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过了腊八就是年(1 / 1)生在苏杭1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天是腊月初八。

腊月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

小篆的“臘”,左边是肉,表示祭祀用的肉类;右边是巤(liè),表示“臘”的读音。

腊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虽然天寒地冻,万物凋零,很多动物冬眠,不吃不喝。

但作为人类,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人们觅食的脚步。

寒冬腊月里,石头和霍去病依然吃得很香。

霍文镜又来了。

给霍去病和石头做了一大锅腊八粥。

霍文镜将红枣搥破泡汤,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大豆、豇豆、杏仁、花生、核桃、桂圆肉等各种材料,熬制成一锅浓稠甜香的多宝粥。

喝一口腊八粥,石头说:“我想师傅了!”

霍去病也想家了,想他母亲和舅舅,当然,还有刘彻。

不过,既然出了宫,有了自己的产业,就不能一直再回去了。

石头和霍文镜二人喝粥喝的火热,额头都冒出了汗珠。。

不一会儿,锅就见了底。

等霍去病吃了一碗再去盛的时候,石头把锅底都掏空了,气的霍去病捧着饭碗,大骂石头:吃货!

霍文镜看着他们主仆二人,开心的脸褶子都笑出来了。

霍去病没吃饱,当即决定。

今天中午,在这大宅子里,全体人员吃羊肉火锅。

要知道,在汉代的中原王朝,火锅这个名词还没有出现。

但是有着悠久饮食文化历史的中国,在古时代就有形式的火锅。

但火锅不叫火锅,叫“鼎”,是贵族做饭的常用器具。

当时的鼎呈圆形,三足支撑,做饭的时候,就在三足下架柴烹煮肉食。

为了保持鼎受热的稳定,人们又在鼎腹下加了一个圆盘,里面放点燃的木炭,这就是火锅的雏形。

石头和霍文镜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表示不懂。

吃顿饭还得向石头和霍文镜解释名词,霍去病一点都不耐烦。

石头领了命,去长安城里搜罗最好吃、最鲜嫩的羊肉。

霍文镜去买了腊八蒜,小葱和其他调味品,以及蔬菜。

晌午前后,各种材料准备妥当。

霍去病命人在大宅子里支了五张大桌子,每桌一口阴阳锅,一半是清汤,一半加了胡椒。

那时候,辣椒远在美洲,还没传过来。

下人们一一到位。

了桌,霍去病命霍文镜给每人发了一百钱,当是过节费,感谢大家近一年的辛苦劳作。

同时,让大家随便吃随便喝,不够再加。

下人们哪见过这样的场面,刚开始一个个都不敢动筷子。

霍去病一看,发话了。

“不吃饱的,一百钱退回,另扣月钱一百钱。”

一听说要扣钱,下人们迅速拿起筷子,一顿狼吞虎咽,吃的不亦乐乎。

未央宫内。

自刘彻颁布推恩令,已过了月余。

次,太皇太后看过他的手书推恩令,虽然现场并未说什么,但是,朝堂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以窦知节为首的窦家人率先反对,理由是易引起诸侯王反对,危害大汉根基。

刘彻绷着脸,面没直接反驳,心里却清楚,威胁的是窦家的根基吧。

这窦家和诸侯王合作已久,牵扯颇深。

刘彻没必要向这些人做出解释。

因为,这是他刘家的江山,一切,他刘彻说了算!

腊八当天,皇后又来约刘彻了,帝后一起去赏梅花。

大寒前后,花园里的一大片腊梅花开了,散发着怡人的清香。

“梅花香自苦寒来”,刘彻认为,梅花只有经过寒冷的磨炼才能有如此的香气,人也是。

次,霍去病向他提出推恩的政策,颇合他心意。

但是,一说到让他去诸侯王封地搞离间,他又很生气,不肯去。

对于这个儿子,刘彻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好在,一切都在朝前走,一切也都还顺利。

欣赏着枝头的点点腊梅,刘彻心情大好。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就是说给刘彻的。

正在赏梅的兴头。

春陀来报。

“陛下,联系不了。”

