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生了极端的逆转,已经完全不在剧情范畴,先是陶冶的门生,集合学子到宫门外抗议,尔后陶冶家人翻出一封血书,面记录着赵玉串通三位门生如何进行作弊的过程,老陶在相府痛骂奸相之子扰乱科考秩序,为天下学子鸣不公,说的有鼻子有眼。
这是非常滑稽的现象,他和老陶只是喝了杯茶,进行了一次友好聊天,怎么就变成泄题证据。而且老陶难道早知道茶中有毒,提前备好了血书。
如此缺乏逻辑的证据,还有大批人相信。正如老赵所言,证据不证据只是一张纸,人们从来更相信自己心里的答案。
天下文人,无不以陶冶为榜样,即使这封血书再荒诞,多数人都愿意相信老陶的为人。赵玉算是百口莫辩,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赵帝从来不是明君,耳根子软,缺乏主见,那经得起陶家人宫门前告御状,再加天下文人不断施加压力,他只得选择将赵玉暂时收监,等候发落。
以往赵国遇到重大危机,都是老赵出面周旋,此次却牵涉到自己的儿子,他只能选择避嫌。这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倘若老赵一时冲动,为救儿子,与天下文人为敌,那么,父子俩都可能卷入风暴中心。
在没有正式定罪前,赵玉还享受着特殊照顾,单独的牢房,每天都有人按时打扫卫生,一日三餐也都从外面购买,处境倒不算太糟糕。
每天坐在牢房,赵玉只有两件事可干,一件是设想后面的剧情会如何发展,自己最终到底会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还是能死里逃生,重新开始美好的人生。
人只有在面对死亡时,才懂得生命可贵,以前在相府锦衣玉食,吃喝不愁,生活乐无边,他却心心念念回到现代社会,远离这个充满诡诈,视人命为草芥的书中乱世。
此刻别有一番不同感受,其实只要活着,一切皆有可能。死了,再多不甘,也只能化作不甘。
另一件事是猜想谁会第一个到监牢探望自己。他心里的第一人选肯定是老赵,毕竟骨肉亲情,老赵怎会放心让自己呆在这暗无天日的地方,可惜等了两天时间,也没有见老赵的影子。
第二人选,他想到了欧阳燕,假如欧阳燕还有点感恩心,肯定会设法到狱中见自己一面,哪怕什么都不说,能看看也是一份情谊。
最后的人选是晋王,他曾救过晋王的性命,而且赵玉跟晋王一直私交不错,无论从哪方面衡量,晋王最该到监牢看看自己。
令他没想到的,这些人都没有来,第一个到监牢探望的是清雅公主。
清雅公主提着一个大食盒,里面装有翠云楼的八宝香酥鸭,黄焖臭鳜鱼,还有宝玉阁特产的绿花春酒。
赵玉看到清雅公主艳丽动人的脸庞,想起大话中一句经典台词:“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不需要理由吗?需要理由吗?或许真不需要”
他不明白清雅为何会爱赵玉这个混球,既不能文,又不能武,身份对普通人家的女子或许有巨大诱惑,但对一位备受宠爱的公主,也只算个屁。
“你慢点吃,小心噎着”
清雅像个小妻子般温柔的帮赵玉轻捶后背,生怕他吃的太快,噎的透不过气。
赵玉哪里是饿,只是难以言表的心酸。自己为了欧阳燕,刚将她臭骂一顿,她却不计前嫌,买来赵玉最喜欢的食物和酒。
“公主,你为何要对我如此好”
他很想探知清雅公主的内心,了解这么一个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女子,为何会迷恋赵玉,难道公主有受虐倾向,越坏的男人越喜欢。
清雅开始回忆一段久远的往事,那是她六岁,赵国发生了一场瘟疫,死了很多百姓。宫中当时戒备森严,防范瘟疫传播进来,不幸的时清雅公主还是得了瘟疫,这是一种极其可怕的传染病。
因此她被隔离在一个大房子里,除了御医偶尔会进来探病,连丫鬟都不敢轻易靠近,赵帝和牧妃更是从没来看过她一次。
她感觉自己是被遗弃的人,那时老赵刚做宰相不久,带着年幼的赵玉到宫中避难,有一次赵玉偷偷给清雅公主带来了一只鸡腿,那是清雅第一次感受到被人关心的温暖。
听完清雅公主的讲述后,他有些晃神,这一节自己在书中从未写过,可见书中的故事跟人间没什么区别,时间同样在不断流动,人与人之间不断发生着新的故事。
就如自己可以在书中写一座大山,却无法了解这座山中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角落,曾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