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落脚(求收藏、投资!)(1 / 1)山海奇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显甩了甩头,耳边喧嚣再起,仿佛从天国回到人间,热闹与嘈杂又不断冲击着他的感官。

迟疑间,他集中精神,登时灰色面板再次凭空跃出,映然眼前。

“怎么回事?这面板来的奇怪。突然增加的任务,倒像是,有一只看不见的黑手要推着我,完成某种计划。”杨显盯着面前只有他能看见的蝌蚪文字,神情冷漠,很是吓了对面桌的食客一跳。

“看这面板,任务共有三条,除了第一条可见,其余两条目前居然是无权限状态。说明要等到我触发某个特定节点后,才能获得相关信息,开启任务?”

杨显心头一动,既视感扑面而来。随即反应过来,这模式不就是前世的横屏网游,打通一个副本,获得关键道具,进入下一个副本,如此循环往复。

此时,杨显心中疑窦丛生,种种光怪陆离的猜测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他知道,这只黑手既然能悄无声息的影响万界轮,那自然就不是此时的他能够对抗的。

于是他摒弃杂念,强行静下心来,对着面板细细研究,思考着接下来的计划。

“任务限制时间是西历一年,时间很紧啊。”

杨显看着蝌蚪文字,瞳孔一缩,立马从桌上翻出日期最新的报纸,看了看发行时间:1909年6月7日,再翻到报纸第一版,醒目标题赫然写着:

“英格列等国通署协力《六国武术大赛》,1909年10月1日将于九泉城张园举办!”

“距离完成第一个任务的时间,只有三个多月?”杨显脸色发苦,看着面板上‘武道境界:无’的可怜提示,欲哭无泪。

“我这肉身才15岁左右,从小在劳役监长大,缺衣少食发育不良,本就虚弱不堪。又经过炼制人元丹的日夜操劳,更是气虚血亏,几乎濒死了。除非万界轮立刻批发点朱果、血菩提给我进补一番,否则怎么能。。。。。。嗯?”

这时,杨显才注意到,虽然他身子依然单薄,但小腹处仿佛有着一轮小太阳,隐隐地散发出滚滚热量,随着血液流动,弥散四肢百骸,让整个身体暖洋洋的,犹如浸泡在温水当中一般。

“是人元丹?”杨显一瞥面板上‘大隋人元丹:吸收中’的字样,顿时了然。

“是了,据林老狗说,人元丹最能增益气血,加固根基,贝琢磨正是困于内景炼肉境界多年,迟迟不能突破,才狠下血本,炼制人元丹,要从炼肉晋升到炼筋,达到五马之力。”

大隋武道修炼,内景境界常用马力来衡量。这里的马,不是普通拉货载物的劣马,而是特指大隋军中豢养的云鼍马,据说身体内有极为稀薄的龙兽血统,耐力、速度惊人,全力奔腾起来力达万斤,是大隋最受欢迎的战马之一。

“大隋武道传承,分为内景五炼、外景三关:

炼皮,从后背肚腹开始,直到炼透下阴和脸部,意志贯通全身上下八万四千个毛孔,达到控制自如的境界,能够极大增强力量与防御力,金针难刺;

炼肉,是将周身六百四十块肌肉全部炼透,控制如臂指使,耐力大增,能够拥有一马之力,日行八百里而不知疲倦。

炼筋,则是炼透人身一十二支大筋,强固体质,可以将身体全部力量从任意一点击出而不用担心伤到肌肉与关节,肆意挥洒,拥有五万斤巨力,堪比五匹元鼍烈马!

而达到炼筋境界,已经是千难万难,寻常武道天才,也至少要三年以上!所以杨显你也不要好高骛远。这辈子能修炼到炼筋,就是你前世里带来的福运了!”

杨显耳边浮现出林元庆的讲解,内心火热。不过是基础的内景五炼,就能让人掌握不可思议的伟力。大隋武道强横至此,令他升起无限敬畏。

忽然,他仿佛看到一个铁塔似的模糊身影站在面前,狡黠的小眼睛正盯着他。

“贝~琢~磨!”

杨显此刻想到回归元洪,很可能第一时间就要和这个牢城营营长,身负万斤巨力的熊骁大汉对上,就有些胆寒,几乎想要就此留在这个小千世界,苟且偷安,不再离开。

但旋即,一股怒己不争的愤怒就从胸膛里升腾起来。

“小千世界不过梦幻泡影,在真空中飘荡,如同海中单舟,随时可能遭受灭顶之灾,根本不是长久之地。再者,贝琢磨不过小小牢城营营长,内景二炼的境界,我就怕生怕死,腿软胆寒,白瞎了这万界轮带来的泼天机缘!

怂瓜粗茶淡饭,烈士家财万贯。有这样的金手指,我还畏首畏尾,鼠目寸光,那才真是该死!”

想到此处,杨显一扫阴霾,胸中豪情再生,叫到:

“老板,再来一碗馄饨!多加汤!”

突然间的声音,惊得对面那个食客把汤匙砸进碗里,溅出点点汤水。

杨显看去,这是个穿着长衫的中年人,年纪大约四十多岁,但明显操劳过度,已是满鬓斑白,神情憔悴,带着一副黑框眼镜,显然是个本分人。

馄饨端上来,杨显不再多看,埋头苦吃,心道:“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先找到落脚之地。昨天摸来的几块银元,在九泉这寸土寸金的大都会,连个茅房都租不到。到时候别说要完成任务去参加六国武术大赛,就算是想填饱肚子,都得花上一番脑筋。总不能天天打家劫舍吧。”

思虑间,对面的中年人看着杨显,小心翼翼的问到:

“小兄弟,你识得字?”

