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早天还没亮,大臣们就来朝。
等到天空放亮,又过了两个时辰。
朝会才结束。
由此可见,大明的官员还是很辛苦的。
朝会之后,朱元璋还叫来了部分大臣文华殿议事。
“那个黄氏二贤,接受朝堂的征召了吗?”
朱元璋手持一碗稻米粥,是杨宪头次拿过来的。
因为粒粒饱满,带着清香之气,再加这是扬州第一波收成。
他喝的十分高兴。
又见朱标一脸茫然,让刘伯温给太子解释。
“这黄氏二贤,指得是元朝的丞相和其父。
脱脱,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
元覆灭后,朝堂曾多次征召其入朝为官,多次拒绝。”
刘伯温拱手解释道。
朱标恍然大悟,唯一让他留心的,是对面的身份。
元朝的宰相,似乎很有名气。
想来朝堂一直想让其入朝为官,抱着肯定不是重用他的想法。
更多的是一种态度。
元朝覆灭,明朝开国。
有了前朝的贤明宰相效忠,说出去也好听。
代表元朝期数已尽,大明气运昌盛。
望着太子,刘伯温心中也有其他的想法。
这黄氏二贤屡屡拒绝朝堂,皇帝的耐心已经快用尽了。
若是就这么杀了,那么齐鲁大地,肯定会引起不小的风波。
那里是孔孟的所在地,文人一旦不稳,将会一团乱。
现在,就靠太子劝谏,皇帝能听进去几句了。
“禀陛下,这黄氏二贤,再次拒绝了入朝为官。
甚至,甚至还。”
胡惟庸禀报的时候,瞅着朱元璋的脸越变越坏。
担心会龙颜大怒,波及自己。
“说下去,怎么了!”
“黄氏父子在府衙,当着当地知府的面。
亲自用刀斩去了自己的大拇指。
还,还告诉知府。
他们已经不能握笔了,请朝堂放弃!”
朱标看着朱元璋将碗重重地扔在桌子。
接着,胡惟庸顺溜地跪在地。
“陛下息怒!”
“看来他们不要恩典,要为前朝守一辈子节气了。”
整个文华殿,因为这句话变得安静下来。
刘伯温等人,不由得看向了太子。
若是以往,温良的朱标定会劝阻皇帝,少点杀戮。
站起身的朱元璋,自然瞧见了这一幕。
按照他心里的想法,肯定是要杀这两人的。
是泄愤,也是政治需要。
不过,他还是看向了朱标。
“太子,你觉着,这黄氏父子,该如何处断?”
坐在旁边摸鱼的朱标,立刻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一些人看着他,是想少点杀戮。
另一些人看着他,是好奇他的选择。
“要处置这两人,得先搞明白。
刘大人,这托托还是什么脱脱,在前朝的名气如何?”
朱标第一个看向了刘伯温。
“素有贤相之称。”
刘伯温拱手回答,心中感觉有点不妙。
果不其然,朱标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容。
“既然如此,何不成全了他们两人,送他们去见前朝的那些人?
他们既然要守什么气节,想必也不是什么贪生怕死之辈。
说不定啊,人家还会感谢我们。”
此话一出,众大臣立刻低头。
不再敢直视太子的面容。
在他们的心中,太子还是以前那个温厚的形象。
今日看来,恰恰相反才是。
这句话,让其他人心生恐惧。
太子储君,难道变得嗜杀?
不过还有一个人乐了,那就是朱元璋。
此前的愤怒,顿时消得一干二净。
又给太子出题。
“标儿,这两人可是家学渊博,门人弟子众多。
他们怀了怨气,岂不是对朝堂名声不利?
如此一来,在齐鲁大地岂不是要造成很大的影响?”
此前他最担心太子的,莫过于朱标过于宅心仁厚。
今天一看,自己的担心似乎都是多余的?
“那好办。
诛九族不就行了?
家学渊博,门人弟子无数,全部一起送给前朝多好。
让他们的地府里,好好的团聚。”
朱标轻飘飘的几句话,让在场的大臣们心神为之一凝。
天啊,这千人的性命。
就这么一言决之?
有几个文臣,立刻进谏。
“太子此举杀戮过甚,望陛下三思!”
“是啊,陛下请三思!”
说话的这几个言官,朱元璋也没在意。
只是乐呵呵地看向一脸无所谓的朱标,心中暗道。
“不愧是咱老朱家的种,杀伐果决!”
朱标瞅了几眼地的言官。
他的建议不只是随口之言,继续说道。
“如果不杀这群人,底下的士子岂不是都学着他们?
凭借一点可有可无的名气,就敢和朝堂做对!
以后京城外士子多了,那得多乱。”
更多的大臣,仿佛要跪下来向朱元璋进谏。
然而,朱标还有对策。
“当然,一味的打压是不可取的。
恩威并施,才是王道。
我记得洪武四年来,朝堂还未举行科举。
不如诛九族后,立刻进行首届恩科。”
这番话,顿时让震惊的朝臣们冷静下来。
如此一来,太子的计策就完善了。
在新一届科举面前,谁又会在意前朝的两个遗老呢。
“好,就听太子的。
先把这黄氏父子诛九族,然后昭告天下。
即日起,举办首届恩科!”
朱元璋转怒为喜,对着朝臣宣布。
越看这个太子,心中越顺。
“光是杀伐果决不够,还要学会施恩。
标儿十七岁不到,就熟用此道。
未来可期,未来可期!”
春节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月31日到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