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5章 国事日艰、蜂盗群起(1 / 1)轻梦入星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年头,唯有权财才是正道,何必与一乳臭未干的小儿置气。”

“老夫这里给王府去信一封,到时候你去提议多拿些肥皂,必不会叫你难堪!”

周华庭只得躬身拜倒,连声称是。

事到如今,他早已明白了自己在族叔眼中不过是个捞钱的。

也只能继续与王府虚与委蛇了。

不过,周华庭也在心中盘算着,如何从王府多捞些好处。

总不能自己鞍前马后,每月就三百两的好处吧。

周华庭不敢怨怼周远志的饕餮性子,连口汤都不分给他。

只能想办法多从王府口中抢食。

一念及此,周华庭打算在周远志面前给王府上点眼药,也好趁机拿捏一番那小王爷。

“族叔,侄儿还有一事要当面与您说道说道。”

周远志皱皱眉头,心下有些不耐。

自己已经端起茶杯了,这小子还要聒噪,真是没有眼力见。

毕竟算是自家人,还是得力手下,周远志只得耐着性子道:“但说无妨。”

周华庭道:“那日衙门刑房拷问李家私藏,共有三处窖藏银子。”

“小侄次日安排精干人手前去,却只得了两处。”

“据下面人汇报,那一处恐怕是规模最大的地窖,藏银不下五万两!”

然而,周远志没有周华庭想象中的震怒,只是拿眼盯着周华庭。

他冷声道:“贤侄莫非必要与王府较量一番,比个高低?”

周华庭闻言垂下头,握紧拳头,恨声道:“小侄……只是咽不下这口气。”

“区区宗室小儿,如此拿捏朝廷命官,玩弄民意……”

“更何况,王府好大的胆子,这么大笔银子全然吞了!”

“族叔,小侄我……”

“愚蠢!”

周远志猛拍了一下桌子,大喝一声。

门外侍立的下人闻声走进来,却被周远志喝退。

他霍然起身,背着手来回踱了几步。

余怒未消,指着周华庭又大骂道:“愚不可及!”

“莫非你以为就你知道那小王爷私购火器,训练护卫,煽动百姓?”

“你以为就你知道这五万两银子皆被王爷掘了?”

“你以为本官每日就知道吃喝高乐?”

“九江大大小小的事,哪一桩哪一件能瞒得过老夫?”

周华庭被周远志的勃然大怒唬得跪伏在地,瑟瑟发抖。

周远志坐回椅子上,“哼哧哼哧”喘着粗气,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良久,他呷了一口茶水,叹息道:“你回瑞昌之后,务必交好王府。”

“别的事不必在意。”

“这小王爷是个捞银子的能人,咱们跟在后面分口肉吃。”

周远志又指指跪在地上的周华庭,告诫道:“有些话憋在心里即可,须知祸从口出!”

“这世道已经够乱了,不要再惹出事端,否则老夫也保不住你。”

周华庭磕头道:“多谢族叔教我。”

周远志冷哼一声,“起来吧。”

“记得把信带到,有老夫在,那小王爷不敢怎么样!”

……

瑞昌,王府。

“王爷,据县衙的探子来报,县尊前日急急去九江拜会同知大人了。”

“八成是去告刁状了,尤其是合子庄那几万两银子的事,他应该也知道了!”

徐四平每日都会呈交报告,多是的各处产业的情况,以及大明各地的重要消息。

除此之外,如有紧急情况,徐四平还会亲自禀告。

朱明停下拳路,吐出一口浊气。

一旁的侍女赶紧递上毛巾。

他拿过来擦了擦汗水,摇摇头哑然失笑。

“呵呵,这个周华庭,当真不知天高地厚。”

“他是既想要面子,有想要里子。”

徐四平道:“孙李两两家十几万现两浮财,可都进了九江府衙的头头脑脑,这时候怎么会同意把事闹大呢。”

“同知大人心可够黑的,这边忽悠周华庭给他捞钱铺路子,那边吃了大头连口剩汤都没分给他。”

“王爷,县尊如此不懂事,咱们要不要停了肥皂供应,给他一个教训!”

朱明擦着手,嗤笑一声,面带不屑。

“一群虫豸,道貌岸然。”

“当真是贪心不足,每个月三百两银子还喂不饱这白眼狼。”

“当日本王还承诺日后助他更上一层楼。”

“也罢,既然如此不明事理,就断了他的供应。”

“也好教他知道自己的本分!”

徐四平躬身称是。

刚要再说些什么,一个粗使丫鬟拎着食盒来了。

“王爷,您现在要用膳吗?”

丫鬟行了一礼,恭恭敬敬问道。

朱明扔下毛巾,笑道:“你去厨房,再添一副碗筷。”

“四平,今日你正好赶巧了,就陪我吃早膳吧。”

丫鬟瞥了一眼徐四平,脸色一白,布好菜慌忙转身去厨房了。

朱明看着丫鬟的背影,笑道:“四平,你这也算是‘可止小儿夜啼’了。”

徐四平脸色一僵,却当没有听到王爷的玩笑。

他瞥了一眼桌上的早膳,肉包、稀饭、咸鸭蛋、两碟时蔬小菜。

清爽可口,简单朴素。

见朱明动筷,徐四平也不客气,剥起了咸鸭蛋。

看着朱明夹了一口小菜,津津有味喝着稀饭。

徐四平叹息道:“王爷千金之躯,却是过于简朴了。”

朱明摇摇头,笑道:“简朴?”

“若天下百姓有十之一二能日日吃到这样的早膳,我大明足以威服四海!”

徐四平道:“王爷胸怀,属下实不能及。”

“可惜当今庙堂之上,皆是无能之辈,国事日艰,蜂盗群起。”

朱明不以为意,淡淡道:“那些人哪一个不是满腹经纶、饱读诗书之辈。”

“他们可不无能!”

朱明不欲在这个话题上深入,话锋一转,问道:“如今粮价如何了?”

徐四平道:“又涨了,年前还是八百文一石,今年已经涨到千文了。”

朱明蹙着眉头道:“九江这几年还算风调雨顺,如何又涨了?”

徐四平道:“江南改稻为桑日甚,如今还要从江西、湖广等地调粮。”

“京城的漕米也全靠湖广撑着,山陕受灾甚广,粮食如何能不涨?”

“另外,还有奸商囤积居奇……”

说到这里,徐四平不自觉压低了声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