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4章 朝楚暮晋(1 / 1)古易慎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春耕过后,针对郑国的军事行动已经正式开始了,三万余人的晋国中军集结之后,从黄父这个地方进军,再一次来到了之前赤狄的领域。

赤狄人见到这支军队,突然意识到,之前来征服赤狄的晋国军队貌似还不是真正的精锐。

这一次攻打廧咎如,出动的军队似乎比上一次攻打潞氏还要多很多,像这样的军队,晋国还能拿出来两支。

攻打廧咎如,依然还要向黎氏借路,能够借此机会来威慑威慑这个小国。

黎氏再一次被吓得瑟瑟发抖,上一次出军还没有出动多少战车呢,这一次居然那么多的战车都出动了。

但是迫不得已,他们就算全民皆兵去打晋国,也只会被灭掉。

所以黎国的国君只能够派人乖乖的给晋国的军队带路。

去年黎国帮忙灭掉廧咎如之后,晋侯赏赐了黎国一些宝物,以报答黎国带路的功劳。

但是黑压压的大军来到这里,他们是必然要害怕的。

直到看见晋国的军队远去,黎国的国君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荀林父带兵前往廧咎如,所用的时间和姬獳当初带兵去的时间相差也不太多,这一次带了很多战车,还是有很多山路的,所以要拖延一些,整整九天才到了廧咎如的领土内。

荀林父下令攻城,把姬獳发明的那些攻城器械全部都在最前线用上了,廧咎如这些人也显然不想灭亡,因此进行了非常强烈的反击,但是他们这强烈的反击,却在这些攻城器械之下,显得十分的可笑。

投石车投掷出去的石块在他们的头顶上略过,装有棚子的攻城撞车,用他们的那些武器根本无法伤到分毫,仅仅两个时辰,廧咎如就已经被打败,晋国军队直接全部闯进了朝歌城内,廧咎如至此宣告灭亡。

赤狄的部落,基本上已经全部都被晋国的军队给消灭了,困扰了晋国数百年的强敌,终于被彻底的吞并。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晋国北方从此以后就没有敌人了,还有各种戎狄在等待着晋国的征服。

在晋国没有彻底吞并他们之前,他们还是会像赤狄一样给晋国捣乱。

晋国的国土相较于三年前,几乎整整大了一倍还要多,如此庞大的国土,已经在向外界证明在位的这位晋侯的能力。

荀林父灭掉廧咎如之后,没有在这里逗留,而是选择了直接南下。

出发半天之后就抵达了“牧”这个地方。

牧邑的野外,当然就叫做牧野了。

这里也就是当初武王伐纣和商朝大军展开决战的地方。

荀林父来到此地,自然也知道这个地方的历史。

距离武王伐纣已经过去四百余年了吧,当初决战的地方,已经见不到尸骨了,大概那些伤亡的人,早早的就已经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了。

荒草妻妻,看上去有无限的悲凉。

偶尔传来几声不知名的鸟叫,让这里的气氛变得更加凄凉,如果不是这里有三万大军,那还真显得分外的可怕。

荀林父此时倒是触景生情了,他自己也已经白发苍苍,应该没多久之后也会被埋进土里,然后那些荒草长满坟墓吧。

活得久了,他倒是对死亡有些害怕,不知道人死后是否真的能够有灵,会不会那些已经过去的人在黄泉相见?

荀林父闭上眼睛,不再去想这些事情。

没多久他就在大河边上了,不过进入的却是卫国的境内。

因为晋国在这个地方是没有渡口的,所以只能够从旁边的卫国借道。

三万大军从卫国的棘津成功地渡过了大河,然后再从卫国的国境走到郑国。

荀林父来到郑国之后,感觉到出乎意料的顺畅,因为这一路上根本没有任何人去抵抗,甚至还有路边的那些民众看笑话,他们看见晋国走出这番阵仗,于是都纷纷说笑:

“楚国人刚走多长时间呐,现在晋国人又赶过来了,咱们郑国又要投降啦。”

“是啊,你说我们怎么不向宋国人学学呢,人家宋国被攻打以后可不会投降,几十年都不会有国家去侵犯,可我们国家呀,一年被打一次,那就算是幸运喽。”

荀林父并没有理会这些民众说的那些话,他在郑国行军,感觉还真的像进入无人之境,他直接一路到达了郑国的国都新郑。

郑国人见到晋国人又来了,于是懒洋洋地抵抗着,晋国人都快走到跟前了,他们才关上城门。

他们的士兵都被打的没有脾气,也没有任何的傲气了。

晋国这边的军威正盛,一个个士兵可都兴奋的很,毕竟刚刚才灭掉了廧咎如,将晋国的这个外患给彻底的解决了。

荀林父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去攻城,而是派晋国这边的使者去郑国谈判,如果郑国愿意投降,再一次背叛楚国回归到晋国这边的阵营过来,那么晋国人就会拿着郑国的贡,退兵而去。

如果郑国不愿意投降晋国,那么他们就要开始攻城了。

战争只是最后的手段嘛,现在的人很清楚的一点,能够用嘴皮子说服对面,那就不用武力。

郑国的国君和群臣,也是早就得知了晋国的军队已经进入郑国的国境这件事情。

毕竟大军的行进是没有个人行进的快的,在晋国的军队抵达郑国的时候就有人驾着马车回到国都来通风报信了。

郑国的群臣非常无奈,战争年年打,年年打,中国哪里还有和晋国、楚国谈判的条件呢?

