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9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1 / 1)轻梦入星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父瞥了一眼屋外笑闹一团的小儿女,看着愈发登对了。

陆大有又是主动提出,态度诚恳,当下也不迟疑。

他一拱手道:“多谢大哥如此抬举我家小建。”

“小建能娶得小妮这样的好女子,真是走运!”

“回头我就和家里那口子商议一下,请媒婆上门。”

陆大有看着屋外青梅竹马,亦是捋须微笑。

眉梢眼角都是老怀大慰。

“好!”

“此事就这么说定了,待小妮哥哥成婚,就好好操办两个孩子的喜事!”

屋外的谈笑的陆小建却是不知道,不过说话间功夫,自己的姻缘已定。

……

陆家父子走后,尤氏却是从隔壁蹿了出来。

柳眉倒竖,气势汹汹,一副兴师问罪的姿态。

她插着腰,压抑着声音,雌虎般低吼着:“我说当家的,小妮嫁人这么大的事,你张张嘴就定下了?”

“那陆小建在王府不过是个打杂的角色,凭什么娶我家小妮?“

“门不当,户不对!我是决计不同意的!”

素日温顺的尤氏今天竟然罕见地硬气了一回。

声声质问,怒气显然是不小。

若是陆大有今次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一场夫妻“大战”恐怕是免不了的。

陆大有却是老神在在,啜了一口尤带温热的清茶,淡淡道:“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

“什么门不当户不对,咱家连个童生都没出,有什么门当户对。”

“小建人聪明稳重,知道好歹,两家都是知根知底的。小妮嫁过去,还能受委屈?”

尤氏被陆大有说得气息一滞。

他也是个爱女儿的,自然知道女儿嫁到陆家虽然不及富贵,但以陆家如今的光景,衣食无忧大概是没问题的的。

尤氏强自辩解道:“那也不成,我家小妮如此颜色,如何不能嫁得好人家?”

“纵是配个举人老爷也是要得,再不济,也要嫁入秀才相公家里。”

陆大有冷笑一声:“我却是没有什么秀才相公、举人老爷的世交。”

“更何况我一个泥腿子出身,也不敢高攀。”

陆大有素来不喜读书人。

他迎来送往,与衙门各处多有交道。

不是彼时的愚夫愚妇,真把读书人当成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有句话藏在心里却是与人不好说的——“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陆大有宁愿女儿在家门口嫁个知根知底的老实人家,也不愿嫁给所谓的读书人。

尤氏气得脸色通红,喘着粗气。

“你……你……”

陆大有见状,眼珠一转,又道:“你不会真以为我这双招子瞎了吧?”

“实话告诉你,陆家的女婿赵虎如今已是王府二等管事,很得王爷看重!”

“有他姐夫照拂着,小建在王府出头,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以如今王府的威势,小建将来必然不差,还不至于委屈我家小妮。”

陆家庄距离县城颇近,不似偏远村庄消息闭塞。

尤氏素日在外也是个爱嚼舌头的,县城发生的大事自然也是烂熟于胸。

孙李两家都被王府连根拔起,那几日城中跟赶集似的。

她也是凑热闹听到不少关于王府的消息。

她猛地一甩手,扭头赌气道:“这事我不管了!”

“往后小妮埋怨你这个爹,又怨不到我头上。”

这番气话说的陆大有呵呵一笑。

妇道人家,说话行事一阵风似的。

他眯眼自顾自喝茶,不去理会罢了。

……

回家路上。

父子俩并排走着。

陆父扭头看了一眼身材高大的陆小建,狠狠抽了一口旱烟。

他轻咳一声,试探问道:“你觉得你陆叔家的小妮怎么样?”

陆小建嗅出了话头里的一丝不寻常。

他扭捏片刻,道:“小妮妹妹人漂亮,性格好,我……”

陆父吐了一口烟气,打断道:“行了,这事我知道了。”

“以后每次回来都要带点东西去孝敬你陆叔陆婶,知道不?”

陆小建语气中带着惊喜,期期艾艾道:“爹,你的意思……”

陆父笑了一声,淡淡道:“你陆叔提议两家结亲,呵呵,你小子运道不错。”

陆小建脸色通红,压抑着激动的心情,道:“爹,我知道了。”

……

转眼间来到了崇祯元年五月中旬。

孙李两家事件余波之后,一应田产店铺皆为王府所得。

王府精干人手齐出,总算梳理接收好孙李两家庞大的产业。

府城、县城和底下市集铺面拢共八十六处,田地约摸十二万亩,大小矿场八处……

尤其是各处的矿场,倒叫朱明颇为惊喜。

其中多是小型煤矿,另有两处铁矿。

铁矿也就罢了,煤矿如今可堪一用,也不必再去外面运煤了。

孙李两家之事算是基本结束了,唯一可虑者,乃是两家留下的人员。

众多的商铺伙计掌柜、码头劳工、镖行趟子手、佃户……

毕竟是两家大户,靠两家吃饭的人口算算竟有千人之多。

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神仙打架,遭罪的终归是凡人。

一旦朱明不去管这些人的生计,多数人瞬间就会陷入困境。

在这个时代,可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可供挑选。

大户人家的商号更不会随意任用不知底细的外人。

若是一般的藩王宗室,哪会在乎这些人的死活。

朱明自然不是一般人,这个事他决定管起来。

正好,王府新进开业了一家“通达”商号,这些人手又能填进来做事。

其余人等,打散安排到附近庄子里去了。

朱明老谋深算,当然不会贸贸然就进军外地。

后世所谓的“地方保护主义”与明末一比,实在不值一提。

农业社会,具有消费能力的人群是很少的。

各行各业,在严密的行会制度下,对于市面上任何风吹草动都很敏感。

尤其不喜所谓的技术改进,甚至对于学徒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

一切市场化的行为,都会受到行会的严厉打击。

行业制度下,所有一切都是为了维护现有市场格局。

捣毁机器,是常有的事。

说到底,天下之事,还在于利益二字。

古人并不比后世之人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