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七十三章:大国崛起(七十三)(1 / 1)陈健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类似的情况,在天朝也同样存在,华夏文明本身在技术上,虽然没有一s教那么容易“普世”,

却深深的与这片土地,结合在了一起。

汉字、姓氏、节气等等文明因子,无不成为华夏文明,内在基因的一部分。

想要将之推倒重来,再造一个文明体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汉化”几乎成为了一种必然。

一旦他们愿意这么做,比如重开科举,那些承担华夏文明传承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阶层,

便会接受这个,带有异族血统nn的存在。

在列国时代初期,侵入印度河平原的波斯帝国,算是雅利安人遇到的,第一个重大挑战。

尽管印度雅利安人,还能保有旁遮普地区的东部,但印度雅利安文明的地缘中心,

则不可避免的,向恒河平原转移了。

这种情况与西周末年,因关中平原遭遇戎狄入侵,而bp将统治中心迁往洛阳,变成为“东周”颇有些相似。

300年后,波斯帝国进入了衰弱期。

不过,来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则站在波斯的肩膀上,建立了更为庞大的帝国,

并继承了波斯帝国,在印度河平原的遗产。

对于一个内部,呈n状态的地缘板块来说,强大的异族入侵,有时会是一件好事。

面对危机,民众心理会希望看到,各方结束内部纷争以共同对外。

类似的情况在20世纪30年代,倭国开启侵华战争之后,便曾经在天朝出现。

包括北易帜、国合作等一系列,促成“统一”的治妥协,可以说,都是在共同抵御外敌,入侵的旗帜下达成的。

1700年前,亚历山大的强势入侵,便为印度结束,已经运行了3个多世纪的列国时代,提供了契机。

亚历山大能够合希腊之力东征,是因为他的父亲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希腊的成功征服。

这次征服,结束了希腊的“城邦时代”,几乎与此同时,印度的列国时代,也开启了统一进程。

完成这一进程的,是北印度雅利安十六国中,兴起位于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

摩揭陀国在后世印度比哈尔邦一带。

公元前4世纪中叶,这个北印度国家内部,完成了一次王朝更迭,新上位的王朝,被称之为“难陀王朝”。

随后,难陀王朝统治下的摩揭陀国,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并逐步吞并,其它恒河平原的印度雅利安国家。

当亚历山大的大军,进入印度河平原,准备继承波斯帝国遗产之时,难陀王朝也完成了,

北印度的统一,并试图向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及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扩张。

在亚历山大开始东征之时,波斯帝国仍然在印度河流域,保有一定统治力。

大流士三世从全国各地征调的大军中,就有来自印度的军队。

当然,这种统治更多是采用一种,不触及当地原有社会结构的羁縻方式,以帝国派驻的总督,做为统治纽带。

应该说,如果没有亚历山大的东征,难陀王朝将很有希望,帮助印度雅利安人,拿回被波斯,羁縻统治的旁遮普地区的。

毕竟,此时的波斯帝国已经开始没落,数百年来所累积的矛盾,将使之无暇顾及,帝国边缘的印度河流域。

换句话说,一个处在“分久必合”阶段的北印度,相对“合久必分”的波斯时,将会更占据优势。

事态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统一相对的大帝国,将会被称之为“难陀帝国”。

然而,虽然完成了这一开创性事业的治势力,的确来源于摩揭陀国,但王朝的名称,却变成了“孔雀王朝”。

在印度历史上,取得堪比亚历山大帝国、秦帝国比肩成就的开创性帝国,也被烙上了孔雀的标签。

孔雀帝国的开创者“旃陀罗笈多”,原为摩揭陀国贵族。

他在印度河流域,击败了亚历山大留在印度的军队后,携收复“失地”之功,回军僭越上位成功。其实难陀王朝当初也是如此。

这个故事,与宋通过“陈桥兵变”代周,建宋的典故颇有些类似。

二者之间的不同点在于:北上抗击契丹入侵的赵匡胤,并没有真的抵达前线,只是借抗敌之由拿到领兵权,便能够黄袍加身。

旃陀罗笈多则是,自己看到了机会,在旁遮普的“反马其顿战争”中,壮大了自身,再回到母国夺取nn的。

类似故事,在东西方历史中比比皆是,我们更关注的此类故事背后的地缘轨迹。

尽管“旃陀罗笈多”的起点不如赵匡胤高,后者本身为领兵将领,前者则是被放逐的贵族,但他所面临的机遇,却要好得多。

在征服干燥的印度河流域之后,恒河流域湿热气候环境,严重影响了马其顿军团的,横扫全印度的决心。

另一个影响士气的因素,是马其顿军团出征十年以来,所扩张的领土,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无论是亚历山大,还是军团成员,都希望能够享受一下胜利果实了。

从地缘角度看,将南亚扩张线,暂时止步于印度河流域,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决定。

之前的波斯帝国,以及之后的很多入侵者,都曾经这样做过。

雅利安人本身,也是在印度河流域,盘亘了几个世纪,才继向续恒河平原扩张的。

不出意外的话,代表印度雅利安文明,整合了恒河平原的“摩揭陀国”,

将与亚历山大帝国在旁遮普地区,展开长期的对抗状态。

然而,意外总是无处不在,离开印度的亚历山大,很快便因病去世,这使得他所开创的帝国事业,

没有能度过最初的危险期,便进入了权力斗争的高峰期。

亚历山大留驻于印度河平原帝的总督将领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新的nn格局中站队,而不是如何管理这片土地。

这种纷乱的局面,也为印度雅利安人,重新拿回印度河流域的主导权,提供了契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