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若行正道,苍生有望(1 / 1)轻梦入星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游忠哆哆嗦嗦,不敢说话了。

见敲打得差不多了,视察的情况也不错,秋月决定点到为止。

“以后记住了,好好干活,堂堂正正拿银子!不要枉费王爷一片苦心!”

“府里忠心的,谁的日子现在不是过得红红火火?”

“为了自己前途和全家老小着想,做事之前先掂量掂量!”

“是,是,是!”

游忠跪倒在地,大汗淋漓。

敲打完之后,秋月又传达了王爷的意见,要求游忠在城东坊市寻找合适的铺面,再开一家分店。

游忠这才平复好心中复杂的情绪。

百感交集,更多的是庆幸。

无论如何,府里还是用他的!

……

秋月巡视了一圈,眼看着生意越来越好,大为满意。

这就打算回府了。

这时,人群中忽然一阵骚动。

几个衙役挥舞着木棍,趾高气昂的冲进店内。

为首一人正是瑞昌城有名的师爷,贾银!

原本热闹的人群好似惊弓之鸟,四散退去,唯恐避之不及。

除了少数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谨慎点的百姓都悄摸离开了。

民不与官斗!

官差办事,小老百姓还是躲远点好!

贾银迈着螃蟹步,背着手,大喇喇一马当先。

门口两个浣衣的小媳妇吓得战战兢兢。

也不敢洗衣,只低垂着头。

贾银三角眼一瞥,抬起一脚就把木盆踢翻。

半盆水直接溅到一个小媳妇身上。

浣衣的小媳妇又冷又怕,身子发抖,强忍着不敢叫出声来。

众人心知贾师爷这是明摆着又要欺负人了,却是敢怒不敢言!

贾银环视一圈,众皆低头,无人敢与之对视。

贾银嘴角勾勒出一个阴恻恻的笑意,似乎很满意自己的震慑效果。

随即,他一个眼神,示意了一下后面挎刀的官差杨班头。

杨班头会意点头,大声道:“县衙办差,掌柜的麻溜滚出来!”

这时,秋月与游忠刚好从店里出来。

游忠也是厮混瑞昌县的老人了,三教九流都认识。

一见是县衙“哼哈二将”,师爷贾银和班头杨三,心里就是一突。

如果说县官周华庭是死要钱的阎王,这两位就是水里榨油的小鬼!

一个是斯文败类的绍兴师爷,一个是黑了心的积年老吏。

这两人害人的本事,哪个不敬畏三分?

游忠心里发怵,但他是一号铺的掌柜,这个事他不出面肯定不行。

游忠硬着头皮,挤出一丝笑意。

“贾爷,杨爷,您二位怎么有空到小店坐坐。”

“快,快,里面请!”

说着,游忠点头哈腰,就要迎二人进店。

游忠脑子活络,临场反应很快。

他打得主意也不简单。

只要贾师爷和杨班头进店,大不了多拿点好处喂饱了这两头饿狼!

关键是不能影响一号铺的生意!

游忠心里还在算计拿多少银子合适,谁知贾银把他推搡开。

反手就是一个响亮的耳光!

“啪!”

贾银声色俱厉,怒骂道:“什么玩意儿!”

“老子认识你吗?”

“一边去!”

游忠脸色略微僵硬,赔笑道:“既然两位爷不愿意进店喝茶,有何贵干?”

贾银三角眼瞪着,唾沫横飞。

“有人举报说你这家店是黑店,立刻查封!”

说完,他手一挥,就要命人收缴货物,查封店铺,带走伙计!

游忠脸色难看。

这下他才明白,这两个黑了心的蛆虫,根本不是来打秋风的!

这是要封店,把王府往死里得罪!

以他们的消息渠道,不可能不知道这是王府的产业。

游忠收敛笑意,正色道:“贾师爷,杨班头,这未免太过分了!”

“这可是王府的产业,你们就不怕得罪王府?”

事到如今,游忠不得不搬出王府的名头震慑二人。

不过,让他意外的是,杨班头一脚将其踹翻,满脸不耐烦。

“哪里来的那么许多废话,什么王府不王府。”

“王府犯法,我等也要秉公处理!”

杨班头阴沉着脸,吐出一口浓痰。

“父老乡亲们,这家店是黑店,净卖假货,我等秉公执法,还瑞昌百姓一个朗朗晴天!”

百姓也不傻,哪里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哼哈二将”又出来咬人了!

这次也不知是谁出的银子。

眼看着刚刚开业兴旺起来的一号铺就要被查封了。

秋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她赶紧带人,急返王府。

……

王府。

“咚!咚!咚!”

校场上,张大猛亲自擂鼓,低沉有力的鼓声响起。

伴随着强有力的鼓点,数十护卫大喝一声。

“杀!”

