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眼巴巴得看向始皇帝,以他的智慧,自然明白纸这种东西问世以后,下一步要做的是什么。
果然,众人只听得始皇帝再次开了口。
“有了此物,孤欲要在全国三十六个郡中设立学堂,传播知识,培育人才。”
“众卿意下如何?”
始皇帝这样问并不是在询问这个想法行不行。
自然也不会有人傻乎乎的跳出来说不行,能够入朝为官的,还不至于傻到这种程度。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说,我现在要在全国各地开设学校了,你们有什么好的主意和举措,赶紧说出来。
“启奏陛下,臣以为直接在全国建设学堂,恐有不妥,此举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不如先在咸阳城中试行,待效果不错后再推行至全国。”
这个大臣的话立马得到了一部分大臣的支持,其他人纷纷出言附和。
“非也,因为土豆和曲辕犁的推广,我大秦农业得以发展,目前普及知识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哪里还有时间先进行尝试再做推广?”
不过,也有人持反对的态度,并且也有不少人赞同。
“卿所言极是,此学堂面向整个大秦中有志学习知识之人,并非如学宫那般专门教授贵族子弟的场所。”
“百姓对于学堂的房屋住宅要求并不高,他们只要有地方可以学习就满足了。”
赞同的人越来越多,同意在全国开设学堂的声音渐渐压过了不支持者的声音。
“卿等勿要争吵,众卿所言皆有道理,凡是均有利弊,在孤看来,此时推行学堂的利益远远大于可能存在的弊端。”
这句话一出,众人也都不再言语。
既然始皇帝会说出这样的话,就说明这个想法早已经在始皇帝的脑海里出现了,各种情况他也都考虑过了。
说白了,始皇帝在提出这个举措的时候,在全国三十六郡开设学堂就已经是板钉钉的事情了。
他们之所以争吵、献言,主要就是在表达显示自己的才能。
如果自己所说的地方是始皇帝未曾考虑过的,而且也确实有道理,那么就能够在始皇帝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
在始皇帝这样雄才伟略的皇帝之下做官的所谓为官之道,就是让始皇帝重视。
大秦帝国,始皇帝拥有无的权柄,仕途坦荡与否,全看始皇帝是否看重。
设立学堂的事情敲定下来了,但谁负责这件事又是一个可以讨论的地方。
这件事情如果办好了,在皇帝心里的印象可就噌噌噌的往涨了。
是以各个都卖力的向始皇帝讲述由自己负责这件事情的话将要如何如何。
关于谁来主持这件事情,其实嬴政心里早就有了合适的人选。
所以没让众臣争论太久,他就止住了大殿里的争吵。
“开设学堂一事,就由李卿负责吧。”
“臣遵旨。”
李斯压抑下心中的狂喜,平静出言。
聪明的臣子看到这一幕,很快就理解了始皇帝的用意。
在全国开设学宫,固然有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目的在里面。
但此举最主要的目的并不在此。
学宫推出以后,最主要也是最先起效的作用,是泯灭六国的文字。
想通了这一点,大殿中部分六国遗民心有戚戚,同时他们也明白了始皇帝让李斯来负责这件事情的原因。
任命李斯,不光是因为大秦推崇法家。
更重要的是,李斯能够严格贯彻始皇帝的意思。
以李斯的才能,自然能够明白始皇帝此举的用意不在于传播知识,而在于抹灭六国的文字,加强六国与大秦的融合。
如果换做一个儒家之人来负责这件事情,说不定就打个马虎眼,放过六国的文字了。
朝堂之的儒生多为齐楚两国之人,他们在朝堂便有私心,更不用论让他们去负责开设学宫了。
到时候指不定他们传授的是什么内容,夹带什么样的私货。
安排完学宫的事情之后,始皇帝继续说道:“孤欲设门下寺,负责拟写圣旨和分类奏章。”
话音才落,便有人说道:“启奏陛下,臣愿未陛下分忧。”
出乎众臣意料的是,始皇帝拒绝了。
“卿有心了,不过大秦还有更需要卿的地方,门下寺一职,就由卿等推举适宜的人才罢。”
将一切安排好,朝会才算是结束了。
至于肥料一事,将粪便拿到朝堂讨论有些不雅,这种事情只需要吩咐下去,自有人会去负责推行至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