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章 五镇请伐山南(1 / 1)高野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集贤殿本名集贤,开元初年,玄宗有一次来集贤殿坐了一会儿,看着满殿的丹炉和神像,突然感慨道:“天人飘渺,长生不可期,朕才不信这些。”

一通感慨完了,马上下旨改集仙为集贤,满朝文武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山呼万岁。

可人总是会变的,前半生英明铁血的玄宗到了开元末变得昏庸浪漫,对长生不死这类虚无缥缈的事也改变了态度,从开始的叱责变为拥护。

在此之前,玄宗的姑姑太平公主率先出家为道,开创了皇族公主当道姑的先河,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这两个玄宗的亲妹妹也去了蜀中深山修道,终生不再还俗,玄宗的女儿楚国公主也在安史之乱之后做了道姑。

受这些人影响,加上丹台真人事件和马嵬驿兵变造成的巨大影响,超脱红尘的玄宗扑向了神仙的怀抱,一心得道飞升,可最终却是孤独的死在了偏殿。

但自此以后,皇帝寻仙问道的风气不但没有消弭,反而愈发浓厚,上清宗司马承桢成为御前大道士,总管炼丹事宜,茅山、嵩山、终南山这些地方也设立了道场和御用炼丹殿。

金丹毒死了五位唐朝皇帝后,火药这个东西也被道士发现了。

但道士并没有认识到火药的巨大威力,反而研究出伏火之法来规避丹炉爆炸,并调整硝石、硫黄等炼丹原料的比例,又尝试寻找其他东西代替木炭作为丹炉燃料。

等到火药被大规模用于军事层面,时间已经来到了宋代。

李晔今天来这里,目的正是想看看集贤殿是否还具备炼丹和试验火焰的功能,但最终还是失望不已,黄巢攻入长安后,大明宫遭到极大破坏,集贤殿也破烂得不行了。

之前杜让能建议修缮,李晔考虑到朝廷财政赤字太大,就拒绝了这项建议。

李晔问近侍高克礼道:“内中诸殿,可还有适合炼丹的地方?”

高克连脸色大变,陛下这是要效仿历代求长生不死?那金丹根本就是毒药啊,要是宰相们知道我引诱皇帝做这种事,我就死定了,不行,不能说。

李晔皱眉道:“朕问你话,你何故不言,耳朵聋是吗?”

“奴婢不敢!”

高克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叩首颤声道:“陛下神武之主,奴婢不敢教唆陛下问道。”

“朕没说要问道求仙,你只需说个适合炼丹且不会轻易让人发现的隐秘地方即可。”

高克礼心一横,咬牙道:“龙首原下偏僻,而且还有一座宫殿供陛下居住。”

“龙首殿?”

“正是,外面有好几个丹炉,都是历代先帝留下的,废弃很久了。”

李晔大喜,当即命令起行,高克礼无奈,只得召集一群太监宫女带皇帝过去。

诚如高克礼所言,李晔也不敢让刘崇望等人知道这事,无论李晔怎么解释,他们都不会理解李晔炼丹的真正目的,只会拿宪宗皇帝等人被毒死的例子来告诫李晔不要求仙。

要是李晔不听,还要执意做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朝臣难免失望,李晔不想变成臣工口中的昏君,毕竟自己还要靠他们去执行自己的政策。

为君难,为臣不易,双方合作共赢是最好的。

龙首原又叫龙首山,传说古时有黑龙自长安县樊川蜿蜒北行到渭河饮水,行迹便化为龙首原,因西端从渭河边突兀而起,势如龙首而得名。

秦汉以来,龙首原多次被选为宫殿基址,秦兴乐宫、汉未央宫皆是倚龙首原北坡面建造,及至隋唐,长安城迁到龙首原以南,大明宫宫殿群则坐北朝南建在龙首原上。

以龙首原为界,汉长安和唐长安分镇南北。

从今朝长安来看,龙首原则处于大明宫西侧,往东有太和门通宫外,太和门外原本是龙武诸军办事机构所在,但随着北衙军式微,这里已经不驻军了,衙门也早就迁走了。

站在高楼上望了一会儿,可以看到长安城部分区域。

李晔大概能判断出,龙首原所在应该是后世西安市未央、新城、莲湖三区的交界处,再具体一些的话,大概则是未央路和北关正街的交界处,西安地铁二号线龙首原站点的附近。

沧海桑田,想起如今的巍峨龙首原在千年后化作了一片虚无,李晔很是感慨。

“陛下,楼上风大,回去吧。”

