥扫了眼殿中的群臣,朗声说道:“摊丁入亩是好,是坏,我相信诸位臣工心中自有一杆秤。”
“至于为何不敢站出来,不敢言及摊丁入亩的好处。无外乎这项改革,动到太多人的利益,牵涉广了些。”
说着,朱允熥锐利的目光,从大殿中每个朱紫官员的身一一扫过。
“这样吧!”
朱允熥看着殿里的大臣:“我知道诸位臣工,关于这项改革有很多问题想要问我,不如我先提一个问题出来,诸位臣工先回答一下如何?”
好小子,有魄力!竟然敢像衮衮诸公提问,看来是做足功课了。
朱元璋看着自己的孙儿,越看越是喜欢,越看越觉得眼前这小家伙像自己。
“吴王殿下请说!”
殿中的大臣们,皆是朝着朱允熥微微躬身道。
“好!”
朱允熥点了点头道:“诸位臣工都知道这人头税自西汉以来一直存在,国家的财政也需要这项税收予以支撑。”
“诸位臣工可曾想过,即使那汉唐盛世,为何在最为鼎盛辉煌时期的人口,亦不过与我如今的大明王朝差不多吗?”
“古往今来,为何王朝在最鼎盛之时,吏治最为清明之时,这人口数量都未曾突破一万万之数?”
闻言,底下的诸臣甚至是御案后的朱元璋,都紧皱起了眉头。
对于人口,特别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古代中国,历朝历代都尤为重视。
尤其是新生的王朝,当权者们最为重视的就是恢复民生,恢复人口。
朱元璋登基之后,朝廷的各项政策,都是围绕着这方面在进行。
这两年朱元璋要求户部,在全国清量土地,清量田亩,就是想看看大明王朝恢复到何种程度了。
从前些日子,各地反馈来的情况看,民力已经恢复得七七八八了,比之李唐人口最繁盛之时的开元盛世,也差不了多少。
当时朱元璋还在为大明民生的恢复而沾沾自喜,可如今听到自家孙儿如此一通反问,也不禁陷入了沉思中。
一万万之数,若大明人口真能达到如此之数,那大明盛世必将远迈汉唐。
“孙儿,我大明真的能达到吗?”朱元璋问这话时,眼中充满了向往。
古代中国的君主,除了将开疆拓土视为天子的重任。
打造一个远迈前人的盛世王朝,更是他们毕生所追求和向往的。
朱元璋也不例外。
“能!皇爷爷。”
朱允熥毫不犹豫,斩钉截铁的答道。
“吴王所言,能使我大明人口突破一万万,可是这摊丁入亩之策?”
这次出列的,是一直站在群臣之后的翰林学士解缙。
“是的!”
朱允熥点点头,答道:“实际适才我问诸公的问题,并不难回答,诸公心里应该也有了答案。”
“这人丁税,本身就是制约人口增长的最大弊端。”
“历朝历代,一个家庭男丁越多,所交人丁税越多,加各种徭役,长此以往百姓们谁还愿意生养?”
“如此浅显的道理,难道衮衮诸公会不明白?”
“不过因为利益相关,大家都不说罢了。”
“可若取消了人丁税,摊丁入亩,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说到这,朱允熥顿了顿,有些感慨的说道:“我们常说民似水,君似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人丁税除了增加百姓的负担,真的能为朝廷带来多大的收益吗?”
“那些没有地,没有身家的人,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要给朝廷交人丁税,怎么办?只能委身于有身家的人手中。”
“丰收之年有身家的人,家产越来越多,而贫民百姓一年到头忙活下来,分到的可能连糊口都成问题。”
“遇到凶年,灾荒之年,这些自身无田产者,为了逃避税收,强壮者流离四方,老弱者即死于沟壑。”
“诸位!”
朱允熥深深吸了口气,平复着有些激动的心情,说道:“你们都是我大明朝的肱股之臣,是咱大明朝的栋梁。”
“国家财政税收的制定,诸公皆有参与。对百姓好的,我希望诸公能坚持己见,不好的要敢于直谏,让咱大明老百姓日子过得有盼头!”
“诸公!”
朱允熥说着,犹如位者般,看着群臣,心情略有些沉重,道:“抬头看看,这大元朝灭亡还没几年了,咱大明得以史为鉴啦。”
“臣等有罪!”
朱允熥一席话。
说得殿中的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佥事,个个面红耳赤,朝着御案后的朱元璋扣头请罪。
“好,孙儿说的好!说到咱的心坎里去了。”
朱元璋不顾跪地请罪的众臣,禁不住一拍御案,高声叫好。
那洪亮,威严的声音震得奉先殿隆隆作响。
双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1月11日到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