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豺狼当道,何必责问狐狸?(求推荐,求收藏)(1 / 1)忘剑星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于说会不会重蹈当年李邦华的前车之鉴,陈新甲内心自然也是有着自己的小盘算。

要知道,李邦华当年是进士出身,但以御史身份整顿京营,多少有些越权的嫌疑。可如今陈新甲不一样,举人出身的他比李邦华遭受了更多的白眼与不公,让他的手腕也更为灵活圆滑,何况他本就是兵部尚书,在眼下五军都督府名存实亡的情况下,插手京营显得名正言顺、无可指摘。

再说了,如今的京营提督是成国公朱纯臣,另有定国公徐允祯从旁辅佐,而京营总理乃是内臣,纵然是文官们想要插手其中也颇有几分难度。但眼下皇帝陛下金口玉言,自己就有了插手其中事务的借口,而这,说不定不但能为自己牟利,还能借机拉拢一批人站到自己这一方。

虽然人还站在金殿上,但陈新甲的脑袋瓜子早就开始飞速的运转起来。

别看皇帝刚刚说“只需要他最后推一把”,一旦这件事情失败,届时他陈新甲免不了要首当其冲面对来自以成、定两国公为首的勋贵集团的冲击报复。

“这么说来,可以先去英国公府上走一遭。”摸了摸自己的胡须,陈新甲如是想道。

“那,臣就先行告退了?”见朱由检没有别的吩咐,陈新甲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便打算离去。

“今日之事,不可泄露半句,否则,休怪朕不念君臣情分。”朱由检的声音从背后传来,让正准备离去的陈新甲身形猛地一顿,随后扬长而去。

“呵呵,成国公,定国公。别的不说,若是能将这两家拿下,相信也足够朕将京营整顿好。”朱由检低声喃喃道,“这可不是朕要对尔等勋臣动手,而是文官们的选择。”

至于那两条“您使用帝王心术成功,帝王点+20”和“您使用帝王威严震慑成功,帝王点+30”的提示,则被朱由检忽略过去。

“你说什么?这是真的?”薛国观将手上这份巴掌大的纸条随手抛进火盆里,眼睛死死的盯住了面前的亲随。

“这,将这东西交于仆下的人是这么说的。”

“好,我知道了,你下去吧。”薛国观挥了挥手,示意亲随从值房里出去,毕竟还是内阁的办公场所,自家亲随不适合在此久留。

等到那厮出去,原本还正襟危坐的薛国观陡然身子一软,有些颓然的靠倒在椅背上,双眼无神:“先是与勇卫营统领彻夜长谈,又是单独宣召兵部尚书屏退左右密谈,咱们这皇爷看来是又动了什么心思了。只是这……”

与此同时,就在薛国观的值房隔壁,范复粹的值房处:“嘿嘿,这帮勋贵们看来也不是一无是处啊。竟然被他们抓住五殿下的死大做文章。有了这个借口,看来陛下的计划终究还是无功而返,到头来还不得是老老实实的加征‘练饷’‘剿饷’。”

“这个自然。不过范老啊,这毕竟是圣上之意,你我这么推波助澜,是否有违君臣之礼啊。”坐在下首的官员端起茶碗品了一口,有些不解的问道。

“哼,姓薛的佞臣打的倒是好算盘,莫非真以为我等皆是那等愚夫受他诳骗不成?”范复粹冷笑一声,“你也老大不小了,怎么却恁的不晓事?”

“还请阁老赐教。”那官员放下手中茶碗,恭恭敬敬的一礼。

“也罢,今日老夫难得遇上这姓薛的吃瘪,便与你分说一二。”范复粹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笑容,曼声道,“囊者苏洵《六国论》有言,‘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子可知之乎?”

“这……自然是熟记于心。”

“既是如此,吾等今日之局,与六国攻秦之局,岂非有相通神似之处?”

“学生愚笨,还请阁老明言。”

“你啊。”范复粹笑着点了点手指,“今日他薛国观以趋奉上意为名,便可逼勋臣纳银,倘若吾等坐观成败,他日这姓薛的便可逼武将输捐,后日便可逼吾等君子捐助军资。可吾等皆两袖清风、一心匡扶君王社稷,又何来这许多家资破财消灾呢?”

“是极是极。”那官员连连点头,表示赞成。

“更何况,这捐出的许多银两,自然免不了从他姓薛的手里走上一遭。以他姓薛的那雁过拔毛的性格,届时能到陛下手中的,只怕十不存一,陛下想要借这笔银钱平定流寇,岂非无稽之谈?倒不如依文弱之策,开征‘练饷’,方不至使这银钱如无本之木。”

“原来如此,多谢范公赐教。那学生便不在此叨扰蒋公,先行告辞了。”说罢起身行礼,尔后便转身出了内阁。

“哼,无怪乎昔日岳武穆有言,倘若文人不爱财,武人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你范复粹看似言之有理,其实不就是希望陛下不从你等身上割肉么。还装的自己多清高,当真以为我等锦衣卫查不到你范家有多少资财?还两袖清风、家徒四壁,我呸!”等到离开紫禁城之后七拐八拐转到京城不知哪一处小巷,那原本一身官服的青年停了下来好一通怒骂,末了恶狠狠的在地上吐了口痰,尔后将身上的官服换了,露出里面一身服色。

若有外人见了,想必会惊呼出声。因为他身上这一身正装,赫然便是锦衣卫高层常见的飞鱼服。

是的,这位刚刚从范复粹口中套话的,正是朱由检除了李若琏之外另一位亲自点名提拔的锦衣卫、新任锦衣卫北镇抚使——高文采。

之所以被朱由检亲自提拔,原因也很简单,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甲申国难到来之际,堂堂锦衣卫,仅有的千户以上实权官员中,以身殉国的除了当时的南堂指挥使李若琏,便只有这位当时还只是锦衣卫千户的高文采了。

至于为何要走这一遭,一方面,是锦衣卫的安排,对勋贵动手之前,多少要试探一下文臣们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是高文采自己的想法,他想看一看,这些平日里高谈阔论、议论朝政得失的所谓大儒们到底有几分斤两。

“狼狈为奸,一丘之貉,倘若朝堂之上尽是此等蝇营狗苟之徒,无怪陛下动怒。不过,也正是如今豺狼当道,才好分而化之,行那驱虎吞狼之策啊。”高文采自言自语了一番,整个人念头通达了不少,转身自去锦衣卫衙门复命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