杨显一抬头,那人面前的碗已经喝得干干净净,甚至连葱花都不剩一朵。手边摆着一提油纸包裹,散发出肉食特有的油腥味。

“喏,陈记叉烧。”杨显努了努嘴,对着油纸包说道。

中年人,明显情绪高涨起来,但很快掩饰住眼中的笑意,问道:

“那小兄弟,目前是在哪里高就?”

杨显一看,心里就有了数,这人大概是个小老板,正在街上物色伙计。他正愁在九泉城里人生地不熟,这管饭的就自己撞上门来,于是也满口忽悠:

“阿叔,我以前在乡下读过几年私塾。昨天阿母刚让我来城里投靠舅舅,找份活儿干。没想到我舅舅突然搬了家,这一时半会儿找人不着。我正想着先填饱肚子,再找个短工的活,一边找人一边挣钱呢”。

中年人终于笑了出来,把油纸包打开,露出几片半肥不瘦的叉烧肉,把边上满满当当的盐花生扫开,推到杨显面前:

“小兄弟,来,先吃点肉!我叫李继开,是华通巷上李家药铺的掌柜,这么说吧,我那里刚好缺了个识字的伙计,本来正打算去媒行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没想到就遇上你了,真是缘分呐。”

他上下打量杨显,看着有些瘦弱,倒也不以为意:“我家开的是药铺,兼着给街坊邻里代写书信,不用下苦力气,一天大概也就当班五个时辰,轻省得紧。”

说着,李继开也夹了块叉烧塞进嘴里,心下盘算起来:这小子能读书看报,字肯定学的不少。如果去媒行里找人推荐这样的伙计,按现在的时局,货钞贬值的厉害,至少得每个月给三十个银元工钱,还不算给媒行的抽头,亏得很。不如就直接招了这小子,看着也吃不了几碗饭,这就不知道省了多少钞票。

原来李家药铺原先的大伙计水根因为老家母亲没了,半个月前就回家奔丧,店里人手不足。而华通巷附近近三千人口,又只有李继开一家中药铺,街坊们有个头疼脑热,不敢去医院找洋大夫,只能到李继开这里开方抓药。

这十几天可把他忙得够呛,实在逼得没办法了,今天才想着买上一点礼货,到媒行里找相熟的荐头,招一个识文断字的伙计。

不过他最近手头有点紧,就算是买东西送人情,也只是薄薄的买一层叉烧,上面用便宜的盐花生铺着,装得满满当当的样子,充充场面。

媒行,又称荐头店,是九泉城里专门以给雇主推荐工人为职业的行当,一般都是警察厅里的关系,所以媒行推荐,佣金尤其的高。

且无论是否雇佣成功,雇主都先得给半块银元。三天试工期后,如果雇主决定雇佣,得给媒行三天的工资,叫做批账。而如果工人干得好,干的久,雇主每年三节,还得给媒行半块银元,叫做节钱。

当然,媒行抽取这么高的抽水,自然也会负责解决由推荐工人引发的诸如偷盗、潜逃等破事。

李继开想到此处,心里乐开了花,这不用找媒行,自然剩下一大笔银元。

杨显见他脸笑的像菊花一样,自觉转换角色,问道:“李老板,工钱怎么算?”

李继开眼珠子一转,说道:“每月五个银元。我家还有余屋,能包你吃住。”

“。。。。。。”杨显无语至极,又问道:“休息怎么算?”

李继开从怀里掏出手帕,擦了擦鼻梁和眼镜架:“早上巳时上工,戌时便可休息!”

“靠,待遇这么低,还全年无休,怪不得你遇上我这么开心。有点追求的人,怎么会去给你打工?”杨显看着中年人,越发觉得是资本家的丑恶嘴脸,该把他抓去吊路灯!

不过杨显此时也不过想有个落脚之处,能让他安稳练功,再做打算。于是他装作苦恼的模样,勉强答应道:

“好吧李老板,但除了这些,每月还要按进货价给我供给些药品,然后得帮我搞定身份文件,钱我来出。”

李继开狐疑的看了杨显一眼。不过大封朝对读书人都有些高看,此时他见杨显不过最多十四五岁的年纪,又能识文断字,想来也不是什么凶恶人物,大概就是家里想让他在城里落脚,才需要身份文件。忙到:

“好说好说,我在媒行有熟人,警察厅关系搞得来的!老话说得好,姑舅最亲,那我现在就是你的表舅!不过,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杨显。”

于是两人会了账,杨显便跟着李继开,走过几条马路,来到一座老旧的民居前,左右窗户都破了大半,只有门梁上挂着的一个“药”字,才稍微体现出店铺的用途来。

“老板,不是吧,你这哪算得上是药铺啊?”杨显吐槽起来。

李继开红了脸,抻着脖子辩解道:“我老李家在华通巷住了五十多年,你问问邻里街坊哪个不知道?这就是最近缺了打扫,你今天就先把铺子收拾出来。”

阳光下,两人大眼瞪小眼。杨显已经预感到,未来一段日子恐怕会格外有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