刘彻心里一惊。

因为霍去病不肯去南方,所以,刘彻从他的得力干将里选了两拨人,分赴各诸侯国,一边搞游说,一边搞破坏。

出发不到一个月,一波人失联了,再无消息。

另一波人继续前进,到了申南王的地界。

这波人安顿好后,给刘彻飞鸽传书,一切安好。

后面又传了几次书,基本是问安及工作汇报。

次,飞鸽来报,说申南王有异动,正在核实。

刘彻没等来核实的结果,却等来了失联的消息。

十天内,这波人再没发过来消息,凭空消失。

这才不到一个半月,两队人马都消失了。

刘彻苦笑,霍去病说的前期工作还真的很重要。

无心赏梅了,刘彻和卫子夫各回各宫。

卫子夫很担心刘彻。

晌午过后,卫子夫专程去了一趟林苑。

林苑内,卫青正在教士兵们练习剑术。

卫士来报,皇后来了。

卫青急忙从侧门出来,在路正好遇到皇后卫子夫。

长时间没见到这个弟弟,卫子夫很想念卫青。

一见面,两人寒暄了一会,两人泪眼婆娑。

寒暄完毕,卫青问道:“姐姐,你这么着急来找我,是何事?”

卫子夫摒去随从,把卫青拉到一边。

“你可知陛下近日在做什么吗?”

卫青看着卫子夫紧张的表情。

两日前,刘彻来过林苑,无非是监督一下训练进展情况。

期间,还聊了两句关于诸侯王的事情。

刘彻讲,推恩令是颁下去了,但是如果诸侯王继续勾连,政策执行力会大打折扣。

希望卫青能把这部分精锐训练好,方便今后应对突发之事。

之后的事情,卫青就不知晓了。

卫子夫听了卫青的话,基本也知晓了刘彻的担忧。

但是,今日花园之事,应该不止是担忧那么简单,怕是又有新的情况。

“青弟,陛下今日行为颇有反常,我今日找你就是希望你能面见陛下,为他分忧。”

“姐姐,陛下主要是让我训练羽林军,并未让我参与其他政事,而且我对这些并不擅长。”

卫青说的是实话。

他马奴出身,武功不错,带兵也还可以,但议政能力确实没有。

这也是刘彻让他在林苑训练士兵,而不是直接以皇亲国戚身份入朝参政的缘由。

“青弟,我知晓你无参政之心,但姐姐我孤身一人在宫内,虽贵为皇后,但无根基,长此以往,怕会有祸患。”

卫子夫拉着卫青的手。

“青弟,姐姐怕,真怕哪一天陛下不喜我了,给我们卫家带来满门灾祸呀。”

卫青看着卫子夫满脸愁容。

他何尝不知道,帝王的宠爱只是一时的,只有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万全之策。

但是,陛下无昭,贸然进宫,又无正当理由,有失偏颇。

卫青向卫子夫表示了他的为难。

卫子夫稍微想了一下,对卫青说。

“青弟,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

卫青与卫子夫二人又闲聊了一会。

在谈到霍去病的时候,卫子夫表达了她的忧虑。

自年初见过霍去病,已经快一年了,都没见过他。

卫少儿隔三差五就到她宫里哭诉,只说这孩子就知道送东西送钱财,却不去看她,养头猪都比他强。

卫子夫只能一边干笑,一边宽慰,抚着卫少儿的背:“姐姐,儿大了,不由娘,随他去吧。”

回了宫,卫子夫又求见了刘彻。

刘彻正在想再派一波人去南方,调查一下具体情况。

听闻皇后求见,刘彻暂时舒缓了一下愁容。

“陛下,万安!”

刘彻看了一眼卫子夫。

见她也是愁眉不展,似有难言之隐。

“皇后,寡人看你面带愁容,可有烦心之事?”

“陛下,我弟弟卫青近日身体不适,我特来求陛下让他回家将养几天。”

说完,卫子夫就给刘彻跪下了。

刘彻赶忙前扶起卫子夫。

“皇后,不必多礼,若卫青生病,自然要回家休养的,只是几天前我还见他生龙活虎,好的不得了。”

着实奇怪,卫青的身体,刘彻再清楚不过。

一介武夫,身体素质好的不得了,比他刘彻还虎虎生威,怎么突然病了。

“皇后不必担心,卫青是你的弟弟,自然也是我的弟弟,我一会就去看他。”

听到刘彻要去看卫青,卫子夫假装抹了一下眼泪,感激的又朝刘彻施了个礼。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