枪出如龙,一往无前。

杀伐之气,扑面而来。

朱明看着校场上五十个护卫铿锵有力,动作整齐划一,令行禁止。

不禁流露出一丝笑意。

他虽然不知兵,却也大概了解冷兵器作战的特点。

只要令行禁止,惟命是从,那就不算孬兵!

朱明看向张大猛雄壮之躯,心中暗赞。

才几日工夫,这群原本老实巴交的“泥腿子”就教张大猛磨炼得像样子了!

乡有遗才,草莽英雄,说的大概就是这类人。

这种人其实很危险!

若行正道,苍生有望。

若入贼寇,涂炭生灵。

朱明暗道,要想一直沿着正确的路线,思想教育一定要跟上。

他可是知道,这年头的兵,可比土匪可怕多了。

有个词叫杀良冒功,说的就是军队屠杀百姓,换取功劳

演武结束,朱明走到演武台上讲话。

“前几日,本王说了护卫队的待遇,强调了护卫队的纪律,以及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这些纪律。”

“本王今天想问问,每人十两银子的安家费,都收到了吗?”

“收到了!”

士卒们皆齐声道,眼中满是感激。

朱明笑道:“很好,你们在王府做事,不轻松,本王必须保证你们的家人过得好,才能让你们无后顾无忧!”

众皆欢呼,心中热乎乎的。

看向朱明的眼神充满敬佩感激。

收买人心说起来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

朱明前世创过业,很清楚底层员工的心思。

只要钱到位,一切都好说。

大明朝的百姓,那就更好说话了。

只要能解决吃饭问题,不少人就会卖命!

但朱明更明白,光有银子还不够。

银子只能建立团团伙伙,但不能建立一个所向披靡的团队!

团伙因财而聚,亦会因利而散,分崩离弃。

但一支真正的团队,是需要精神的。

朱明继续道:“今天本王就给你们讲讲戚家军的故事!”

此言一出,台下士卒精神一振,眼睛发亮。

戚爷爷威名赫赫,南平倭寇,北伐鞑虏,纵横无敌,哪个不知?

朱明说起戚家军的故事,瞬间提起了士卒们的兴趣。

张大猛虎目圆瞪,不可思议!

难道王爷还知道戚家军的什么秘辛?

要知道此时已是崇祯元年,而在万历二十三年,这支传奇部队就亡于权力倾轧之下。

张大猛按捺住心中震惊,转念一想,忽然不觉奇怪。

王爷自从病好之后,行止有度,犹如天授。

“本王也不说那些老掉牙的桥段,戚爷爷的本事,说书人都讲烂了。”

“本王就跟你讲讲这支戚家军到底从哪的!”

众人伸长脖子,兴趣大增。

大明的民间故事话本,多是描写戚继光的厉害。

而对普通的戚家军士卒甚少描写,一笔带过。

就连军中老卒张大猛也不甚知晓,大概知道戚家军是浙江兵。

朱明深知演讲技巧,他提高音量道:“说起戚家军,就不得不提浙江义乌县。”

“这个地方跟咱们江西一样,很穷苦,山多地少。”

“戚爷爷去义乌招兵,从来不招良家子弟!”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见朱明正儿八经问起这个问题,众皆哄笑起来。

有胆大之人大声道:“王爷,那些良家子薄有家财,都是市井之徒,见利就上,没好处就跑,油滑得很!”

“若是他们当兵,遇到倭寇两腿打颤,戚爷爷不得气死!”

“哈哈哈!”

一阵狂笑。

朱明也笑着点点头,“没错,这些人靠不住!”

“那问题来了,戚爷爷靠什么杀得倭寇人头滚滚,鞑虏闻风丧胆呢?”

“难道靠那些坐轿子的老爷们?”

朱明这话就有点露骨了,敢当众编排士绅官员。

但这话听在一众“泥腿子”护卫耳朵里,那就跟仙乐似的。

这年头,谁不在心里骂几句老爷?

朱明这个问题,还真把这群大老粗问住。

虽说老爷们牛比是牛比,家里良田万顷,美女无数,平日里见着都得跪着说话。

但若说靠他们杀败倭寇,那就有点扯淡了。

朱明忽然用手一指,手指的方向正是这些苦哈哈的士卒。

“还能靠谁,当然是靠你们啊!”

“戚爷爷都说了,我不招良家子,就招义乌的矿工,农民!”

“所以说,保家卫国,就得靠咱们啊!”

朱明的话术很高明,从“他们”到“你们”再到“咱们”。

他一个堂堂大明宗室,典型的既得利益者,竟然“无耻”地混入了群众队伍里。

轰!

在场护卫的心里好似有一声炸雷轰然响起。

这些护卫们大多出生穷苦,家里有几亩田的自耕农就算“富二代”了。

几乎从记事起,他们过得就是“人下人”的生活。

光着屁股蛋,就得辛勤劳动,为了一口吃食在田间地头奔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