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是大明皇帝,咱说的话自然不是吹牛。
朱元璋在心里头嘀咕了两声。
看向朱瑜之时,瞧着他得意的样子。
朱元璋乐了,嘴里也毫不吝啬的称赞说道:“咱大孙有本事没吹牛,有本事没吹牛,好好好。”
接着。他低着头弯着腰自己围着这些火炉子瞧了又瞧......
这玩意儿能控制火力的大小......
嘴里头嘟囔着,他要伸手去扒拉那堵着小洞的铁皮。
朱瑜吓了一跳,连忙伸手阻拦。
递到他手里头一个铁剪子,嘴里头埋怨道:“老爷子这玩意儿传热快,这铁片就跟火炭子没区别,您用手怕是要烧掉一层皮!”
朱元璋讪讪一笑,接过铁剪子将铁皮给拿了起来。
随着他将其取下的一瞬,那火炉子里头的蜂窝煤火力骤然变大。
看着细细的火苗子,伸手往放了放,感受到了面的温度和热力,朱元璋一乐。
然后他又将铁片用铁剪子给安装。
瞬间,那蜂窝的火洞的火苗子散去。
朱元璋伸手又在面伸手又往感受了下,温度散去了,燃烧的也缓慢了......他咧嘴一笑,点了点头。
就这样,不停地往复循环着......
朱瑜就这么看着......
心里头嘀咕着:“这老头儿咋感觉像是个孩子一样?”
眼瞅着老爷子将这蜂窝煤给玩没了一块,便捋着衣袖前去屋檐下亲手抓着一块蜂窝煤......
他将蜂窝煤给抓着手里头,嘴里头嘀咕着:“里面还掺杂了水和泥巴?这么说来,还能省不少炭块?”
一边嘀咕着,一边体验了把续蜂窝煤的快乐。
瞅着蜂窝煤片刻之后便被引燃了,开始缓慢的燃烧起来。
忍不住的又称赞了一声道:“好东西,如此配合,操作简单且自如,当真是好东西。”
他这才心满意足的扭头看向朱瑜,目光炯炯的询问道:“这东西如今造了出来,你要做何用处?”
瞧着他目光炯炯看向自己的样子,朱瑜瞬间都明白了。
自家这老头儿啊,跟高高在的那位洪武老爷子一样,一心为民。
他时常念叨的就是这过冬了,百姓们烧煤炭块子取暖可要多多注意些,毕竟这事儿一不小心就会丢了性命。
今日自己造出了这蜂窝无烟煤来,
且正巧马都要过冬了......
而现在自己这搞出来的这蜂窝无烟煤,虽然还有味道存在,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伤不了性命。
所以自家这位老头子怕是惦记自己的蜂窝无烟煤了。
这蜂窝无烟煤......自己给搞了出来,本想着配合着自己熬制的火锅底料在应天府开一家火锅店。
到时候用这蜂窝煤火、架小锅,桌子摆几个菜。
这冬日里头,热气蒸腾的......想一想都舒坦啊。
可现在看老爷子这架势,满目期盼着想让自己入市,赶紧售卖给百姓家去。
自己纵然不干,依照老爷子的性子怕也是会拎着自己这造出来的蜂窝无烟煤去找洪武老爷子去,然后强行推行此事。
这么一来的话,还不如自己主动一点提出来得了。
而且这蜂窝煤早些入市,冬日里头的确可以少死一些百姓,避免炭火中毒的事情发生了。
一番思量之后,朱瑜决定让自己的火锅计划暂且往后放一放。
眼跟前需赶紧入市,挽救百姓的性命要紧。
朱瑜在老头子期盼的目光中,朱瑜笑着说道:“您老放心便是,我已经计划好了,组建一批工匠现在就全力制造所有的模具材料,再雇佣一些伙计工人让他们开始造无烟蜂窝煤。”
“争取早一些入市,让咱大明的百姓在这个冬日里好过一些。”
听到这个回答。
朱元璋脸露出笑容来,止不住点头,眸中满满的欣慰之色。
嘴里头更是不停地夸道:“好啊!好啊!咱的好娃”
“若是入市了,此物可以救下许多条性命......”
他轻叹了一声,说道:“你是不知道,就在这应天府,每年冬日里头因为取暖中了炭火之毒而死的不下于一千人。”
“五年前,应天府东边坊间一家五口全部都中了炭火之毒......”
“不瞒你说,咱当时亲自去看了,一家两口子,还有八十岁的老母.....都没了。
“最可怜的是那两个小娃娃啊......大的不过五岁,小的不过三岁。晚就这么睡了一觉,人就没了。”
“可怜的......可怜的啊.....”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元璋面带苦笑,不停地轻叹着。
当时他就下定了决心,
定要寻得解决之法。
关于此事他召集了文武群臣商讨,最终只能下令通知每家每户,烧煤炭火取暖要打开门窗。
可这样的话,屋子里头又不暖和了,这些年的冬日不知为何越来越冷了。
没了取暖之物,又总会冻死一些人......
而且有的百姓为了取暖顾不了太多,还是有些人不听劝告丧命的。
于是乎这事儿这些年就成了个无解的难题,一直困扰着朱元璋。
可现在有了蜂窝无烟煤就不一样了。
晚留个通风透气的缝隙即可......这屋子里头依旧能暖和起来。
且还不致命了。
而且咱大孙如此的为民着想......竟主动的要将这蜂窝无烟煤赶紧入市,造福于百姓?
很好,很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