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临近,年味渐浓。
临江的局势,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天比一天热闹。
北边,宗泽正率领着队伍继续向魏兴方向推进。
出征前,为了激励士气,他曾夸下海口:
我已经向南越儿郎的家人们做出承诺,新年让他们回家过年。
不曾想邓田的失败,险些让他陷入魏兴的泥潭。
不论如何,这个年,他要和麾下的士兵在异国他乡度过了。
而随着卫琸的调离,冯江平的作战方针也发生了改变。
南越短时间内无法对魏兴方面组织有效的进攻和骚扰,反而是北魏的将士得到消息后,变被动为主动。
今天撬你两块砖,明天刨你两筐土。
有事没事主动过境骚扰一下。
东边,季莫率领着五万精锐,正悄悄然地摸向那个庞大的军械作坊。
一时间,整个局面,
风谲云诡,暗流涌动。
……
而直接或间接参与这其中重要当事人之一的陈格,反而在临江城悠闲了起来。
享受着来到这方世界的第一个新年。
与此同时,锦衣阁的第一批学员已经进入了正式的培训阶段。
陈格还为这个特殊的培训班,专门制定了课程表。
按照这个时代的七曜,金木水火土五个曜日,每天各一名老师。
至于日曜日和月曜日,也模仿了前世的周末,给老师和孩子们放了假。
期间,尹丘知晓了吕维的事,便在私下里询问过陈格,为什么非要把这个不稳定因素拉入锦衣阁。
陈格这样回答:
育细作,必其惯其虏情,能夷言而熟识夷人者。
在陈格看来,一名优秀的细作,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熟悉敌情。
二是会说当地语言。
三是能广交朋友。
只有具备了上述条件,才能在波谲云诡的环境中生存,才有机会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敌人的战场情报或核心机密。
到目前为止,能同时具备以上三点的人,陈格到现在只见过一人。
那就是吕维。
这人在陈格眼中就是天生的细作。
而陈格所期望的,是手下能拥有一批像吕维这样的人。
因为在他的野心里,自己可不会局限在一个小小的临江郡。
他的目标,是中原十三州!
上面所述的三点,如果没有吕维,多花点心思,多找几个人,多耗些时间,一样可以达成。
但第三点,通俗点讲就是社交牛X症,这可不是能教出来的。
需要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慢慢的引导和影响。
所以,陈格需要吕维。
当然,作为锦衣阁阁主,第一届细作培训班班主任,陈格多少得为这个班级贡献一些力量。
于是,他在这段悠闲的时光中,创作了两首诗,并邀请尹丘鉴赏。
“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
“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
尹丘捧着陈格所著的两首诗朗诵一番后,眉头皱起。
“阁主,恕我直言,您创作的这两首诗有些拗口,我品不出有何韵味。”
陈格淡然一笑,神神秘秘道:“我且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我们送出去情报别敌人截获,会有什么后果。”
“这还用说吗,肯定完蛋啊。”
情报泄露对于细作来说,无疑是最为致命的。
陈格主动扯到这个话题,尹丘的脸色变的很是严肃,“这也是我一直最担心的问题。”
“那如果我告诉你,我有一种办法,能让情报只有我们自己人能看懂,摆在敌人面前敌人都看不懂,你觉得可能吗?”
“这不可能……”
尹丘下意识的回答道,可话说一半,当他看到陈格一脸笑意,后半句话愣是憋了回去。
过了片刻,他才缓缓质疑道:“秘密不会藏在这两首诗里吧?”
陈格打了个响指,眉毛一挑,“猜猜看。”
不言而喻,尹丘猜对了。
得到陈格肯定的答复,尹丘急忙把写有诗句的绵帛摊开在几案上,噗通一跪,认真研究起来。
一时间屋内变得安静。
然而,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尹丘也没研究出诗句中的秘密。
他揉揉自己发酸的眼睛,抬头望向陈格,面露为难之色道:“阁主,恕我愚钝,我实在看不透这其中的奥秘。”
“你能看透才怪呢,这可是跨越时空的通讯密码本。”
陈格内心不禁嘲讽一句。
“我且问你,你可知反切注韵法?”
“反切注韵法?”尹丘疑惑地说道:“知道啊,用两个汉字拼写给一个汉字注音,取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但这和这首诗又有什么关系呢?”
陈格淡然一笑,不再说话。
登时,尹丘好似明白了什么,匆忙拿起几案上的毛笔,将两首诗所有字的注音写在字的上方。
一时间又是一阵安静。
大概又是一炷香的功夫,尹丘忽然一拍大腿,兴奋地抬头看向陈格,激动道:“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说说看。”陈格眯起眼睛,示意道。
“阁主,你的这两首诗不是随便写的,第一首‘柳边求气低’,全诗共20个字,第二首‘春花香,秋山开’,全诗共36个字,配合每种注韵的八个声调,前者字字声母皆不同,后者字字韵母皆不同!我说的对吗?”尹丘激动道。
陈格没有回答,附身拿起毛笔,在一旁写下一串数字:
“贰-叁拾-叁,拾玖-贰伍-叁,壹-叁-贰,拾-贰壹-壹。”
落笔,陈格再起看向尹丘,示意他继续分析。
尹丘见状,立即拿起对着刚刚注音的古诗进行比对,片刻之后,他提笔写下四个字:
“补给粮食。”
“阁主,这等奇妙之法你是如何想出的!”
当尹丘再次看向陈格的时候,眼神里充满无限的崇拜。
“抄的。”
陈格一脸认真地回答道。
这两首诗,正是出自前世古代著名将领戚继光之手。
为了在抗倭战争中传递信息,以防情报被窃取而发明使用的密码。
“此等方法为所未闻,阁主抄自何处,莫要谦虚啊。”
如果说之前的尹丘是对陈格的态度是崇拜的话,现在就是完全折服。
“啧啧!有了这等方法,只要这两首诗的秘密不泄露,就算敌人截获我们的传递的内容,也无法进行破译!”
尹丘一脸激动的捧着写有两首诗的绵帛感叹道。
突然,他看向陈格:“阁主,如此奇妙之法,叫什么名字?”
陈格缓缓开口:
“反切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