高处不胜寒,风也大,高克礼怕李晔受风寒,便催促李晔回去。

“你找些人把龙首殿收拾出来,外面那六个紫金丹炉也一并打理出来,朕还要二千斤木炭、五百斤硝石、五百斤硫黄,你择日带人悄悄出宫去买回来,不要让人发现了。”

“奴婢遵旨。”

“行事要隐秘,买东西要按市价付钱,要是闹出乱子来,朕要你好看。”

高克礼诺诺,躬身称是。

看到这六个丹炉还在,李晔已经很满足了,安排完事情便返回了含元殿。

七月十五,大明宫延福殿。

李晔缓缓翻阅着凤翔、静难、镇国、同州、秦州五家进奏院呈送的奏章,心情愈发变得复杂,不出所料,该来的还是来了,事情并不会因为杨复恭提前伏诛而平息。

上个月末,山南西道进奏院使杨枢察觉到李茂贞对山南有歹心,于是带人在长安城外伏杀了凤翔进奏院发回本镇的两名信使,以此向李茂贞示威。

本月初二,杨枢又逮杀静难、镇国两院信使,共计七人遇害。

同州、秦州两院恐惧,连夜报告京兆尹和金吾卫,请求朝廷出兵保护进奏院和使者。

刘崇望怕事态激化,分派两千禁军士兵保护包括凤翔、镇国在内的各镇进奏院,又会见诸镇进奏使,并出言安抚,表示一定会把凶手绳之于法。

本月初六,京兆尹侦破两起伏杀案,事败为朝廷所察,山南进奏使杨枢恐惧朝廷问罪,遂率亲信出通化门逃奔山南,不料却被早有准备的京兆府捕快团团包围,随即被逮。

信使被杀,李茂贞和王行瑜大怒,先后上表李晔,要求朝廷处死凶手杨枢,李茂贞甚至奏章中威胁李晔说:“非如此,凤翔将士愤怒不能平,恳请陛下立即将杨枢明正典刑。”

王行瑜也在奏章中暗示李晔道:“杀人偿命,倘朝廷不能惩办杨枢和幕后主使杨守亮,静难将士未免心寒,恐日后再难受陛下驱使,盼陛下更为臣思之。”

李晔恼怒之余,当即召集五位宰相议论。

刘崇望认为,杨枢必须惩处,但不能杀,杨守亮也不能讨伐,张浚认为李茂贞和王行瑜在奏章中有大不敬之语,朝廷应该下诏驳回二人的要求,以示惩戒。

崔胤和郑从傥则认为,杨枢杀人在先,本该问罪,朝廷应该将其交给李茂贞发落,以此平息李茂贞等人的怒火,然后居中调和杨守亮和李茂贞的矛盾,防止事态扩大化。

杜让能仍是不发表意见,只说让李晔慎重抉择,争取两方都不得罪。

五个宰相都没说到李晔心坎上,李晔恼怒不已,拂袖离去,皇帝没给意见,刘崇望等人也不敢妄自做主,于是这事儿就搁置了。

李茂贞左等右等都等不到朝廷答复,于是会同韩建、王行瑜、王行约、李茂庄一起向朝廷进奏章,五镇奏章于七月十五这天一起送达李晔手中,李晔刚刚才看完。

除去哭诉喊冤的套话,五大节度使只有一个一致要求,请求李晔下诏讨伐杨守亮,这家伙是杨复恭党羽,杨复恭谋反被杀,他不但拒不入朝,还行刺邻镇信使,岂能不杀!

放下奏章,李晔询问刘崇望何意,刘崇望拱手道:“杨守亮与国有功,宽宏下士,善待百姓,为人恭谦有德,京畿百姓多念其恩,无罪伐之,名不正言不顺。”

杜让能亦道:“陛下已明旨赦免包括杨守亮在内的外宅郎君,倘若朝廷现在再答应李茂贞人等讨伐山南,是出尔反尔之举,况且杨守亮无罪,山南租税也尽输中央,反观李茂贞,杨复恭刚刚伏诛,他立马打起了山南土地的主意,如此野心,朝廷不可不防。”

刘崇望道:“此事起因经过,乃因李茂贞谋伐山南所致,杨枢畏惧之下才会截杀信使,李茂贞要是不打山南的主意,杨枢当然不会去杀凤翔和静难的信使。”

“报,急报……”

延福殿内正议论时,焦急的通报声从朱雀门传进承天门,又顺着传到延福殿,兵部侍郎齐晋快步入殿,高声道:“启奏陛下,山南进奏院进奏章,杨守亮请入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