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9章 耐寒稻种才是真正的大杀器!(1 / 1)小波不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同的时代人的欲望指数是不一样的,经历了数十年战乱的大明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要求极其低、顿顿有饭吃,能安稳过日子、不遇兵乱,就是他们的要求。要是按照这个要求来说,高增诺觉得自己到了安民所,便过上了幸福生活。

殊不知为维持安民所这样的待遇标准,朝廷上下包括朱由检要面临多大的压力和困难。按五十万的难民来估算,凑的近三百万安置款到六七月份就会花完,这还是能正常买到粮的情况。能不能正常买到粮,说实话现在的朱由检心中也是七上八下,一点把握都没。要是买不到粮,到三四月份就要面临大危机,因为现在用的安置粮是挪了其它地方的粮来用。

粮食真是要命的问题,朱由检觉得自穿越以来他无时无刻都被这事给困扰。要不是因为缺粮,他早都准备开始大扩兵和收拾李自成了。现在从军事实力上来说,他其实已经有能力解决李自成,但解决了李自成又能如何?只不过是多了数百万无粮可吃的难民。李自成可以不承担解决难民口粮的责任,但朱由检不行,谁让他是现在的合法政府哪!

不解决缺粮的问题,一切工作都没有意义。像这次也就只有三五十万百姓来逃难而已,朝野上下是如临大敌。哪以后要是难民再多些,该怎么办?

按后世的经验来说,靠华北平原种出足够养活自己的粮食是能做到的,在后世还有北粮难运之说哪。制约当下北方粮食产量的主要在水利、种子、肥料、还生产工具四个方面。

肥料和生变工具,目前来说可提高的不大,不过也需要试着想些办法。水利设施,正在花大力气修。种子这块似乎还没有有力的措施,得在这事上用些功了。

当下所有的粮食哪怕是足肥、足水,也没有后世产量的三分之一。比如小麦,水浇地的亩产也就两百斤,这在后世是根本难以想象的。像玉米、土豆这种传说中的高产粮,现在的产量也是低的令人发指。所以说没有优良得种子,是制约粮食产量的一个关键原因。培育出好的粮种,能将粮食问题解决一大半。

培育粮种,朱由检想了一下,无非就是优选、优育、隔离培养这几个条件而已。什么杂交水稻之类的,目前肯定没那个水平弄出来。但优选、优育出相对高产的水稻还是有可行性的。后世的主粮大米不就是通过优选、优育和引进培养出来的品种吗?在产量上也不低啊?起码比现在高一倍。其它得粮食作物,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宋先生最近应该在万岁山的天工局总部,派人请他到内殿,朕有事要与先生谈。”育种当然属于科学上的事,自然也要用科学家来解决问题。宋应星这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对农业科学肯定是熟悉的。

等宋应星赶到内殿后,朱由检、便将自己关于优育、优选良种的想法说了出来。“先生、培育种子最重要的一条是隔离!不同种子的粮食,必须要分开种植,且中间不能有同类的作物,隔离最好的方式是中间用高大的树林来隔,务必要将隔离带建完善。像马薯、番薯这种块茎类的作物,育种不能用块茎、要用它们花结的仔进行种植,种出块茎后再选长的好的块茎培育可种的种子。”土豆等薯类作物有个问题,用块茎当种子过上几代后,种子就会老化从而大面积患病。但它们开花结的仔却不能直接种植,因为它们的仔种出来的果实差异性太大,大小不一,很难保证产量。因此科学的育种办法是先种仔,然后从中选出合用的块茎,再进行培育。

“按陛下的设想,如此育种怕是要费很多钱和好地,还得搭不少人工。”

“只要培育出良种,花的这点钱和地有啥舍不得的?这事先生得上点心,事关国本啊。”实际上科学培育良种的原理很简单,具体操作也不难,所需的时间并不算长,只不过以前的时代人们既没有这个意识,也没有谁舍得钱和力气来做这事。农民没有田和能力来搞这事,地主舍不得花这个投资,官府是有钱、有田、有力量,可就是没那个心思来做这事。

因此在之前的时代,良种的培育相当难,只能靠运气。将育种的事规范化、科学化,获得良种的难度没有想象中的大。

“先生、天工局、农科所,还得重视一事,哪就是水稻北上的事。当年徐师傅在天津一带治碱并试种水稻成功,这说明北地也能种稻,北地的稻虽然只产一季,可产量亦能有三百斤左右,且口感比南边好。所以说,在北地大量种植水稻,未尝不是一个治本之道。”

“水稻北上?陛下、北地天寒稻苗活之不易,另外种稻得用大量的水,北地很少有地方有那么多水啊!即使培育出了耐寒的稻种,亦难大面积推广,老臣觉得主粮还是要首重麦子。”

“北直这边没有能种稻子的地,不代表其它地方没有,朕就知道塞外的河套,还有辽东的黄龙附近,有大量适合长稻子的好地。朕还知道一定会有适合在这地方种的稻种,先生完了安排专人从朝鲜的北边、还有东瀛的北边卖些稻种来培育,说不定会找到适合寒地的稻种。这两个地方的稻种,越往北越好!”

培育适合寒冷地区种植的稻种,主要不是为了解决北直隶粮食无法自给的问题,而是为了更大的战略意图,只要培育出能在辽东大部分地区生长的稻种,满清怕是不灭族都不行了。后世的黑龙江,可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朱由检记得自己以前看过一条关于黑龙江水稻种植的一个深度报道,那篇报道上说,真正让水稻在黑龙江和东北大面积种植的原因是从日本引进了一种耐寒稻。尽管明末的日本,肯定没有培育出这种水稻,但耐寒的水稻祖先应该已经在日本或朝鲜出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