郑国的国君也是急的一头汗,他才刚刚继位多久,就连番遭到晋国和楚国两个大国的进攻。

虽然说他小时候也经常听说晋国和楚国攻打郑国,那个时候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感觉。

现在这个国家是他在掌控的,自然有些焦头烂额。

此时,郑伯的庶弟公子喜说道:

“国君,晋国武力充盈,而且气势旺盛。

刚刚灭了赤狄,国土增大了一倍,这种情况下还能拉得出人手来攻打我们郑国,这就说明晋国还是非常强势啊。

晋侯下令减免农税,使得农人喜爱。

晋国又有士会执政,修缮法度,以仁德教化民众,使得百姓都安居乐业。

现在神在庇佑晋国。

晋国有这么多的优势,这样的国家必然是不可以阻挡的,所以我们和晋国作对就是愚蠢。

愚蠢的人对抗神的意志,那就必然会灭亡,所以我们还是趁早的投降晋国吧。”

郑伯听到之后,那一刻就同意了他的看法,不和晋国打了,直接投降还能够减少一些损失。

然而荀林父得到的结果,却是郑国人愿意投降晋国,并且再一次和晋国签订盟约。

荀林父感觉就在意料之中,因为他上一次攻打郑国,还没有抵达郑国的国都,郑国的国君郑穆公就已经投降了。

不费力也算是好的,不然晋国这边又有很多士兵要在这场战争中伤亡了。

郑国投降了晋国,那就不算兴师动众,徒劳无功。

他们的回复是这样的:“我们郑国,之所以投靠楚国,完全是无奈之举,不是因为我们对晋国有二心。

而是因为楚国已经连续三年来攻打我们,为了避免灾祸我们才投靠了楚国。

郑国经过多年的战乱,农民种的地都荒废,士兵们的士气也低落,我们的城墙已经有多处受损,而没有财力加以修缮。

如果不投降楚国,那么我们郑国就将要亡国了。

这种情况下晋国不救援郑国,那么郑国投靠楚国也是必然的,这是因为要保全宗庙社稷的缘故,如今晋国人再一次来到郑国,那就说明我们郑国不会再亡国了,所以我们才再一次背弃楚国的盟约,反而和晋国修好。”

荀林父得到这个回复之后,并没有说什么,郑国人这是在嫌弃楚国人攻打他们的时候,晋国不给他们救援,所以才投靠的楚国。

意思就是想以后在楚国攻打郑国的时候,晋国能够及时的发兵来救援,那么郑国就不会再投靠楚国了。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郑国人从来都不会去做的,晋国和楚国的阵营不重要,谁是中原,谁是夷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郑国只会服打赢的那一边。

不过荀林父并没有立刻就要退兵的意思,他在前往廧咎如的路上,收到了国君那边的来信。

晋侯说陈国也有背叛晋国的意思,所以把郑国打服之后,再让他们集结一些军队来一起攻打陈国。

荀林父于是照做,让郑国人出动军队,和他们一起去攻打陈国去。

郑国人听到这样的消息,气的脸都快要绿了,他们原以为投降就能解决一切,又不用再有那么多的伤亡和消耗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晋国人居然提出要和他们一起攻打陈国?

天下居然还有这样的道理...

但是郑国没有办法,也并不能和晋国人讲什么条件,因为他们实在是没有这个实力。

只能按照晋国这边的要求做,充满了无奈。

但郑国去,也就是当个摆设在旁边看着,因为寻灵府要借着这一次和郑国攻打陈国来敲打郑国。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晋国的这些攻城武器可还没有用到,让郑国人看一看他们的这些攻城武器,好避免他们再有二心。

于是乎荀林父就再一次南下,前去攻打陈国。

陈国也是去年被楚国打得归顺了,面对晋国和郑国的行动,依然是瑟瑟发抖。

很快晋国人就到达了陈国国境,陈国本来就是一个小国,现在面对着晋国最精锐的军队当然是毫无还手之力。

晋国将攻城武器再一次用到陈国的辰陵邑上,这座城邑也像廧咎如那样,没有多长时间就已经被攻克。

陈国国君听到之后,于是也学着郑国减少损失,投靠了晋国。

在压服了这两个小国之后,荀林父带着中军,带着胜利的喜悦回晋国。

郑国、陈国这两个小国投靠了晋国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楚国那边。

楚王熊旅听到之后,满是无奈,现在的晋国实在太强大了,真的是还不能与之争锋啊。

他已经加急派了两万人,前往孙叔敖修缮水利的地方,帮助他快点把这个水利设施完工,那样他就能快点儿来到楚国的朝堂之上办事儿了。

熊旅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这个养由基极力推荐的人了。

毕竟看见晋国一天天的强大起来,他也开始担忧,自己这一世,到底还能不能和晋国人一决高下?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