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明末这些镇守一方的督抚大员,尤其是像左良玉、洪承畴这些实际领兵的,哪个身上没点腌臜黑料?这些把柄或许在眼下战火纷飞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一旦到了和平年代,就连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应该被三法司定罪用刑。错非如此,现在的辽东系,和未来的左良玉又怎么会轻易升起养寇自重之念并付诸实施?
至于皇上本人居中操作这种离谱的事情,从一开始就不在左良玉的考虑范围之内,这也就意味着,他想的越多,就离真相越来越远。
虽然一时半会儿想不明白,但左良玉还是恶狠狠的警告了金声桓这个小老弟一番,在得到了对方几乎剖心明志一般的承诺之后,他也只能捏着认下了这个既定事实,老老实实的打法金声桓和他麾下的亲兵按照圣旨上的说法先回京城再去辽东。
其实原本的历史轨迹上,金声桓对左良玉本人的忠诚度确实是无可置喙的。但在追随左良玉之子左梦庚降清之后,这位被大清封为江西总兵的将领在顺治五年又树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并宣布归顺南明永历政权。
当然,由于离他最近的南明大员何腾蛟拒绝出兵救援,永历帝本人又实在是无能为力。李成栋部又为清军所阻拦,最终援尽粮绝,金声桓举家自焚,后被永历帝追封为榆林王,赠谥“忠烈”。
眼下提前离开了左良玉麾下被调往辽东,手里染上清兵的血债之后,能否稍微坚定一下他的立场,这也是朱由检心血来潮将他调往辽东时有所考虑的事情。但鉴于满清方面无论是黄台吉还是后来掌控实权的多尔衮,在这方面表现出的宽宏大度都不输历代明君,就连曾经给清军造成严重伤亡的洪承畴和吴三桂,都能在清朝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重用,所以他这一手也未必有多大效果,属于有枣没枣打一杆子试试。
而洪承畴方面,送到的其实不止一道圣旨。除了调金声桓入他麾下听用之外,由周遇吉接任王朴的消息也是在朱由检本人的授意下由圣旨送到辽东的。
送走传旨的太监之后,洪承畴召集手下幕僚会商了半天,也没发现皇帝在其中藏了什么算计,这两个消息对他来说都是纯纯的利好消息。
原来的大同总兵王朴有多白痴,洪承畴是知道的。毕竟,当年那场黄河边上的合围,虽然洪承畴本人没能参与,但他部下可是有不少亲历者,当然也知道王朴这个当时的前敌总指挥是个什么货色。
如今他虽然名为蓟辽总督,但皇帝为了方便集中力量处理建虏,特地授予了他在战时可以调动九边各总兵的权限。鉴于“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特点,对于王朴的大同兵,洪总督深表怀疑。一想到自己战时可能要顶着恶心用这帮废物,洪承畴就如同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如今王朴被调走,新来的这个周遇吉虽然和他没有什么交情,但他也知道这位乃是勇卫营出身,这段时间也算是在围剿农民军的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历练。虽然谈不上有多强的军事素养,但作为皇帝亲自督促练出来的兵,一些基本的能力方面总归不会像王朴一样彻底废柴。至于战略眼光……正好,这样才能突出他洪总督运筹帷幄,不是吗?
所以总体而言,洪承畴对于这一道任命,应该表现出欢迎的状态,这也确实值得他雀跃一波。
而金声桓么,能在左良玉麾下积有战功,还被圣旨亲自调动到自己麾下听用,那想来也是有点水平的。再说了,如果真的调过来之后发现是一个不学无术混战功的家伙,他洪总督自然也有手腕去应对。
分析明白了这林林种种错综复杂的情况,洪承畴才彻底放下心来,安安分分就等着两位新下属来赴任。
至于左良玉的猜忌?洪承畴表示完全没有半点压力。
要知道,左良玉是纯粹的武将,但洪承畴可是带兵的文官。那句所谓的颠扑不破的名言“就怕流氓有文化”倒不是重点,主要是明代最招惹不得的就是像洪承畴这种久在军中独领一军的军事文官。
像他的先辈、万历年间的兵部尚书谭纶一样,洪承畴也是如今朝中各位大臣们公认不能得罪的重要人物。
拼资历,人家可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虽然名次一般,但考虑到什么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范复粹之流乃至后来的不少阁老基本上也就是个二三甲进士,大家倒是大哥不笑二哥,都差不多。这个时候,洪承畴的年份优势就凸现出来了。
拼身份,人家是大明最高贵的那一撮文官,武将肯定是不敢冒犯的。然而文官内部实际上也没人敢惹他,毕竟这帮军事文官多多少少都沾惹了一些军中大老粗的习性,你跟他骂仗,小心他散朝之后和你干仗。这帮在京师养尊处优的文官老爷们,又怎么可能是这些沙场领略过血腥杀伐的同僚的对手呢?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北京城里的大小文官对这帮军事文官也是敬而远之,唯恐被麻烦找上门来。
再说了,如今不但你左良玉手底下缺人重视将才,难道我辽东就不缺人了吗?如果金声桓真有能力,和你左良玉打御前官司又有何妨?更何况,这可是圣旨,我洪亨九不过是按照圣旨办事,别说是左良玉了,就是那个侯恂来了,我洪亨九也不是不能和他掰扯掰扯。
至于杨嗣昌,他也知道,这样平白调走左良玉麾下一员爱将,极有可能会挫伤他好不容易才调动起来的积极性。但这件事情可是皇上亲自下旨,如今更是已经明发天下,他虽然贵为督师,但也没有可能去更改陛下已经明旨下达的决定。
所以在面对左良玉的抱怨,他也只能选择安抚同时劝左良玉退让一步。
毕竟无论是皇帝还是此事的既得利益者洪承畴,都不是他左良玉能斗得过的。
憋了一肚子气的左良玉,在杨嗣昌晓明利害之后,也只能忍气吞声。但他可不是愿意平白受气的性格,当即对杨嗣昌提出了要求,希望杨嗣昌能加大对他的军需供应的力度。万般无奈之下,杨嗣昌也只能同意。谁让他不像洪承畴卢象升这些人一样能自己带兵呢?比起贺人龙之流,左良玉已经算是他手下诸多能打的将领里面最听话恭顺的一个了。